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中的荷花意象(古诗中的荷花意象有哪些关于荷花的古)
1.古诗中的荷花意象 有哪些关于荷花的古
荷花,历来为中国的文人所偏爱,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荷花,又名藕花、芙蕖、芙蓉、菡萏、净友、芰荷、水芸、泽芒,原产印度,为多年水生草木。夏季开花,白色或粉红色,单瓣或重瓣。
民俗以阴历六月二十四日为荷花生日。荷花历来象征着美好与高洁,周敦颐赞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荷花的象征意义,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种:高洁、坚贞、隐者的象征、祥瑞、爱情的象征、怀才不遇者的自况和美的象征等。荷花象征高洁,诗文中不胜枚举。
如陆龟蒙的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古诗词中的荷花意象 荷花又称荷、莲、莲花、芙蓉、菡萏等,在传统文学中,荷花具有多方面的品质和特征:荷花作为一种典型的意象已不再是单纯的景物,而是一种感情的象征。 1、以荷花喻高洁的品格。
如屈原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就是以荷花的外表形态之美,象征诗人高洁的品质,以此突出诗人“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人生态度;又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李渔芙渠)。 2、以荷花喻女子姣好的容貌或纯洁无瑕的爱情。
荷花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极娉婷,极高洁的,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仙子”般的绝代佳人。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由于“莲”与“怜”同音,“莲子”即“怜子”,“青”即“情”。这里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又如白居易长恨歌:“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又如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3、以荷花喻美好的人生理想。 如李白西上莲花山:“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借荷花写幻想中的超脱,写理想中的情趣,纯洁明净。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恬静的意境,寄托着诗人的一种生活理想。
2.古代诗歌中荷花的意象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
内容来自用户:teasing2009
古代诗歌中荷花的意象
“芙蓉”又称为“荷”、“莲”。“芙蓉”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极娉婷,极高洁的,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仙子”般的绝代佳人。 而芙蓉作为意象,被文人骚客运用于诗歌中,则大体可分为三大类象征义:一是取荷美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的景象,或宁静或欢愉;二是取败荷的形象营造一种衰败意境,或对逝去光阴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破败惋惜;三是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王维的山居秋暝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恬静的意境。全诗的精妙所在也许就是那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声、莲动、舟行,让人以为他是在为热闹作铺排,而恰恰相反,诗人妙笔生花,借“动”显“静”,着力表现幽静的意趣。正如“蝉噪林愈静”,写动态是为了更好的烘托静。这句诗中“莲”被动态化,不仅不与幽静基调抵触,还生发出摇曳生姿的美丽。周邦彦苏幕遮一句“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将雨后初晴的仲夏荷塘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无怪乎五国维赞曰:“真能得荷之神理。”此句的“神”就在于一个“举”字,它使全诗富有立体感,荷花亭亭出水,迎风摆动的清新淡雅便款款而出。“故乡梦,何曰去?……
3.古代诗歌中荷花的意象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teasing2009古代诗歌中荷花的意象 “芙蓉”又称为“荷”、“莲”。
“芙蓉”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极娉婷,极高洁的,容易让人想起“出水芙蓉”、“芙蓉仙子”般的绝代佳人。 而芙蓉作为意象,被文人骚客运用于诗歌中,则大体可分为三大类象征义:一是取荷美好形象营造一种雅致的景象,或宁静或欢愉;二是取败荷的形象营造一种衰败意境,或对逝去光阴叹惋,或对生活环境破败惋惜;三是取“芙蓉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托物言志,寄寓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王维的山居秋暝营造了一种美丽、和谐、恬静的意境。全诗的精妙所在也许就是那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声、莲动、舟行,让人以为他是在为热闹作铺排,而恰恰相反,诗人妙笔生花,借“动”显“静”,着力表现幽静的意趣。
正如“蝉噪林愈静”,写动态是为了更好的烘托静。这句诗中“莲”被动态化,不仅不与幽静基调抵触,还生发出摇曳生姿的美丽。
周邦彦苏幕遮一句“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将雨后初晴的仲夏荷塘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无怪乎五国维赞曰:“真能得荷之神理。”此句的“神”就在于一个“举”字,它使全诗富有立体感,荷花亭亭出水,迎风摆动的清新淡雅便款款而出。
“故乡梦,何曰去?……。
4.莲在古诗中的意象
1、高洁:莲花枝干笔直,它微微的花香和高高昂起的花朵都代表了它的骄傲,它从满是淤泥的池塘里长出来,枝叶和花朵却没有一丝污垢,正是代表了像高洁这样的品质,意喻我们不能选择我们的出生,但是我们可以决定我们的命运,我们的将来!
2、清廉:官场乌烟瘴气、鱼龙混杂,贪官多如牛毛,清官凤毛麟角,混迹官场的人,很少有人洁身自好,总会带着几分官场浊气。清廉的官就像是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卓清涟而不妖",所以我们古时候在看望清官是会带一株"青莲",用来表达送花者对清官的尊敬。
3、神圣:莲花是佛门众菩萨的坐台,佛门是清修的地方,容不得有一丝多余的想法,莲花是佛门的圣花,所以,就有了神圣的含义。
5.古典诗词中关于“莲花”这个意象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莲子”即“怜子”,“青”即“清”。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晋子夜歌四十二首之三十五:“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雾气露珠隐去了荷花的真面目,莲叶可见但不甚分明,这也是利用谐音双关的方法,写出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
但莲亦可表示友情
6.请问古诗词中"荷"这个意象一般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荷是古人爱入诗的字眼,如果从精神分析法看,荷代表了古人隐秘的性欲望。一般暗指女人的裸体,尤其丰满的裸体,因为荷无论是花还是叶都是丰满的。另外这个裸体是只能看不能摸的,因为荷是自我洁净的,也是“只远观不能亵玩的”,,所以这种性幻想,更是心中的一种想象的欲望了。
举例如下: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出处】:
中华诗词-汉-两汉乐府
这里们的莲叶,就是女性欲望(器官)的象征,鱼就是男性的性欲望(器官)的隐秘表现。
再如:李商隐的碧城三首之二
对影闻声已可怜,玉池荷叶正田田。
不逢萧史休回首,莫见洪崖又拍肩。
紫凤放娇衔楚佩,赤鳞狂舞拨湘弦。
鄂君怅望舟中夜,绣被焚香独自眠。
其中的荷叶,就是直接对女性裸体的描述,非常大胆露骨了,而田田正是对身体丰满可爱的绝好形容。
-
潼关地接古弘农,万里高飞雁与鸿。桂树一枝当白日,芸香三代继清风。仙舟尚惜乖双美,彩服何由得尽同。谁惮士龙多笑疾,美髭终类晋司空。
-
古文观止·王守仁·象祠记 灵博之山,有象祠焉
-
《长门怨》不是《长门赋》,女主角也不是陈阿娇,而是太宗的妃子徐惠—史上有名的徐贤妃。
-
《少年游》 朝云漠漠散轻丝。楼阁淡春姿。柳泣花啼,九街泥重, ① 门外燕飞迟。而今丽日明金屋, ② 春色在桃枝。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注释】 ①九街:犹言九陌,京师街巷之通称。②金屋:据
-
抗战前夕,侨居海外的侨胞约有1000万人左右,历史的原因使他们远离祖国,浪迹海外,他们素以爱国爱乡闻名于世。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爱国侨胞同祖国人民一道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积极投入祖国的抗日救亡斗
-
1、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多情自古伤离别。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此词虽是“访古”之作,但在写法上,并不拘泥于史事本身或寻访古迹过程的客观叙述,而是打通历史与现实,以作者个人对史事的认识与感受为主线展开全部描写。
-
松冈避暑,茅檐避雨,闲去闲来几度?醉扶孤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东家娶妇,西家归女。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 作品赏析【注释】:与上首《西江月》一样,这首词也是辛弃疾罢官后居于江西上饶时
-
接到舅舅病危的电话,我和妻子简单地带了点洗漱用品就急忙赶往车站搭车。到了青岛汽车总站,小表妹接我们直接奔向醫院。在路上表妹哭着告诉
-
华堂日渐高,雕槛系红绦。故国陇山树,美人金剪刀。避笼交翠尾,罅嘴静新毛。不念三缄事,世途皆尔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