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创新用典名句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这可能是在谈及创新问题时,被引用最为广泛的一句话了。习近平同志在与青年代表座谈、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布鲁日欧洲学院演讲、院士大会等多个场合引用了这句话。之所以能如此深入人心,是因为它从动态的角度,强调了不断创新的问题。这句简洁隽永的古语,折射出不断更新自己、主动适应时代、积极推动发展的向上朝气,沉淀为中华民族思想观念的精髓。这样的观念,表现于文字,潜藏在心灵,塑造着气质,决定着命运。在历史的关键节点,这样的创新意识往往会迸发出来,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创新精神,这一中华民族鲜明的禀赋、中华文化深沉的内蕴,正是我们不断创新的思想源泉。
■原典
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春秋至秦汉﹞礼记·大学
■释义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商朝的开国君主成汤刻在澡盆上的警词,旨在激励自己自强不息,创新不已。文中三个“新”字,本义是指洗澡除去肌肤上的污垢,使身体焕然一新,在这里引申为精神上的弃旧图新。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持之以恒。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动态角度来强调不断革新。“创新”一词即滥觞于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比较强调创新的,要求人们以一种革新的姿态,适应并推动社会发展,而不能因循守旧,阻挡历史前进的步伐。
将洗澡引申为精神上的洗礼、品德上的修炼,在中国文化中比较普遍。古之圣人,欲养性必先修身,欲清心必先洁体,如庄子·知北游中的“澡雪而精神”。礼记·儒行也称“儒有澡身而浴德”。唐代经学家孔颖达疏为:“‘澡身而浴德’者,澡身谓能澡洁其身,不染浊也;浴德谓沐浴于德,以德自清也。”十八大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是“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其中“洗洗澡”便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
墙下春渠入禁沟,渠冰初破满渠福凤池近日长先暖,流到池时更不流。
-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青山意气峥嵘,似为我归来妩媚生”是关于描写“绘景状物·山峰岩谷·峰峦”类的诗句。 巍峨的青山气势峥嵘,仿佛因我的归来而特地显露出妩媚
-
小径升堂旧不斜,五株桃树亦从遮。高秋总喂贫人实,来岁还舒满眼花。帘户每宜通乳燕,儿童莫信打慈鸦。寡妻群盗非今日,天下车书正一家。 作品赏析张性《演义》:此作于广德二年再至草堂之时。公自春末归来,花
-
《刘熙载·箴言四首并序》原文注释与译文 《易
-
技法解说 平叙,叙述两件(或更多件)同时发生的不同空间的事,称为平叙。这种叙述的方法,可以先叙述一件,再叙述一件(古人称之为“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也可以并行交叉地进行。 第一种“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
作者: 张培英
-
老病行穿万马群,九衢人散月纷纷。归来一盏残灯在,犹有传柑遣细君。
-
秦楼月① 范成大 楼阴缺。阑干影卧东厢月。东厢月,一天风露,杏花如雪。 隔烟催漏金虬咽②,罗帏暗淡灯花结③。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 [注释] ①秦楼月:据传李白始
-
【题 解】《全唐诗》中,本诗题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
-
[宋]王安石日月随天旋,疾迟与天谋。寒暑自有常,不顾万物求。蜉蝣蔽朝夕,蟪蛄疑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