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优美散文

杜甫《画鹰》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杜甫《画鹰》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这首咏画鹰的诗,可与咏胡马一诗媲美。诗中句句不离画鹰,而妙却妙在把画鹰作真鹰来写,因此把画中之鹰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结尾则以真鹰期之,诗人借以达到咏物抒情的目的,使这首咏画鹰的诗,寓意深远,“灵气飞舞”。【全诗】画鹰.[唐].杜甫.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耸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注释】①素练:雪白的绢。 ②:同“耸”,身,耸立起身子。 ③愁胡:定睛凝思的猢狲,语出孙楚鹰赋:“深目蛾眉,状如愁胡”。④绦镟:系鹰用的丝绳和金属圆轴。⑤平芜:平原。【译文】 洁白的画绢上,突然腾起风霜肃杀之气,原来是矫健不凡的画鹰挟来的。它竦起身子想攫取狡猾的兔子,它侧目而视,碧眼很象愁苦的胡人。系着金属圆轴的画鹰光彩照人,若把丝绳解掉,它好象立即就能飞翔,它悬挂在廊柱上多有气势啊,简直是呼之欲出。什么时候能让这只苍鹰展翅搏击,将那些“凡鸟”击落,使它们的毛和血纷纷扬扬地洒在平原上。【赏析】 杜甫一生中写了80余首咏物诗,其中的咏马咏鹰诗甚为精切,大有以诗见真、呼之欲出的神奇效应。贺裳说“咏物诗惟精切乃佳”,“精切”者,精当贴切、生动传神也。杜甫的房兵曹胡马和 画鹰堪称为“咏物精切”之杰作。此二诗皆为诗人青年时所作,亦都是诗人理想的写照。前者咏马,“先写其格力不凡,后半并显出一副血性,字字凌厉。其炼局之奇峭,一气飞舞而下,所谓啮蚀不断者也”(浦起龙读杜心解)。后者咏鹰,通过画鹰凶猛枭悍神态的描绘,抒发诗人的雄心壮志。下面就画鹰诗,谈谈咏物精切的艺术表现手法。 全诗八句,可分三层。第一层,即开头两句,点明诗题,推出画鹰。起句设以悬问,突如其来,振起全篇。读了首句“素练风霜起”,读者难免要发问:噫,雪白的画绢上,怎么凭空飞起了风霜,布满了肃杀之气?读至下句“苍鹰画作殊”方可明白,呵,这原来是画绢上矫健不凡的苍鹰仿佛挟风带霜而起,渲染了苍鹰勇猛逼人之势。一个“殊”字,既突出了画鹰非同“凡鸟”的超逸之处,又赞美了画工出类拔萃的绘画技艺,还统摄着下面对画鹰神态的具体描写。第二层为中间四句,具体描写画鹰的神态,是全诗的主干。“竦身思狡兔,侧目似愁胡”,诗人抓住苍鹰“竦身”和“侧目”两个特征,极传神地写出苍鹰窥测方向、欲搏狡兔的战斗姿态。“绦镟光堪摘,轩楹势可呼”二句对应诗题。意思是说,画中系于镟(金属圆轴)挂在廊柱间的苍鹰,光采照人,简直可以伸手去摘取。而苍鹰气势不凡,真可呼唤了去打猎。如果说“竦身”二句已从神态和心态上将苍鹰刻画得跃然纸上的话,那么,“绦镟”二句,诗人更将画鹰当作真鹰而可以呼之欲出,并去追捕猎物了。

孙楚鹰赋云:“麾则应机,招则易呼。”孙楚所咏乃真鹰耳,而诗人所题之画鹰既已到了“轩楹势可呼”之地步,其鹰非真而何?值得注意的是,此四句中,“思”、“似”、“摘”、“呼”四个动词,两两相对,用字精切,力透纸背,画鹰如生。揣其心态以“思”,状其神态以“似”,拟其情态以“摘”,摹其动态以“呼”,描摹精微,令人折服。第三层为最后两句,诗人进一步想象呼之而出的苍鹰,能够展翅飞翔,去搏击那平凡的鸟类,让它们的毛血洒遍原野。真是想落天外,气势大振。这时的苍鹰已不是画中、自然中的苍鹰,而是人格化、神灵化的苍鹰了。清代田同之西圃词说云:“咏物贵似,然不可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用事不若用意。”杜甫之咏鹰,可谓达到了“取神”的极至。 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对此诗的作法与作意曾有过一段颇为允当的评价:“入手突兀,收局精悍。起作惊疑问答之势,言此素练也,而风霜忽起,何哉?由来苍鹰画作,殊绝动人也,是倒插法,又是裁对法。‘竦身’、‘侧目’,此以真鹰拟画,又是贴身写。‘堪摘’、‘可呼’,此从画鹰见真,又是饰色写。结则竟以真鹰气概期之。乘风思奋之心,疾恶如仇之志,一齐揭出。”王西樵云: “命意精警,句句不脱画字。”仇沧柱亦云:“每咏一物,必以全副精神入之,故老笔苍劲中时见灵气飞舞。” (杨伦杜诗镜铨引) 这些评价,皆可作为咏物精切的佐证。 杜甫的好多咏物诗都能体现 “精切” 的特色。如 “微风燕子斜”(水槛遣心),摹写燕子之飞翔神态,甚得自然之趣。石林诗话云:“燕体轻弱,风猛则不能胜,唯微风乃受以为势,故又有‘轻燕受风斜’之语。”“侧身长顾求其曹,翅垂口噤心劳劳”(朱凤行),描写朱凤引颈呼伴、焦虑不安的神态,跃然纸上。“鹅儿黄似酒,对酒爱新鹅。引颈嗔船逼,无行乱眼多”(舟前小鹅儿),以物拟人,将鹅儿写得犹如做游戏的儿童一样活泼天真,逗人可爱。这些都可作为咏物精切的典型例子。而要做到咏物精切,除了要有深厚的文字功力外,诗人必须具有对大自然的特殊敏感和热情。只有寄情于物,才能写物如真。这些,杜甫都是无一不具的。 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中有一段话可作为咏物精切这一艺术手法最好的理论概括,他说:“是以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 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 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 状桃花之鲜,‘依依’ 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瀌瀌’拟雨雪之状,“喈喈’ 逐黄鸟之声,‘喓喓’ 学草虫之韵。‘皎日’,‘嘒星’,一言穷理; ‘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虽复思经千载,将何易夺。”以上所举之例,皆出于诗经,这些例子都能收到“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的艺术效果,堪作咏物精切的典范。随着文学事业的发展,人们对咏物诗的要求亦愈来愈高。有时,为一首咏物诗“精切”与否,常常引起争论。如魏庆之诗人玉屑云:“章质夫咏杨花词,东坡和之,晁叔用以为: ‘东坡如毛嫱、西施,净洗脚面,与天下妇人斗好,质夫岂可比哉!’是则然矣。余以以质夫词中所谓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亦可谓曲尽杨花妙处。东坡所和虽高,恐未能及,诗人议论不公如此。”章质夫与苏轼同咏杨花,亦都注重在“精切”上下功夫,但所不同者,苏轼不惟赋物以形,而且托物言情,达到“不即不离”、“若即若离”的咏物境界,如此方为咏物精切的上乘之作。这一点,恐是苏轼略胜于章质夫的可贵之处。
猜你喜欢
  • “长者先幼者后”注释、译文和评说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 ① 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注释】 ①即:立即,马上。 【译文】 在用餐、坐、行等方面要按照“长者先,幼者后”的道理行事。长辈呼唤别人时,自己听见了,要替

  • 古籍名著《殷墟文字甲编、乙编》的年代、作者和内容精讲

    殷墟甲骨刻辞著录。今人董作宾编撰。《甲编》一册,成书于一九四八年;《乙编》全三册,一九四八——一九五三年陆续出版。 《殷墟文字甲编》,从殷墟第一至第九次发掘所获的六千五百一十三片甲骨中,选录了字甲二千

  • 千家诗七绝《谢枋得·花影》诗词赏析

    这是首咏物诗,描写了花影的日尽甫灭、晚间又来,语言生动活泼,富有情趣;也有人认为是首政治讽刺诗,因为日月在古代是帝王的象征,所以花影比喻帝王身边奸邪小人,借花影的难以除去比喻小人得势。

  • 慎取与重然诺者,其诚信也。|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慎取与重然诺者,其诚信也。》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安雷生《神奇的黄河口》

    一打开车门,就有豪奢的明爽秋光迎面扑来。天上毒辣辣的日头,使绿潮奔放的大地澎湃着亢奋欢腾的气息,到处充满了植被和阳光缠绵的芬芳,浓

  • 《桥上》鉴赏、赏析和阅读理解答案

    潭子湾的桥上,在左边的石栏杆底下,有一个卖花生的。 除了雨天或者落雪的时候,不得不带着一顶破伞子,手挽着一个竹篮,跑东跑西的叫卖以外,他都是坐在那条石栏杆底下,地上铺了旧报纸,把花生分成一堆堆的,守候

  •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唯闻钟磬音。此为游破山寺

  • 春之歌 [英国]莎士比亚

    当杂色的雏菊开遍牧场, 蓝的紫罗兰,白的美人衫, 还有那杜鹃花吐蕾娇黄, 指出了一片广大的欣欢; 听杜鹃在每一株树上叫, 把那娶了妻的男人讥笑: 咯咕! 咯咕!咯咕!啊,可怕的声音! 害得做丈夫的肉跳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壤壤,皆为利往。

    【注释】 选自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熙熙壤壤:人来人往、喧闹纷杂的样子。壤,通“攘”。 【赏析】 司马迁的《货殖列传》一文,针对当时重农抑商的时弊,着重阐述了重商主义的经济思想。司马迁认为,

  • 《和徐都曹出新亭渚诗赏析》

    李善的《文选》注说,这首诗谢朓本集原题作“和徐都曹勉昧旦出新渚”。徐勉,字修仁,是谢朓的朋友。昧旦:即黎明、拂晓,语出《诗经·郑风·女曰鸡鸣》:“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可见时辰约略后于鸡鸣之时(一说“昧旦”应该是在“鸡鸣”之前,天色将明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