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崔曙庭《清史稿》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崔曙庭《清史稿》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崔曙庭

清史稿五百二十九卷,近人赵尔巽主编。

发生于公元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民国,结束了两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到1914年(民国三年),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即建立清史馆,命在清政府曾担任过总督的赵尔巽为馆长,开始编写清史。前后参加编撰工作的有柯绍忞、缪荃孙、吴廷燮等一百多人,还有挂名任名誉职的约三百人。到1920年(民国九年),编成了初稿,开始进行排比和整理。到1926年(民国十五年),又进行了一次修订。次年,乃决定将所撰之书,仿王鸿绪明史稿的例子,用清史稿的名称,刊印出来,作为以后修改之用。这一年秋天,八十四岁的赵尔巽不及看到全书印出来就去世了,于是以柯绍忞代馆长,继续校审刊刻工作。到1928年(民国十七年),全书编印完成,前后历时十五年,勉强完成了任务。

清史稿编撰时间较长,先后参加的人员很多,但是成书却比较粗糙,究其原因,在于当时的环境。从开始编史到全书完成,都是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当时连年军阀混战,时局动荡不安,经费十分困难。开馆之初,经费尚充足,以后数额大减,几至枯竭。没有经费,参加修撰的成员也难以坚持工作,势必星散。虽说列名总纂、修、协修等近一百人,但在整理付印时留馆的仅十余人而已。为了急于付印出书,对整个书稿也来不及统一审阅,因在付印时,全部书稿并未汇齐,而是边修改,边交刻,没有作最后的整理。编撰者当时也认为本书既为“史稿”,本非定本,仓卒付刊,不及从容讨论,有待将来的修正。

清史稿用明史的体裁,有本纪二十五卷,志一百三十五卷,表五十三卷,列传三百一十六卷,共计五百二十九卷。记事上起公元1616年(清天命元年,明万历四十四年)清太祖努尔哈赤称帝,下至公元1911年(宣统三年)清朝灭亡为止,前后共为二百九十六年的历史。明朝是公元1644年灭亡的,以统一全国计算,清朝统治时间是二百六十八年。本纪十二,包括统一前的太祖努尔哈赤和太宗皇太极二人在内。这一部分的原始材料,由于各朝实录俱在,采择是很方便的。宣统朝由于溥仪尚健在,没有修实录,就将他在位三年时的政事,编成宣统政纪七十卷,实际上即相当于实录。各本纪中,以乾隆的本纪分量最重,为书六卷,占了本纪部分的四分之一。

志一百三十五卷,分为十六目。它和明史的十五个志比较,改五行志为灾异志、历志为时宪志,将仪卫志并入舆服志中,新增加交通、邦交二志。地理志分量最多,为书二十八卷。艺文志目录的编排,完全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的名称次第,分经史子集四个部分,成书四卷。新增的交通志,记铁路、轮船、电报、邮政四项内容,反映了近代交通的情况。邦交志是记近代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关系的,为前史所未有。

表五十三卷,分为十类。这一部分内容,多为吴士鉴、吴廷燮、刘师培等所撰,是编得较好的,可备查检之用。其中大学士、军机大臣二表,即相当于明史的宰辅表,部院大臣即相当于七卿表。疆臣年表载各省总督、巡抚和各边将军都统的更替,藩部表载属国事,交聘表记中外使节的往来,这些都是前史所没有的。

列传三百一十六卷,分量是相当大的。类传有后妃、诸王等十四目,共为六十二卷,其余均为诸臣传,共有二百五十四卷。诸臣的最后一篇是太平天国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传。把洪秀全传摆在吴三桂等曾反叛清朝统治的“三藩”之后,其反动用意是很显然的。而且传中对起义军诬蔑甚多,编撰者完全是站在清朝统治者的立场上说话的。类传中的畴人传有书二卷,载有数学家梅文鼎、李善兰等人的事迹。它是根据阮元的畴人传以及后来的续编、三编成书的,所以易于完篇。列传部分的材料,多采自清朝国史馆所编撰的国史列传,现在原书尚存,改称清史列传,所以这一部分的史料价值是不高的。

清史稿一书,缺点较多,算不得一部好史书。它所根据的原始材料,如清实录、清史列传、清会典和大量清代的档案材料等,均保存较完整,我们完全可以直接查阅原材料,不必依靠它来提供资料。因此,它的史料价值有限。从思想内容方面看,问题就更多,缺点也更为严重。它撰成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参加修史的人,从馆长赵尔巽起,大多是清朝的遗老遗少,他们都是站在清朝统治者的立场上来编书的。因此对清代帝王,多是歌功颂德,对忠于清室的臣民,称扬备至。如史稿中的忠义传,长达十卷书,叙及的人物达四百多人之众。该传的最后一名是王国维。他虽然在学术上成就很大,但思想顽固,以清朝遗老自命,最后于1927年自溺于昆明湖。死于清亡后十六年的人,还把他列入清史的忠义传,编史者的用意,可想而知了。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反对清政府的革命人民,则是大肆进行诬蔑、诋毁。如诬蔑革命党人徐锡麟、秋瑾等的反清活动为“谋乱”,对辛亥革命诋毁为“倡乱”。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所以书稿刊行以后,当即受到舆论的抨击。当时故宫博物院曾对其书列举了十九条罪状,请求禁止其书刊行。禁锢了一个时期以后,到抗日战争时,才又开始流行。这部书虽然存在严重的缺陷,但它毕竟是在大量史实的基础上,经过了一番整理的历史著作,而且体系完整,条目详备,对于研究清代历史,还是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

清史稿的版本,有关内、关外本之分。1928年本书初印时,共印了一千一百部,其中四百部由金梁运往东北发行,称为“关外一次本”。后来史馆人员发现金梁对原稿有所改动,他们不同意那种改法,于是把北京的存书,作了一些抽换,这批书就称“关内本”。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时,有人将关外本再印过一次,内容上也有所改动,称为“关外二次本”。中华书局1977年出版校点本清史稿时,就是以“关外二次本”为工作底本的。对于三种版本的不同之处,新本都一一加以注明,颇便阅读。

猜你喜欢
  • 《满江红·王清慧》原文与赏析

    王清慧太液芙蓉,全不是、旧时颜色。尝记得、承恩雨露, 玉楼金阙。名播兰簪妃后里,晕

  • 张问陶《读《桃花扇》传奇偶题八绝句》赏析

    《桃花扇》是清初孔尚任写的传奇剧本,剧名取自剧中李香君坚拒权贵田仰夺婚,倒地撞头,血溅侯方域送给李香君作定情之物的扇子,杨文骢将血点画成桃花这个情节。

  • 哲理寓言诗词鉴赏《赤壁图》

    [元]元好问 马蹄一蹴荆门空,鼓声怒与江流东。 曹瞒老去不解事,误认孙郎作阿琮。 孙郎矫矫人中龙,顾盼叱咤生云风。 疾雷破山出大火,旗帜北卷天为红。 至今图画见赤壁,仿佛烧掠留余踪。 令人长忆眉山公,

  • 《三晋三则》杨学明散文赏析

    初到太原从重庆江北国际机场飞太原大概需要一小时四十分钟左右。在即将下降时遭遇了一次强烈气流,飞机发生剧烈颠簸,其中一次“咣”的一声

  • 乔正芳《握在脚上的爱情》

    那时候,她极喜欢给风洗脚。她特意为风买了一个大大的木盆,每个星期天的午后,她都要准备好一盆热水,将风的两只脚泡进去,然后再提一壶热

  • 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

    “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的意思,全诗,出处,解释,赏析 “面结口头交,肚里生荆棘”是关于描写“谕理警世·人际关系·交友”类的诗句。 表面上笑口常开,语言诚挚,心里却打着坏主意。通过形象的语言,适切的

  •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注释】 选自唐·韩愈《进学解》。 业:学业。 嬉:懒散,不经心。 行:品行。 思:深思熟虑。 随:随意,率性而为,因循。 【赏析】 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春,韩愈任国子博士,教授生徒。为了勉励学

  • “家间苦淡,士之常也”注释、译文和评析

    贤弟请宽心将息,虽清贫,但身安为重。家间苦淡,士之常也,省去冗口可矣。请多著工夫看道书。见寿而康者,问其所以,则有所得矣。 【注释】 将:副词,且。士:读书人。冗:多余。 【译文】 贤弟请放宽心并注重

  • 杜牧《山石榴》全诗赏析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

  • 蔡飞跃《一方树碑群山绿》散文鉴赏

    山左的瀑布气势如虹,艳阳照射时,瀑底便有彩虹高挂。这一奇观触动智者的灵机,便以瀑布的征象把山峦命名为虹山。后来,山名成了村名,因虹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