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古文观止

礼记·大学之道《大学》原文、注释、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礼记·大学之道《大学》原文、注释、赏析

礼记·大学之道大学

原文

大学之道 ,在明明德 ,在亲民 ,在止于至善。知止 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 ,壹是 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 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 ,而其所薄者厚 ,未之有也 。

注释

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

“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

“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语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亲民:根据后面的传文,“亲”应为“新”,即革新、弃旧图新。

亲民,也就是新民,使人弃旧图新、去恶从善。

知止:知道目标所在。

得:收获。

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使家庭或家族和和美美、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致其知:使自己获得知识。

格物:认识、研究万事万物。

庶人:指平民百姓。

壹是:都是。

本:根本。

末:相对于本而言,指枝末、枝节。

厚者薄:该重视的不重视。

薄者厚:不该重视的却加以重视。

未之有也:即未有之也。没有这样的道理(事情、做法等)。

赏析

本文是儒学三纲八目的追求。所谓“三纲”,是指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它既是大学的纲领旨趣,也是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所谓“八目”,是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既是为达到“三纲”而设计的条目,也是儒学为人们所展示的人生进修阶梯。纵览四书五经,可以发现,儒家的全部学说实际上都是循着这三纲八目而展开的。所以,抓住这三纲八目就等于抓住了一把打开儒学大门的钥匙。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大学开门见山,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确立为大学之道的三纲领,集中而鲜明地表明了儒学“垂世立教”的目标所在。

“八目”中修身是根本,也是连接前四目与后三目的中间环节。前四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方法,是实现内圣的途径;后三目,即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功用,是实现外王的目标。两千多年来,它已经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知识分子所追求的人生阶梯,至今仍然深深影响着我们。

修身一定要诚其意,也就是使意念真诚,不要自欺欺人,一切都发自内心。而要做到真诚,最大的考验是“慎其独”,即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修身还须正其心,也就是心要专一,不被愤怒、恐惧、喜好、忧虑等情绪所干扰。在人的心理因素中,情感与理智是一对矛盾,正其心,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来驾驭感情,调节自己,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三心二意,为情所牵,必不能达修身之目的。

由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几个阶梯而实现内修的要求之后,进而要实行外治的功夫,即齐家、治国、平天下。治国必先齐其家是以家族为中心的宗法制社会的现象,虽然现代社会情况已不同,但大学告诫为政者要以身作则,“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这些思想仍可作为今日之为政者的座右铭。

平天下在治其国。一是强调在上位的君子应实行絜矩之道。絜指量度,矩指尺子,絜矩之道是指一言一行要有示范作用。二是强调民心的重要性: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三是强调德与才比较,德为本,财为末。为政者若把财视为根本,就会与民争利。君王聚财敛货,民心就会失散;君王散财于民,民心就会聚在一起。四是强调德是为政之宝。忠诚信义,便会获得一切;骄奢放纵,便会失去一切。在用人上,必须爱憎分明,把德放在第一位。

大学的中心思想是讲修身,“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以个人修身为中心,向内延伸到主观世界,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结合起来;向外延伸到客观世界,与齐家、治国、平天下结合起来。个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修身要与社会担当相结合,是儒学的显著特征之一。

知识链接

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程颢、程颐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编次章句,到朱熹时重新编排整理,入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四书”之一。

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入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其中“经”一章,是孔子的原话,由孔子的学生曾子记录;“传”十章,是曾子对“经”的理解和阐述,由曾子的学生记录。这样一编排,便有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大学版本。“大学之道”即为大学开篇第一段。

猜你喜欢
  • 当代中国阶级阶层变动:1978-2018

    【4117】当代中国阶级阶层变动:1978-2018(李培林等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7 8万字,2018年9月第1版,98元)△总报告及9个分报告:中国

  • 宋明义理之学:不治章句,以求其理

    两汉经学多详章句训诂,偏重字义、名物、典章制度的考辩,更由于后学笃守家法、师法,毫无创见,绝少新意,其学越演越密,遂流于“烦言碎辞”。学者皓首群经,终老不能究其一艺,为后世所诟。章句训诂本为把握经学大

  • 秦观《鹊桥仙》: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 《古文观止·岳阳楼记》译文与赏析

    岳阳楼记岳阳楼记 北宋·范仲淹 【题解】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他从小读书刻苦,志向远大。不过出仕后一直

  •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释义】 民间谚语。意思是: 苦口的药虽然很难让人吞咽,但利于治

  • 柳永《玉女摇仙佩》全诗鉴赏

    飞琼伴侣,偶别珠宫,未返神仙行缀。取次梳妆,寻常言语,有得几多姝丽。拟把名花比。恐旁人笑我,谈何容易。细思算,奇葩艳卉,惟是深红浅白而已。争如这多情,占得人间,千娇百媚。须信画堂绣阁,皓月清风,忍把光

  • 古代诗歌之曹丕《燕歌行·其一》全译、翻译和译文

    曹丕《燕歌行·其一》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2 贱妾茕茕守空房 3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

  • 明清小说之《三国演义·关云长单刀赴会》内容解读与赏析

    “单刀赴会”(第66回)是《三国演义》中一个十分精采的片段,它有力地表现了关羽智勇双全的大将风度,历来脍炙人口。 小说第66回,写孙权得知刘备吞并了益州,想起刘备当年作出的“取了西川,便还荆州”的承诺

  • 六下古诗词背诵优秀教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重点难点)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六下古诗词背诵优秀教案,内容包括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重点难点,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古诗词背诵朗读ppt,六年级下学期语文古诗背诵。1.诗经 蒹葭(jian jia ) 节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2.汉乐府诗

  • 古代名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注释与译文

    【名句】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 [注释与译文]杇(wū)抹墙壁。两句的意思是:腐烂的木头无法雕刻,污秽的土墙无法粉刷。后来用“朽木粪土”比喻不堪造就的人或不可收拾的事。 参考文献 (先秦)《论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