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如梦令》古诗词鉴赏
作者: 赵春芹魏惠明
【原诗】:
常记溪亭日暮(1),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2)。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原诗作者】:李清照
【导读入境】: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她的一生虽然坎坷多难,但她青年时期却过着悠闲风雅的生活。常常创作一些饮酒佳作,记录着她充满情趣的各种郊游活动。请看下面这位活泼纯真、热爱生活的女词人的一次郊游吧:
曾经记得那是一个盛夏的时节,我们相约在溪亭之上。几位挚友开怀畅饮,美酒飘香,知心话语,海阔天空。真是酒逢知己千杯少,你一杯,我一杯,一直喝到太阳落山,夜幕降临。好尽兴,好畅快。带着这美好的感觉,要回家了。踏上我的小舟,摇起我的船桨。小船划着划着,却找不到回家的路了,误入荷花池塘深处。只好猛划桨夺路前行了,那急切的划桨声打破了荷花深处的寂静。于是,双双对对栖眠宿在荷花深处的鸥鹭扑楞楞地飞起,用疑惑的眼神盯视着这无端闯入它们美好领地、破坏了他们恬淡宁静生活的不速之客。
【赏析】:
这首如梦令是李清照前期词中的一颗明珠,展现的是词人美好的内心世界和她高雅的生活情趣。
她的词擅长白描,善用口语。“常记溪亭日暮”把我们拉到词人美好的回忆中。“溪亭”是那么雅致的所在,“日暮”又是那么富有诗意,能引发人们浮想联翩的时刻。“沉醉不知归路”,原来在日暮时分饮酒溪亭之上是为了友人欢聚。尽兴而归,归不识路,误入荷花深处。美好的时刻、美好的景致、美好的故事,就是用这么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来,亲切感人。
李清照的词还善用叠句格律。“争渡,争渡”读来带有一种韵律感,节奏感。同时,词人误入荷花深处,本不在意,却又要急切找寻归路抢路前行的猛力划桨声如在我们耳旁。那无忧无虑、有说有笑的神态如在我们眼前。鸥鹭被惊起了吗?对不起,扑愣愣的折翅飞起又给我们的词人增添了生机和乐趣。
【思考题】:
从词中能体会到词人怎样的性格?
-
卑湿沙头宅,连阴雨夜天。共听檐溜滴,心事两悠然。把酒循环饮,移床曲尺眠。莫言非故旧,相识已三年。
-
金·王特起东楼欢宴,记遗簪绮席,题诗纨扇。月枕双欹,云窗同梦,相伴小花深院。旧欢顿
-
方将氓讼理,久翳西斋居。草木无行次,闲暇一芟除。春阳土脉起,膏泽发生初。养条刊朽枿,护药锄秽芜。稍稍觉林耸,历历忻竹疏。始见庭宇旷,顿令烦抱舒。兹焉即可爱,何必是吾庐。
-
董娇饶宋子侯【原文】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1]。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纤手折其枝
-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词赏析: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宋词名篇,也是豪放派宋词的代表作,这首词的主旋律感情激荡,气势雄壮。全词借古抒怀,将写景、咏史、抒情容为一体,借咏史抒发作者积极入世但年已半百仍功业无成的感慨。
-
文 同 巴山楼之东, 秦岭楼之北。 楼上卷帘时, 满楼云一色。 此诗原总题为《守居园池杂题》,原诗共三十首,此为第十二首,是作者熙宁八年(1075)秋冬之间至熙宁九年春初在洋州(治所在今陕西洋县)任知
-
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竹工破之,刳去其节 ① ,用代陶瓦。比屋皆然 ② ,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蓁莽荒秽 ③ 。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④ 。远吞山光,平挹江濑,幽阒辽夐 ⑤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秋夜 作者: 朱淑真 【原
-
我要为您说的,还是原时民国的那段事。六月夏时的光景,不下雨是炎热透顶的天,周围是一大片热得发亮的光,连风也是热的。要是下起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