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文化杂谈

古诗词中形容人的仪容仪表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古诗词中形容人的仪容仪表

1.描写仪容的古诗句

1.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

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5.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7.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8.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

9.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2.形容仪容仪表的词(好的方面)

倾国倾城 红袖添香,楚楚可怜,一笑倾城 沉鱼落雁 满天花雨,情天恨海 闭月羞花 莲步轻舞,如花解语,似玉生香,娉婷袅娜 香飘兰麝 玉质冰肌 清歌妙舞 纤纤玉手 腮凝新荔 鼻腻鹅脂 见之忘俗 顾盼神飞 敛声屏气 娇弱玲珑 超凡脱俗 姣花照水 弱柳扶风 小鸟依人 柳腰莲脸 如花似玉 花容月貌 美若天仙 蛾眉曼睩 蛾眉螓首 皓齿朱唇 韶颜稚齿 仙姿佚貌 楚楚动人 梳云掠月 贤贤易色 弱柳扶风 云容月貌 小家碧玉 温文尔雅 小鸟依人 柳腰莲脸 如花似玉 花容月貌 美若天仙 艳如桃李 蛾眉曼睩 蛾眉螓首 皓齿朱唇 韶颜稚齿 仙姿佚貌 楚楚动人 梳云掠月 贤贤易色。

3.形容人的仪表词语

相貌堂堂、落落大方、眉清目秀、面黄肌瘦、骨瘦如柴、虎背熊腰、亭亭玉立、美如冠玉、鹤发童颜、国色天香、衣冠楚楚、容光焕发、气宇轩昂、闭月羞花、婀娜多姿、仪表堂堂、冰清玉洁、神采奕奕、一表人才、秀色可餐、蓬头垢面、威风凛凛、明眸皓齿、大腹便便、披头散发、文质彬彬、面红耳赤、道貌岸然、短小精悍、鹤发鸡皮、面有菜色、面如土色、鸠形鹄面、倾国倾城、蓬头历齿、健步如飞、出水芙蓉、其貌不扬、仪态万方、眉目如画、意气风发、心宽体胖、炯炯有神、尖嘴猴腮、垂头丧气、从容不迫、笑逐颜开、斗志昂扬、目不转睛、风流倜傥、眉飞色舞、堂堂正正、悠然自得、勃然大怒、玉树临风、雍容华贵、喜出望外、温文尔雅、和蔼可亲、举止大方、平易近人。

4.古人对仪容仪表的要求

命主:你好。

录弟子规中句: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衣贵洁 不贵华------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

弟子规是古时幼儿启蒙教育读物,上面择录的意思是:

帽子必须带正(不可歪戴)。纽比结(古时,没有纽扣,手工编结纽襻),意是纽襻必须纽好(意即不可敞胸、露怀)。袜与履必须穿好(不可趿拉着鞋)。衣贵洁,不贵华。(衣服注重干净清洁,不苛求奢华)。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步从容(走路步履轻盈从容,不要慌里慌张)。挹深圆 拜恭敬。(对人施礼作揖,必须双臂抱圆,深深鞠躬作揖,不可草率)。(你若有条件可看看【祭祖大典】的礼仪。

5.古人对仪容仪表的要求

一个人的仪表、仪态,是其修养、文明程度的表现。古人认为,举止庄重,进退有礼,执事谨敬,文质彬 彬,不仅能够保持个人的尊严,还有助于进德修业。古代思想家曾经拿禽兽的皮毛与人的仪表仪态相比较,禽 兽没有了皮毛,就不能为禽兽;人失去仪礼,也就是不成为人了。

古人对仪表的要求,不免过于繁琐。其中最重要的,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衣着容貌:弟子规要求:“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些规范,对现代人来说, 仍是必要的。帽正纽结,鞋袜紧切,是仪表类观的基本要求。如果一个人衣冠不整,鞋袜不正,往往会使人产 生反感甚至恶心,有谁会亲近这样的人呢。当然,衣着打扮,必须适合自己的职业、年龄、生理特征、相处的 环境和交往对象的生活习俗,进行得体大方的选择。浓妆艳抹,矫揉造作,只会适得其反。

(二)行为举止: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注:论语·学而)。这是因为,只有庄 重才有威严。否则,即使学习了,也不能巩固。具体说来,要求做到“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卧如弓”, 就是站要正,坐要稳,行动利索,侧身而睡。在公众场合举止不可轻浮,不可亵,应该庄重、谨慎而又从容, 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注:论语·颜渊),处处合乎礼仪规范。

(三)言语辞令:语言是人们思想、情操和文化修养的一面镜子。古人所谓“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注:易·乾文)。将诚恳地修饰言辞看成是立业的根基,有一定的道理。并且要“言必信,行必果”( 注:论语·子路)。巧言令色的人,是不可能取信于人的。其次是慎言。古人说,上天生人,于舌头上下 两排牙齿紧密围裹,又在外面包一层厚厚的嘴唇,就是要人们说话一定要谨慎。当然古人并是要求人们少言语 ,而是说话要视具体情况,当说则说,当默则默。孔子说:“可与言而不与之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言, 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注:论语·卫灵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以上几方面,是我国传统礼仪的精华。虽说时代不同了,但古人对仪容仪表的重视及整洁仪容要求,是值 得今人借鉴的。外在形象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反映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也向人们传递着一个人对整个生活 的内心态度。具有一个优雅的仪表,无论他走到哪里,都给那里带来文明的春风,得到人们的尊敬。

毫无疑问,传统礼仪文明对我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一般说来,社会上讲文明礼貌的人越多,这 个社会便越和谐、安定。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教养有素,礼貌待人,处事有节,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多一些愉悦 ,而国家、社会更多一些有序与文明。从这一点讲,礼仪对社会起着政治、法律所起不到的作用。

长期以来,由于大量礼仪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处于渗融并存的状态,又由于礼仪文化的糟粕所产生不可低估 的消极作用。我们忽视了传统礼仪文明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当相长一段时间内,社会、学校对礼仪养成教育 不够重视,许多不文明的行为亦有增无减。在今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我们应立足于吸收民族文化中的 精华,使传统文明礼仪古为今用,重建一套现代文明礼仪。

6.形容人的仪表端正魁伟

凤表龙姿 形容英俊的仪表

不修边幅 边幅: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衣着、仪表随便便,不拘小节。后形容不注意衣着或容貌的整洁。

独鹤鸡群 一只鹤站在鸡群中。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超群出众。

凤凰来仪 仪:容仪。凤凰来舞,仪表非凡。古代指吉祥的征兆。

鹤立鸡群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堂堂正正 堂堂:盛大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

卓立鸡群 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仪表堂堂 仪表:人的外表,风度;堂堂: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

丰标不凡 风度仪表不同于一般。形容风度出众。

龙章凤彩 不凡的仪表风采。

修饰边幅 边幅:本指布帛的边缘,比喻人的仪表。修饰整个人的仪表。也比喻修饰表面,无关大局。

一表非俗 形容人的仪表非比寻常。

一表人物 形容容貌英俊。表,仪表。

一表堂堂 形容仪表堂皇。

器宇不凡 〖解释〗器宇:指仪表,气度。不凡:不平凡,不寻常。形容仪表、风度很不平常。

相貌堂堂 〖解释〗形容人的仪表端正魁梧。

古<a href=/tag/89/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诗词</a>中形容人的仪容仪表

猜你喜欢
  • 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题解 此文大约作于赤壁之战后,曹操东征孙权之前。其实是一篇征讨檄文。赤壁之役,决定了三国鼎立之势。曹操兵败北还。孙权据有江东,徙治秣陵,改为建业,领徐州牧,已巩固了父兄基业。刘备得荆州刘琦部众,又南征

  • 《送紫岩张先生北伐赏析》

    “号令风霆迅,天声动北陬”,号令是北伐出师的号令,天声是大宋天朝的声音,这声音,北方遗民父老盼了好久好久,范成大《州桥》诗云:“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有了这样的基础,北伐号令一出,即如飓风雷霆

  • 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整军之外,一切置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当尝胆枕戈,专务节俭,经武整军之外,一切置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张九龄感遇十二首(其三):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

    张九龄 感遇十二首(其三) 鱼游乐深池,鸟栖欲高枝。 嗟尔蜉蝣羽,薨薨亦何为。 有生岂不化,所感奚若斯。 神理日微灭,吾心安得知。 浩叹杨朱子,徒然泣路岐。

  •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注释】 选自《论语·卫灵公》第二十三章。 以:由于。 言:言论。 举:举荐,推举。 废:鄙弃。 【赏析】 孔子谈论人的人品与言论的关系时说: “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意思是:君子不因一个人

  • 张焕青《此恨绵绵》

    此恨绵绵 此恨绵绵张焕青 母亲疼钱,她节俭的程度令人难以置信。 母亲一袋牙膏要用几年。她挤牙膏是轻轻用力,擦拭一下就够了,牙刷上的

  • “世间名士,但务宽仁”注释、译文和评析

    世间名士,但务宽仁;至于饮食馕馈,僮仆减损,施惠然诺,妻子节量,狎侮宾客,侵耗乡党,此亦为家之巨蠹矣。齐吏部侍郎房文烈,未尝嗔怒,经霖雨绝粮,遣婢籴米,因而逃窜,三四许日,方复擒之。房徐曰:“举家无食

  • 杰克·伦敦作品解读

    注解:杰克·伦敦(1年1月1日-11年11月日),原名约翰·格利菲斯·伦敦,美国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狼的儿子》,中篇小说《野性的呼唤》《热爱生命》《白牙》,长篇小说《海狼》等。

  • 李白《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全诗赏析

    朝登北湖亭,遥望瓦屋山。天清白露下,始觉秋风还。游子托主人,仰观眉睫间。目色送飞鸿,邈然不可攀。长吁相劝勉,何事来吴关。闻有贞义女,振穷溧水湾。清光了在眼,白日如披颜。高坟五六墩,崒兀栖猛虎。遗迹翳九

  • 《史记·田横义烈》全文、翻译和鉴赏

    (节自 《田儋列传》) 田横惧诛,而与其徒属五百余人入海,居岛中 ① 。高帝闻之,以为田横兄弟本定齐 ② ,齐人贤者多附焉。今在海中不收,后恐为乱。乃使使赦田横罪而召之。田横因谢曰: “臣亨陛下之使郦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