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治国之学的《大学》
修身治国之学的大学
大学是我国春秋时期鲁国的大思想家曾子所作。是讨论古代教育理论的重要著作。
那还是我国西周时期,社会兴旺发达,人们对生产、生活法则的认识,以及在社会生活典章制度的建立等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逐渐达到了比较齐备的程度,在这样的基础上。为了传承这些经验,从王宫到国都以及普通街巷,没有不设立学校的。
上自王公的子孙,下至老百姓的子弟,年满8岁的孩子,都进入小学学习。小学教学的内容是日常生活、待人接物的基本礼节,其中包括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识字、计算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待孩子长到15岁时,再进入大学学习穷尽事理、端正本心、修养自身、管理人的原则和方法。
这些西周学校的设置是如此广泛,教学方法的次序和内容是如此详细分明,而所教的内容,都是人君亲身经历的经验、教训和心得,不要求学习日常生活规则和伦理之外的知识。
正因为这样,当时这些学习的人,没有不明白自己的职分所应当做和不应当做的,这样各人就埋头尽力来做好自己的事情。
到了东周时期,周王室衰微,渐渐失去了对诸侯的控制能力。诸侯虽然是周王室的臣属,但在其自己的领地内却是国君,拥有用人、财政、军事等方面的独立大权。
于是,一些诸侯势力强大之后,他们便不再服从周王室的命令,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
由于社会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上述学校的教学体制不能推行,教化随世事而变迁,风俗也颓废败坏。
在这样的时代,孔子就独自开设私人学校,仿效先王之法,招收弟子习读诗书和历史文献,把先王之道传授给弟子们。
孔子有三千多个学生,其中有一个叫曾参的弟子,深明其中真义,他把孔子的讲解写成书,名为大学,作为传讲的精义,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和说明,传播于世。
孔子去世后,曾参为了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他便开始聚徒讲学。当时曾参的门下有不少弟子,因而他被尊称为曾子。
孔子的孙子孔伋,字子思,在孔子过世后便也师从曾子,子思学成之后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子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曾子以他的建树,成为与孔子、颜子、子思、孟子比肩共称为儒家五大圣人。
曾子在生活上“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生都谨慎小心,用他自己的话来讲,叫作“十目所视,十指所指”,意思是说,我一个人在房间里面,就好像有十只手指着我,十个眼睛看着我,我当然是循规蹈矩了。
曾子还提出“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主张,又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
曾子由于性情沉静,举止稳重,为人谨慎,待人谦恭,以孝著称,齐国打算聘请他为卿。曾子因为要在家孝敬父母,就推辞了。
曾子作为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自从著成大学,他和他的大学在儒家文化中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被后世儒家尊为“宗圣”。
曾子认为,人们只有知道自己应该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地走下去。因此,他在大学中系统总结了先秦儒家的伦理政治思想,旨在于弘扬人们光明正大的品德,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说起散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散文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那么,你会写散文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优美抒情散文,欢迎大家分享。优
-
烟外倚危楼,初见远灯明灭。却跨玉虹归去,看洞天星月。当时张范风流在,况一尊浮雪。莫问世间何事,与剑头微吷。
-
丰乐山前一醉翁,余龄有几百忧攻。平生自恃心无媿,直道诚知世不容。换骨莫求丹九转,荣名丰在禄千锺。明年今日如寻我,颍水东西问老农。
-
《留侯论》并不全面评论他的生平和功业,而只论述他之所以取得成功的主观方面的根本原因———“能忍”的过人之节。这个问题过去未有人道及,是作者的创见。
-
关键词:朱自清 朱维之 温州作家记忆“我五六岁时,就喜欢到大自然去寻找好玩的东西。高远的天空,广阔的大地,空中的浮云飞鸟,地上的走
-
拜赦古州南,山火明烈烈。州人共喧喧,两◇扶白发。丁宁天语深,旷荡皇恩阔。乃知天地施,幽远无间别。欣欣草木意,喜气消残雪。
-
在作者家乡湖州飞英寺中有塔名飞英塔,高大巍峨。南接府治,北眺太湖,为湖州胜景之一。历来名人来游,题诗甚多。苏轼曾有诗云:“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本篇即为作者登临览胜的纪游之作。其摹写太湖风光,笔力高绝。而由太湖波涛之险联想到人生的艰险,世事的倾危,隐居避祸,苟全性命于乱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宋)魏了翁《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原文赏析和意境解读
(宋)魏了翁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应提刑懋之》 无边春色,人情苦向南山觅。村村萧鼓家家笛。祈麦祈春,来趁元正七。翁前子后孙扶掖。商行贾坐农耕织。须知此意无今昔。会得为人,日日是人日。 先说词题。人日指农
-
【原题】:自中秋月圆木犀开后倡酬络绎今可以止矣再书数句殿其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