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前出师表》译文与赏析
前出师表
前出师表
三国蜀·诸葛亮
【题解】
本文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作这篇文章时,蜀汉已由刘备去世时的动荡转为安定,国力大大增强,于是他准备北伐中原,实现刘备的遗愿。在北伐之前,他上书刘禅,在书中陈述蜀汉当前正处于形势危险之际,再反复劝勉刘禅用心国事,开张圣听。还特别强调顾全大局,不偏私左右亲信,表达自己审慎勤恳、伐魏兴汉为己任的志向和劝诫后主采纳忠言、亲贤远佞的愿望。
【原文】
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75],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76]!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宏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注释】
[74]三分:这里指三国鼎立的局势。
[75]秋:指紧要时刻。
【译文】
臣诸葛亮进言:先帝开创的大业还没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如今天下三分鼎立,蜀汉国力疲乏,这真是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啊!然而在朝廷内,辅佐陛下的大臣丝毫不敢怠慢,忠贞的将士舍生忘死,这都是在怀念先帝的知遇之恩,想要借此报答啊。陛下实在应该广开言路,听取群臣意见,以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志士的勇气,不应该妄自菲薄,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臣进谏的道路。
【原文】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77],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78],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注释】
[76]陟罚臧否:陟,提升。臧,善,引申为“表扬”、“奖励”。否,恶,引申为“批评”。
[77]作奸犯科:做了坏事,冒犯法律。
[78]侍中:官名,侍从皇帝左右。三国时期是一种要职,类似于丞相。侍郎:汉代郎官,本为宫廷的近侍,东汉之后,乃尚书的属官。
【译文】
宫中的侍臣和丞相府官吏,都是一个整体,奖惩赏罚,不应该区别对待。如果有做坏事犯法的,或尽忠做善事的,都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评定,加以奖惩或赏罚,以此昭示陛下公正清明的治理;而不应该有所偏爱,使得宫中、府中法令不一。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心智忠贞的人,所以先帝选拔他们,留下来辅佐陛下。我私下认为宫中不论大事小事,都可以跟他们商量,然后再去施行,必定能够补救疏漏,收到较好的成效。将军向宠,品性善良公正,通晓军事,曾经被任用时先帝称赞他是个能人,所以众人推举他做中都督。我私下认为军营中不论大事小事,都可以去征询他的意见,必定能够使军队齐心协力,使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的安排。
【原文】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79],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80],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8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注释】
[79]贞亮:坚贞诚实,忠诚坦白。
[80]卑鄙:出生卑微,学识浅薄。
[81]倾覆:指兵败。
【译文】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强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与臣谈论起此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的作为表示感叹、遗憾的。侍中郭攸之,尚书陈震,长史张裔、参军蒋琬,这些都是以死报国的大臣,但愿陛下能够亲近并信赖他们,这样汉朝的复兴就为期不远了。我本来是一介布衣,亲自在南阳耕田种地,只求在乱世中能保全性命,不想在诸侯中求得高官厚禄和显赫名声。先帝不因为臣下出生卑微,学识浅薄,不惜屈尊,三顾茅庐,想要征询臣下对天下大事的看法。我感激不已,就答应为先帝效力。后来战事失败,我在战败之际接受了挽救危局的重任,至今已经有二十一年了!先帝知道我谨言慎行,所以临终时把兴复汉室的大事交付给我。
【原文】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82]。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83],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84],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注释】
[82]不毛:指不长粮食的荒凉之地。
[83]驽钝:比喻才能低劣。
[84]斟酌损益:权衡得失,决定取舍。损:减少。益:增加。
【译文】
臣下自从接受遗命以来,日夜担忧兴叹,唯恐托付之事不能完成,从而有损先帝的英名。所以臣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毛之地。如今南方已经平定,兵力装备充足,应该到了统帅三军以恢复中原的时候了。我将尽全力铲除曹魏,复兴汉朝王室,打回古都。这也是臣报答先帝并效忠于陛下的职责啊!至于权衡得失、兴利除弊,向陛下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原文】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咎,以彰其慢[85]。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86],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云。
【注释】
[85]慢:怠慢,失职。
[86]咨诹:询问的意思。
【译文】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复兴汉室的大任交付给臣;如果不能成功,那就请治臣下失职的罪,来禀告先帝的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劝勉陛下发扬圣德的忠言,那就要追究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之罪。陛下也应该自作打算,征询治理国家的好办法,明察和采纳忠正的言论,牢记先帝的遗愿,这样臣就感激不尽了!而今我即将远征,对着这篇表不禁流泪,激动地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评析】
全表围绕君子、小人展开论述,“亲贤臣、远小人”是全篇的宗旨。文中有两部分的进谏:一是劝勉蜀后主刘禅继承刘备的遗志,广开言路,刑赏分明,亲贤远佞,任用贤良,励志振奋,使他致力于北伐大业,以免除后顾之忧;二是追述刘备知遇之恩,自陈兴复汉室之志,表达北伐中原的坚定决心。刻画了诸葛亮受恩感激,忠心耿耿,励精图治,公开贤明的性格。
本文采用倒叙的结构方式,先交代国事,再追忆身世。交代国事时,诸葛亮可谓小心翼翼,生怕一个不小心就被人扣上以下犯上的罪名,但又知无不言,尽显身为人臣的忠贞。诸葛亮的谆谆教诲,让读者感叹不已,只是不知后主刘禅能否明了诸葛亮的一番苦心。追忆身世是诸葛亮打的一张亲情牌。众所周知,后主刘禅昏庸无能,刘备病逝前将国家大事托付于诸葛亮,他对刘禅可谓尽忠竭虑,对国事可谓呕心沥血,他在此表中多次提及先帝,也是希望后主念在父子情分上,对国事多加谋划。
文章语言文字质朴,感情真挚动人。行文时叙中有议,议中有情。叙事周密,层次清楚,是章表中的突出代表作。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文化自信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自信的古诗,古典诗词彰显了哪些文化自信,关于自信的古诗词。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
-
[原文] 卷上 始计第一 孙子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
-
石榴植前庭,绿叶摇缥青。丹华灼烈烈,璀彩有光荣。光荣晔流离,可以处淑灵。有鸟飞来集,拊翼以悲鸣。悲鸣夫何为?丹华实不成。拊心长叹息,无子当归宁。有子月经天,无子若流星。天月相终始,流星没无精。栖迟失所
-
【名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注释与译文]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一枝鲜艳的红杏花伸出墙外来了。“关”与“出”二字,突出了春意的活跃,春光的洋溢。通过这枝红杏,还可以引出人们对园内美景的无穷
-
以青春换明天 ◆ 罗 兰 一个女人爱上一个有妇之夫,那个男人年纪比她大很多,他们在一起已经十多年,十多年来,男人在生活上照顾她
-
人教版语文古诗词赏析课件(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5课古诗赏析ppt)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人教版语文古诗词赏析课件,内容包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5课古诗赏析ppt,求一个诗词鉴赏课件,七下语文课后古诗赏析(人教版)。八年级下人教版语文课本中的附录10诗1卷。 “从礼品的兄弟”(二) 汉末刘珍婷婷山松谷瑟瑟的寒风。 风一何盛,松一何劲! 冰霜是凄惨荒凉
-
威克卷十一威克卷十一 【原文】 履虎不咥,鞭龙得珠。岂曰溟涬,厥有奇谋。集《威克》。 【译文】 踩住老虎的尾巴,它就不能再
-
先生,你那些记山水的文章我都读过,我觉得那些都很好。但是我又很自然地有一个奇怪念头:我觉得我再也不愿意读你那些文字了,我疑惑那些文字都近于夸饰,而那些夸饰是会叫生长在平原上的孩子悲哀的。你为什么尽把你
-
江干高居坚关扃,犍耕躬稼角挂经。篙竿系舸菰交隔,笳鼓过军鸡狗惊。解襟顾景各箕踞,击剑赓歌几举觯荆笄供脍愧搅聒,乾锅更戛甘瓜羹。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竹里馆课外古诗词ppt,内容包括竹里馆(王维)求课件,古诗文阅读阅读王维的《竹里馆》一诗竹里馆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古诗《竹里馆》。《竹里馆》是唐代大诗人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创作的一首五绝。此诗写山林幽居情趣,属闲情偶寄,遣词造句简朴清丽,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