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柳宗元《牛赋》原文、译文、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柳宗元《牛赋》原文、译文、赏析

作者: 柳宗元

【原文】:

若知牛乎?牛之为物,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牟然而鸣,黄钟满胆(dòu)。抵触隆曦,日耕百亩。往来修直,植乃禾黍。自种自敛,服箱以走。输入官仓,己不适口。穷富饱饥,功用不有。陷泥蹶块,常在草野,人不惭愧。利满天下,皮角见用,肩尻(kāo)莫保。或穿缄縢,或实俎豆……。

由是观之,物无逾者。不如羸驴,服逐驽马。曲意随势,不择处所。不耕不驾,藿菽自与。腾踏康庄,出入轻举。喜则齐鼻,怒则奋踯。当道长鸣,闻者惊辟。善识门户,终身不惕。

牛虽有功,于己何益?命有好丑,非若能力。慎勿怨尤,以受多福。

【译文】:

你知道牛吗?牛这种动物,有魁梧的身形和巨大的头颅,两耳低垂,双角弯曲,毛发稀疏,皮革厚实,“哞——”地一叫,从脖颈处发出洪亮的声调。它顶着烈日,每日耕田百亩,在土地上往来反复,犁垦的垄沟又长又直,地里种植的是谷子和黍子。自己耕耘,自己收割,拉着满车厢的粮食而来,全送入官府的粮仓,一粒也到不了自己嘴里。使贫穷的人致富,饥饿的人得饱,而对牛本身却没有一点作用。牛仍旧蹄陷泥中、身伏地上地拚死劳累,食住却常在那荒野草滩,对此而人们却安然而不感惭愧。牛有利于遍天下,连牛皮牛角都被利用,从头至尾更没一点保留,有的用来穿成皮绳,有的用来充实祭祀供品……。

由此看来在奉献方面,没有别的动物再能超过牛了。牛不像瘦弱的毛驴,习惯追随在劣马之后,委曲己意来奉承、依附权势,而不选择任何场所。它不耕田不驾车,却自然而然得到豆类那样好的粮草,欢奔在四通八达的大道上,出入举动轻佻而浮躁。高兴时就昂起鼻子打个喷嚏,发怒时就扬蹄弹蹬。站在路上长长地一声鸣叫,听到它叫声的都惊恐回避。它还善于识别、投靠富贵门第,靠此而终身温饱不用小心翼翼。

牛虽然有功于世,然而对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看来命中注定有好有坏,这一点也不关你的能力大小,所以千万别怨天尤人,只盼着上天能多多地赐予福泽。

【评介】:

唐贞元二十一年(805)王叔文革新失败,他所倚重的韩泰、韩晔、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被贬,史称“八司马事件”。柳宗元贬居永州(今湖南零陵)长达十年,但他始终坚信王叔文改革有益于国家,自己是清白无辜的,对统治集团摧残正义、迫害忠良的罪行有了深刻认识,并写下了大最的文学作品,表达自己对美好人格的执着追求和对丑恶灵魂的憎恶鄙夷,牛赋就是其赋体中有代表性的一篇,全篇可分三段。

第一段刻画牛的崇高形象,悲哀牛的悲惨下场。

牛,谁人不晓?然作者偏以“若知牛乎”来起笔,这样的设问不仅切题,而月突兀醒目。莫怪作者“故弄玄虚”,实因为牛在作者心目中有着不一般的形象和感情。它“魁形巨首,垂耳抱角,毛革疏厚”,多么憨厚的外表,没有一点唬人、媚人的姿容。它“牟然而鸣,黄钟满脰”,表里一致,实在得很,没有一点虚张声势的腔调。朴实无华的“形态”正反映着它吃苦耐劳的“神态”。它耕百亩,植禾黍,淌汗流血,“利满天下”,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不正是历史发展的根由?这种奋斗不息的形象,不就是“民族的脊梁”?难怪千年之后的鲁迅先生要把“俯首甘为孺子牛”作为自己的人生信条,毛泽东同志也曾号召大家“做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可悲的是柳宗元赋中的牛,是残暴的“奴隶主”手中的“活工具”,它“自种自敛”,却“己不适口”;“利满天下”,却“功用不有”。“陷泥蹶块,常在草野”,直至“皮角见用,肩尻莫保”,“‘只要还有一块肉、一根筋、一滴血可供榨取’,吸血鬼就决不罢休。”(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他们的享乐建筑在对牛的敲骨榨髓的剥削压迫基础上,他们的贪婪攫取决定了牛的悲惨结局。

第二段描摹羸驴丑恶嘴脸,揭示羸驴丑行的根源所在。

作者以“由是观之,物无逾者”作为过文,由牛而驴,转换巧妙。“是”者,牛也,而“无逾者”,随手便拈来一个“羸驴”。写羸驴,全从与牛截然相反的神态处着笔:它不去耕田拉车,只会“服逐驽马,曲意随势”;也不日夜辛劳,一无所获,而是“不耕不驾,藿菽自与”;它不用陷泥踏土苦苦挣扎,倒可“腾踏康庄,出入轻举”。尤其它“喜则齐鼻,怒则奋踯。当道长鸣,闻者惊辟”,活脱脱一副恃宠而骄、得意忘形的神态,显得多么不可一世!这自然使我们想起旧社会那些狐假虎威的“狗腿子”形象。

羸驴之所以耀武扬威,是因为其倚仗的主子有权有势。对于这种依傍权势而放纵的丑态,柳宗元已在临江之麋中借麋的形象作了深刻揭露,在本篇赋中再次对那些投靠豪门作威作福的丑类进行鞭挞,说明作者对此丑行无比愤慨,因为在王叔文改革失败后,他亲眼看到了那些趋炎附势的帮凶如何对正派人士毁谤、陷害,看到了他们如何出卖灵魂与人格来讨好主子、换取高官厚禄。这里应注意:作者揭露出了一切丑行产生的恶源,那就是培植羸驴奸邪行为的所在——“门户”。有什么样的主子才有什么样的奴才,柳宗元的批判矛头对着腐朽的社会上层统治,这一点,古人早就看出来了,清人何焯在义门读书记中对牛赋写下这样的评语:“东坡书此亦以讥切当世用事者,不独喻岭表也。”

最后一段总括全文,抒发愤慨、悲哀的情怀。

面对黑白颠倒的社会现实,作者愤激满怀,自问道:“牛虽有功,于己何益?”这不是作者要否定牛“利满天下”的精神,也不能仅仅看做是作者对自己不幸遭际的忿忿不平,而是对那个有功者不但无益,反而被疯狂摧残的病态社会提出的强烈控诉。“命有好丑,非若能力”,也不应仅仅看做是作者消极的精神解脱,而是真实地揭示了那个“劳而不获、获而不劳”的社会的本质。作者满腔愤怒,不吐不快,径行倾吐又必招祸害,于是肠内千回百转,化作一句反语:“慎勿怨尤,以受多福。”愤激中也含着悲观。

柳宗元的古文被列“唐宋八大家”之列,其文峭拔矫健,笔锋犀利,这篇牛赋也无不具有这个特点,不过它感慨愤激,托物寄讽,更得屈子辞赋之旨。林纾认为“柳州诸赋,摹楚声,亲骚体,为唐文巨擘。”(韩柳文研究法·柳文研究法)这篇小赋,全因不平所激,采用比喻、对比的手法,对忠良困顿受害、奸邪飞扬跋扈的不合理社会作了无情抨击,幽默之中含辛辣,含蓄之中有悲亢,很有感染力。

猜你喜欢
  • 《古文观止·叔向贺贫》译文与赏析

    叔向贺贫叔向贺贫 《国语·晋语上》 【题解】 公元前541年,韩宣子被任命为晋国的正卿。本文写韩宣子因财富匮乏而发愁,大夫叔向

  • 周卫彬《文学与反作用力》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人文精神”讨论以来,类似“文学已死”的判决不绝于耳,这其中有知识分子(作家)对浮躁的、功利化时代的失望,乃至对

  • 白居易《惜玉蕊花有怀集贤王校书起》全诗赏析

    芳意将阑风又吹,白云离叶雪辞枝。集贤雠校无闲日,落尽瑶花君不知。

  • 《春残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春尽时的惋惜和不忍作别情感。伤春伤别本是唐诗的主题之一,以之寄寓一种人生的思绪,如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或对生命惆怅的一种排遣。所以这种诗中大都笼着感伤情调,这首诗也不例外。   诗的起句告诉我们春天的日子很短。句中的景即为“

  • 《孟子·鱼我所欲也》原文、鉴赏和解析 - 中学古诗文鉴赏

    《孟子·鱼我所欲也》是孟子的名篇之一,主要讲述了孟子与鱼的对话。文章通过描绘鱼儿努力想要达到的目标,阐述了人类对于追求自己所渴望的东西应该坚持努力不懈的态度。此文中,孟子深化了对自己人自下心的见解。诗文表达清雅,含义深远。

  • 李群玉《静夜相思》诗词原文、赏析、解读

    李群玉 山空天籁寂,水榭延轻凉。 浪定一浦月,藕花闲自香。 这首诗在描写湖乡夏夜的静寂境界时,细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各种感觉。 首句写山空,着重从听觉的角度来写。天籁,自然界的音响。天籁寂,指自然界的一点

  • 屈原·国殇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古代诗歌精选

    根据“屈原·国殇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 古代诗歌精选 - 可可诗词网”,屈原的《国殇》展示了他对国家沦陷的痛苦和对失去荣耀的悲伤。诗中表现出的自杀意图,抒发了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与无奈。诗中壮美的描述,打动人心,深情的表达了屈原对祖国的热爱和自尊。这首诗以荡气回肠的笔触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同时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的社会幸福和和平。

  • 白居易《宅西有流水,墙下构小楼,临玩之时,颇有幽》全诗赏析

    伊水分来不自由,无人解爱为谁流。家家抛向墙根底,唯我栽莲越小楼。水色波文何所似,麹尘罗带一条斜。莫言罗带春无主,自置楼来属白家。日滟水光摇素壁,风飘树影拂朱栏。皆言此处宜弦管,试奏霓裳一曲看。霓裳奏罢

  • 高适适《杂曲歌辞·蓟门行五首》全诗赏析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羌胡无尽日,征战几人归。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勋庸今已

  • 信仰人民:中国共产党

    【3086】信仰人民: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政治传统(潘维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8 5万字,2017年4月第1版,39元)△阐述了中共如何从中国悠久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