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渔父》原文,注释与鉴赏
有人说渔父的作者不是屈原,但所论证据皆不足。我们认为渔父是屈原以第三人称创作的一首短小而优美的散文诗。他通过渔父与屈原的简单对话,充分表现了屈原坚持真理、愤世嫉俗,宁以死守节,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生观。王逸楚辞章句指出:“渔父者,屈原之所作也。屈原放逐,在江、湘之闲,忧愁叹吟,仪容变易。而渔父避世隐身,钓鱼江滨,欣然自乐。时遇屈原川泽之域,怪而问之,遂相应答。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卜居、渔父,皆假设问答以寄意耳。而太史公屈原传、刘向新序、嵇康高士传或采楚辞、庄子渔父之言以为实录,非也。”
【原文】
屈原既放 ① ,
游于江潭 ② ,
行吟泽畔 ③ ,
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④ 。
渔父见而问之曰 ⑤ :
“子非三闾大夫欤 ⑥ ?
何故至于斯?”
屈原曰:
“举世皆浊我独清 ⑦ ,
众人皆醉我独醒 ⑧ ,
是以见放 ⑨ 。”
渔父曰:
“圣人不凝滞于物 ⑩ ,
而能与世推移 。
世人皆浊,
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 ?
众人皆醉,
何不 其糟而歠其酾 ?
何故深思高举 ,
自令放为 ?”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 ,
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 ,
受物之汶汶者乎 !
宁赴湘流 ,
葬于江鱼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
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 ,
鼓枻而去 。
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 ,
可以濯吾缨 。
沧浪之水浊兮,
可以濯吾足。”
遂去,
不复与言。
【译文】
屈原被逐出郢都以后,
在沅水江边游荡。
他在江旁边走边唱,
身体衰弱面目憔悴。
渔翁看见他问道:
“这不是三闾大夫吗?
怎么落到了这般田地?”
屈原回答说:
“因为时世浑浊我却干净,
因为众人都醉了只我一人清醒,
因此遭到了贬放。”
渔翁说:
“聪明人不会为任何事物所限制,
他会随波逐流。
既然时世浑浊,
那他为什么不搅乱泥水推波助澜?
众人都喝醉了,
那他为什么不吃酒渣痛快畅饮呢?
为什么要忧国忧民清高超脱,
使自己被贬放呢?”
屈原说:
“我听说刚洗过头发的人一定会弹落帽子上的尘土,
刚刚沐浴过的人一定会抖去衣服上的灰尘。
我又怎么能让自己的清白之躯,
被污浊的外物污染呢!
我情愿自沉湘江,
葬身鱼腹。
我怎能让纯净的洁白,
蒙受世俗的灰尘污染呢!”
渔翁微微一笑,
划船而去。
边走边唱道:
“沧浪的水清啊,
可以洗我的头巾。
沧浪的水浊啊,
可以洗我的脚。”
接着就走远,
不再与屈原说话。
【注释】
①放:被迁出首都。王逸楚辞章句说:“身斥逐也。”
②江潭:江边深水处。这里作“潭之滨”。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戏水侧也。”
③行吟:边走边吟唱。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履荆棘也。”
④枯槁:枯瘦。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癯瘦瘠也。”
⑤渔父:渔翁。父,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怪屈原也。”
⑥三闾大夫:屈原曾任的官职,这里指屈原。王逸楚辞章句考辨说:“本其故官。史记与作欤。”
⑦浊清:喻指品德行为。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众贪鄙也。”洪兴祖楚辞补注考证说:“一作世人皆浊,史记作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忠洁己也。”
⑧醉、醒:比喻能力。
⑨见放:流放。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弃草野也。”
⑩凝滞于物:不固执于任何具体事物。王逸楚辞章句考辨说:“不困辱其身也。史记云夫圣人者。”
与世推移:随世道变化而变化,随波逐流。王逸楚辞章句指出:“随俗方圆。”
淈(gǔ古):搅浑。推波助澜、浑水摸鱼的意思。
(bǔ补):吃。糟:酒渣。歠(chuò绰):饮。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食其禄也。”酾(lí离):通“醨”,淡酒。
深思:忧国忧民。即“独醒”。高举:举止清高。即“独清”。王逸楚辞章句指出:“独行忠直。”
自令:自己造成的。本句的意思是屈原被流放的原因是自作自受。王逸楚辞章句考辨说:“远在他域。史记云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新:刚。沐:洗头。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拂土坌也。”荀子说:“新浴者振其衣,新浴者弹其冠,人之情也。其谁能以己之憔憔,受人之掝掝者哉。”
察察:干净洁白。指自己品行纯净。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己清洁也。”
受物:受污秽之物。汶汶:玷污。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是“蒙垢尘也”。
赴:投入。王逸楚辞章句分析说:“自沈渊也。史记作常流。”
皓皓:皎皎。
莞尔:微笑的样子。
鼓枻(yì义):划着桨。
沧浪:水名,汉水支流。王逸楚辞章句认为沧浪水清是“喻世昭明”。
濯(zhuó卓):洗。缨(yīng应):古时系帽的带子。王逸楚辞章句指出:“沐浴升朝廷也。”
-
祭文赏析·《祭妹文》(清·袁枚) 乾隆丁亥冬,
-
《创造的秘密》 美国当代著各心理学家S·阿瑞提的代表作。辽宁人民出版社出版,根据纽约基础书籍出版公司1976年版译出。作者曾受到弗洛伊德分析学理论的很大影响,后又跳出此局限。作者涉猎广泛,著述甚丰。本
-
闻义能徙,视死如归。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什么意思|大意|
《闻义能徙,视死如归。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茅盾《雷雨前》原文 茅盾《雷雨前》赏析一 《雷雨前》、《黄昏》、《沙滩上的脚迹》这三篇作品的中心的思想还是一样(茅盾语),整组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揭露国民党反动统治下的黑暗社会,坚信革命必定胜利。 当时是
-
《鲁迅女吊》原文阅读|主旨理解|赏析|读后感 鲁迅 大概是明末的王思任说的罢: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非藏垢纳污之地!这对于我们绍兴人很有光彩,我也很喜欢听到,或引用这两句话。但其实,是并不的确的,这地方
-
鹧鸪——郑谷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伴湘江畔,苦竹丛
-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赏析] 南唐后主的这种词,都是短幅的小令,况且明白如话,不待讲析,自然易晓。他所“依靠”的,不是粉饰装做,扭
-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
-
为政之道,以不扰为安,以不取为与,以不害为利,以行所无事为兴废起弊。
【名句】为政之道,以不扰为安,以不取为与,以不害为利,以行所无事为兴废起弊。 【译文】处理政事的原则,应该以不扰民为安民,以不向民额外索取为给予,以不害民为利民,以民能安居乐业为兴废除弊。
-
商丘试一望,隐隐带秋天。地与辰星在,城将大路迁。干戈悲昔事,墟落对穷年。即此伤离绪,凄凄赋酒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