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虚实结合题(虚实结合的古诗词有哪些)
1.虚实结合的古诗词有哪些
虚实结合的诗歌有:杜甫的月夜、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陈陶的陇西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等。
虚实结合的词有: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武陵春等。
具体分析: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以后。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丞,刚由洛阳到江南,恰巧辛渐正要回洛阳,于是作此诗送朋友辛渐。
前两句是诗的第一层,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它如同用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画作背景,衬以高高的芙蓉楼,奔腾的大江,如织的冷雨,接天连江,友人、高楼、整个吴地都笼罩在潇潇冷雨中,为即将的离别平添几分悲凉气氛。“楚山孤”既是写实景,也是诗人孤寂心情的写照。一向豪迈的王昌龄,一场送别,一阵冷雨,怎会如此落寞?原来诗人被贬岭南,自负甚高的王昌龄在官场上很不得意。
再如:李清照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晚年,处于国破家亡,流离异乡时作此词。上阕多用实字侧重外形实写:女词人被无情的风雨锁在家中,十分苦闷;天放晴后,落花已化为尘土,令人惋惜。因金兵南侵,丈夫赵明诚在离乱中辞世,自己只身流落浙江金华,目睹春景及丈夫遗物、遗著金石录,觉得物是人非,悲从中来,万事皆休,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且懒于梳头,甚至有时正想开口,可是眼泪已夺眶而出。
上阕只在第四句用了虚字“欲语”,出语看似平易,用意无比精妙: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悲痛状态和满腹忧愁表现出来,扣人心弦!
下阕侧重内心发掘:女词人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正春光明媚、游人如织,也来了出游之兴,准备划船前往。但又担心舴艋“轻舟”太小,载不动自己那许许多多的忧愁。
前三句一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词意转折,配合实字表达,收到尺水兴波,感人至深的效果。实词“轻舟”为下文的“愁重”作铺垫和烘托,使“愁”变得沉重,亦是女词人感情的无比深沉!也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可感,“奇气纵横”!无怪乎有人评论:后主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写西厢记的董解元却把“愁”从船上卸下,又驼到马背上去了。似此,也不怪李清照在声声慢词末,绝望地悲鸣,无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泪下地再写“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诗歌鉴赏中的虚实结合是什么意思
要弄懂这个概念,就要先知道何为实,何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现在为实,过去、未来为虚。所以虚实结合应是这二者同时出现。如2011年安徽高考诗歌题
琅 琊 溪 ① 宋 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 游客渡溪横古槎②。
不知溪源来远近, 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①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州琅玡山。
② 槎(chá):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4分)
【试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鉴赏评价)。
【参考答案】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富了画面的内涵。
【试题解析】本题是诗歌表达技巧的考查。“虚实结合”关键是要区分哪是虚,哪是实;随流水流出的花是“实”,由此而产生的猜想都是“虚”。桃花源记里“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借到这里,就是最好的想象中的美景。要求是“解析”,其表达作用是必须要回答的。
3.虚实结合的古诗词有哪些
虚实结合的诗歌有:杜甫的月夜、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陈陶的陇西行、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等。
虚实结合的词有:李煜的虞美人、李清照的武陵春等。 具体分析:如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以后。
王昌龄当时为江宁(今南京)丞,刚由洛阳到江南,恰巧辛渐正要回洛阳,于是作此诗送朋友辛渐。 前两句是诗的第一层,点明送别的时间、地点,它如同用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画作背景,衬以高高的芙蓉楼,奔腾的大江,如织的冷雨,接天连江,友人、高楼、整个吴地都笼罩在潇潇冷雨中,为即将的离别平添几分悲凉气氛。
“楚山孤”既是写实景,也是诗人孤寂心情的写照。一向豪迈的王昌龄,一场送别,一阵冷雨,怎会如此落寞?原来诗人被贬岭南,自负甚高的王昌龄在官场上很不得意。
再如:李清照的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晚年,处于国破家亡,流离异乡时作此词。上阕多用实字侧重外形实写:女词人被无情的风雨锁在家中,十分苦闷;天放晴后,落花已化为尘土,令人惋惜。
因金兵南侵,丈夫赵明诚在离乱中辞世,自己只身流落浙江金华,目睹春景及丈夫遗物、遗著金石录,觉得物是人非,悲从中来,万事皆休,睡到日上三竿才起床且懒于梳头,甚至有时正想开口,可是眼泪已夺眶而出。 上阕只在第四句用了虚字“欲语”,出语看似平易,用意无比精妙: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悲痛状态和满腹忧愁表现出来,扣人心弦! 下阕侧重内心发掘:女词人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正春光明媚、游人如织,也来了出游之兴,准备划船前往。
但又担心舴艋“轻舟”太小,载不动自己那许许多多的忧愁。 前三句一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词意转折,配合实字表达,收到尺水兴波,感人至深的效果。
实词“轻舟”为下文的“愁重”作铺垫和烘托,使“愁”变得沉重,亦是女词人感情的无比深沉!也使抽象的“愁”变得具体可感,“奇气纵横”!无怪乎有人评论:后主李煜将“愁”变成水,秦观将“愁”变成随水而流去的物,李清照又进一步把“愁”搬上了船,而写西厢记的董解元却把“愁”从船上卸下,又驼到马背上去了。似此,也不怪李清照在声声慢词末,绝望地悲鸣,无助的呻吟,撕心裂肺,催人泪下地再写“愁”——“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
作者: 屈骥明 【本书体例】
-
点击进入: 林语堂《读书的艺术》原文 读书这个题目,早已是老生常谈。书籍是人类通向知识殿堂的阶梯,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读书可以怡情养性,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书中自有黄金屋和颜如玉,读书还可以学而优则
-
要虚构一个罗曼谛克的离奇曲折的故事,这在艺术家并不是难事。要使这个显然是虚构的故事在读者的印象中产生真实感,觉得它可信,并非作者信口编造,这就需要艺术家的熔铸物象的诗才了。如果进一步,不仅使虚构的故事
-
【3050】改变世界:中国杰出企业家管理思想精粹(苏勇主编,企业管理出版社,26万字, 2016年6月第1版,69 8元。)△思想访谈录。张瑞敏:
-
熙熙春景霁,草绿春光丽。的历乱相鲜,葳蕤互亏蔽。乍疑芊绵里,稍动丰茸际。影碎翻崇兰,浮香转丛蕙。含烟绚碧彩,带露如珠缀。幸因采掇日,况此临芳岁。
-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之涣的诗句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上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下一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黄河远远地流过白云之间,孤零零的城池矗立在万仞高山之上。 上一句:黄河遥远地流过白云之间, 下一句:为什么要用羌笛怨恨杨柳,春风却无法穿越玉门关。《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译文与赏析
【原文】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①而不竭。 【出处】 《周易外传》,作者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此书是论述《周易》来表
-
前四句言人生须含光混世,不务虚名。中八句列举功成不退而殒身者,以为求功恋位者诫。最后赞成张翰唯求适意的人生态度。一篇之意三层而两折。言虚名无益,是不否定事功之意。而功成则须及时退身,一为避祸,二求适意自由。这是李白人生哲学的基调。纵适一时,
-
十年多难与君同,几处移家逐转蓬。 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归马萧萧向北风。 汉水楚云千万里,天涯此别恨无穷。 这是一首抒情色彩十分浓郁的送别诗。诗人通过十余年中这位李录事与自
-
《心术》分上、下两篇,本书收入的是上篇。《心术》与《管子》中的《内业》、《白心》被后世的学术界视为一组讨论问题相接近的文章,它们所涉及的是当时人们尚较少论及的人类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