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晚登三山还望京邑》古诗词鉴赏
作者: 于佩君杜文芳
【原诗】:
灞涘望长安(2),河阳视京县(3)。
白日丽飞甍(4),参差皆可见。
余霞散成绮(5),澄江静如练(6)。
喧鸟覆春洲,杂英满芳甸(7)。
去矣方滞淫(8),怀哉罢欢宴。
佳期怅何许(9),泪下如流霰(10)。
有情知望乡,谁能鬒不变(11)。
【原诗作者】:谢朓
【导读入境】:
诗人谢朓当时将要离开都城建康去宣城任职,登上三山,回头遥望京都,眷恋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想起前人“回首望长安”的诗句,我心戚戚,似有同感。夕阳照射着高耸如飞的屋脊,光彩明丽,高高低低,清晰可见。还没消逝尽的晚霞似绮丽的锦缎铺撒在天边,澄澈的江水平静明亮,反射着太阳光,美似白绢。喧叫的鸟群落满春天的沙洲,数不尽的鲜花开满了芳香的郊野。可我将要离开如此美丽的京城长久地寓居外地,真可怀念啊,与亲友欢聚的宴席。况且此去,长路漫漫,仕途难测,更不知何时是归期。心中无限愁闷,眼泪如雪珠般滴落。有情人太懂得思乡的滋味了,又有谁不因这思乡的痛苦而鬓发变白呢?
【赏析】:
这首诗写作者离京赴任之前,登三山眺望所见都城景象,并表达了他的眷恋难舍之情。作者怀着离别之情观察这里的景物,使景物似处处含情。无论是绚丽的晚霞还是清澈的江水,也无论是啼鸣的春鸟还是遍地繁花都让诗人难割难舍,就是那上翘如飞的屋脊也让人心生爱恋。虽然作者在此之前可能不止一次地登山远眺,但这一次面临去国怀乡,自然“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诗人借眼前美景抒发心中离情别绪,观察细致,描写逼真,风格清新秀丽。其选词炼字更为佳妙。第三句“丽”字活用,使晚霞中京城建筑的壮丽景象跃然纸上,诗句意趣大增,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之句异曲同工。第七句中“覆”字形象写出栖息在“春洲”的小鸟之多,表现出一派生机,而此意不是一个“多”字所能概括的。尤其是“泪下如流霰”一句,把眼泪比喻成雪粒,既写出作者想到将来时世难料又不知归期感伤之际泪珠簌簌下落的情态,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那每一滴饱含眷恋的眼泪的分量,使诗句内蕴丰富。至于“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更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杜甫都称颂过的脍炙人品的佳句。
【思考题】:
1.这首诗开头为什么引用前人诗句?
2.这首诗中直接描写景物的是哪几句?这样的景物特征与诗人表达的感情相符吗?
-
往见泰山乔岳,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予甚愧之,当与
【名句】往见泰山乔岳 ① ,以立身四语甚爱之,疑有未尽,因推广为男儿八景,云:“泰山乔岳之身,海阔天空之腹,和风甘雨之色,日照月临之目,旋乾转坤之手,磐石砥柱之足,临深履薄之心,玉洁冰清之骨。”此八景
-
李璟流传下来的词作不多,所传几首词中,最脍炙人口的,就是这首《摊破浣溪沙》(有些本子作《浣溪沙》)。 词的上片着重写景。菡萏,荷花的别称。文字的语言是形象的,所以作者一上来就说:“菡萏香销翠叶残”。说“香”,点其“味”;说“翠”,重
-
病得那人妆晃了,巴巴,系上裙儿稳也哪。别泪没些些,海誓山盟总是赊。今日新欢须记取,孩儿,更过十年也似他。
-
乙卯丙辰纪变(选七首)一 潢池流寇纪平曹(2),二百年来杀气消。 地庆鸠安刁斗靖,城修雉堞甲兵饶(3)。
-
夜程何处宿?山叠树层层。孤馆闲秋雨,空堂停曙灯。歌惭渔浦客,诗学雁门僧。此意无人识,明朝见李膺。
-
明·李贽2吐谷浑阿豺有疾3,召母弟慕利延曰:“汝取一支箭折之。”慕利延折之。“汝取
-
魔幻光影 去陕西省甘泉县“雨岔峡谷”前,犹豫再三。因为,凭多年的科学知识及经历,预知那是“砒砂岩”特有景致,有如遍地生长的夹竹桃花
-
苏轼 象、犀、珠、玉、怪珍之物,有悦于人之耳目,而不适于用。金、石、草、木、丝、麻、五谷、六材,有适于用,而用之则弊,取之则竭。悦于人之耳目,而适于用; 用之而不弊,取之而不竭; 贤不肖之所得,各因其
-
上片,以景入情,描叙登高赏菊,饮酒言欢的情景。“与客携壶上翠微,江涵秋影雁初飞”,开头两句点明“上翠微”的行踪,描绘“江涵秋影”与“雁初飞”的两幅画面。触景生情,便迅速推出“尘世难逢开口笑,年少,菊花须插满头归”的三句人生箴言。趁着这大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