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全集赏析与注解
礼记,儒学经典之一,所收文章是孔子的学生及战国时期儒家学者的作品,与周礼、仪礼合称“三礼”。汉朝学者戴德将汉初刘向收集的130篇综合简化,共得85篇,称为大戴礼记,后来其侄戴圣又将大戴礼记简化删除,得46篇,再加上月令、明堂位和乐记,一共49篇,称为小戴礼记。大戴礼记至隋、唐时期已散逸大半,现仅留传39篇,而小戴礼记则成为今日通行的礼记。
礼记内容丰富,涉及上古时代的礼制、哲学、伦理、道德,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它所形成的众多典故和汇集的对自然与社会的许多真知灼见,涵盖面十分广泛,极具警世意义。它的内容广博,门类杂多,集中体现了先秦儒家的政治、哲学和伦理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
礼记全书用散文写成,具有相当的文学价值。有的用短小生动的故事阐明某一道理,有的气势磅礴、结构谨严,有的言简意赅、意味隽永,有的擅长心理描写和刻画,书中还收有大量富有哲理的格言、警句,精辟而深刻,对于我们现今的生活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如教导我们如何学习的步骤:“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完善人格的八大步骤: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教育教学的九个原则:“教学相长、豫、时、孙、摩、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因材施教”——学记,这些思想对于今天的教育事业仍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礼记还结集了如中庸、大学、礼运等蕴涵深邃思想内容的学术论文,它们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名作,影响极其深远,其中大学和中庸两章更位列“四书”,堪称经典中之经典。
从语言的艺术成就方面看,礼记中的议论文,如礼运、乐记等篇的部分章节,雍容大雅,气势沛然,结构严整。记叙文如玉藻、坊记等篇的部分章节,文笔凝练,言简意赅。尤其是檀弓、仲尼燕居等篇中的叙事小品,写得生动形象、意味隽永,都是较优秀的作品。
礼记不仅是一部描写规章制度的书,也是一部关于仁义道德的教科书。我们今天读礼记不仅有助于具体地了解古代礼制的思想和文化、认识古代社会等级和阶级的构成、深入把握古代典章制度的原则和精神,还有助于增强对当今社会现象的认识和评判能力,有助于建设我们今天的礼仪文化。
礼,是体现儒家“仁”与“德”的各种社会规范,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曾经是维系社会人群生活秩序的重要因素,是我们传统文化中色彩最浓厚、影响最深远的重要内容,对正在建设和谐社会的现代中国人来说,礼文化仍有值得借鉴的成分。
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这告诫我们,不学礼就没法立足于社会。而中国号称礼仪之邦,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懂得“礼”的含义和重大意义。曾国藩也曾说过:“先王之道,所谓修己治人,经纬万汇者何归乎?亦曰礼而已矣。”所说的修己治人、经纬万汇,那就是指小至个人修养,大到治国平天下,都应该包括在礼中,由此可见礼的内涵和外延,范围广泛而浩大,学习礼、实践礼是必不可少缺少的行为。
-
野寺隐乔木,山僧高下居。石门日色异,绛气横扶疏。窈窕入风磴,长芦纷卷舒。庭前猛虎卧,遂得文公庐。俯视万家邑,烟尘对阶除。吾师雨花外,不下十年馀。长者自布金,禅龛只晏如。大珠脱玷翳,白月当空虚。甫也南北
-
作品:送孟东野序 简介本篇选自《昌黎先生集》。这是韩愈给朋友诗人孟郊的一篇赠言,宽
-
消渴游江汉,羁栖尚甲兵。几年逢熟食,万里逼清明。松柏邛山路,风花白帝城。汝曹催我老,回首泪纵横。
-
花了连续四天的时间读安琪的诗。我被这位自我流放北京的诗人执着追求诗歌的精神深深打动,她确确实实是一位少有的到了与诗歌同呼吸共存亡的
-
肺病不饮酒,眼昏不读书。端然无所作,身意闲有余。鸡栖篱落晚,雪映林木疏。幽独已云极,何必山中居。
-
隐士多为思想家,从朱放的诗句里读者可以领悟他对人生对社会的感受。《题竹林寺》中有着诗人对时间流逝,世事难料的伤怀。 竹林寺依旧有美丽的烟霞景观,但是岁月消磨人难免会有改变。美丽的依然美丽但欣赏的人已经和以往不一样了。这可以被理解为一
-
青春不来电的那一回在家隐身着,听得“嘭”的一声,知道单位门口马路边的变压器爆了,紧接着是整个教学楼一阵“乌拉——”,是全体学生不约
-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不通
名言: 国侈则用费,用费则民贫, 民贫则奸智生, 奸智生则邪巧作。故奸邪之所生, 生于匮不足; 匮不足之所生, 生于侈; 侈之所生, 生于毋度。故曰:审度量, 节衣服, 俭财用, 禁侈泰, 为国之急也
-
最后一部分是述志,表达自己求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修养和学识,以期望成为于国于民有用的人才。表现出曾巩在逆境中永不屈服的精神,以及孜孜追求自己梦想的宝贵品质。
-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出处】唐李白《关山月》 【译注】戍守的士卒眼望着边城,那盼望归家的面容多么凄苦悲哀!当此月明之夜,家中高楼上的妻子啊,哀愁叹息,大概也没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