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旅獒第七》译文与赏析
旅獒第七
旅獒第七
【原文】
惟克商,遂通道于九夷八蛮[280]。西旅厎贡厥獒[281],太保乃作旅獒[282],用训于王。曰:“呜呼!明王慎德,四夷咸宾[283]。无有远迩(ěr),毕献方物[284],惟服食器用。王乃昭德之致于异姓之邦[285],无替厥服[286];分宝玉于伯叔之国,时庸展亲[287]。人不易物[288],惟德其物[289]。德盛不狎侮[290]。狎侮君子,罔以尽人心;狎侮小人,罔以尽其力。不役耳目,百度惟贞[291]。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志以道宁,言以道接。不作无益害有益,功乃成,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犬马非其土性不畜[292],珍禽奇兽,不育于国。不宝远物,则远人格[293];所宝惟贤,则迩人安。呜呼!夙夜罔或不勤[294]。不矜细行[295],终累大德,为山九仞,功亏一篑。允迪兹[296],生民保厥居[297],惟乃世王。”
【注释】
[280]九夷八蛮:夷,指古代东方各民族。蛮,指古代南方各民族。九和八,都是形容它的多。
[281]西旅:西方的旅国。厔:(zhǐ),至,来。
[282]太保:官名,这里指召公。
[283]宾:服从,归顺。
[284]方物:土特产。
[285]德之致:指心甘情愿上贡。
[286]替:废弃。服:职务。
[287]展亲:展示亲爱之情。
[288]人不易物:易,轻易。人不轻视那些物品。
[289]惟德其物:德,动词,看作德。只有德行才是被人看重的东西。
[290]狎侮:狎,轻易。侮,侮慢。
[291]百度:百事的节度。贞:正,适当。
[292]土性:土生,土产。性,通生。
[293]格:来。
[294]夙夜:早晚。罔:无。或:有。
[295]矜:慎。
[296]允迪兹:允,信。迪,施行。
[297]保:安。
【译文】
武王胜商以后,便向周围众多的民族地区开通了道路。西方旅国来贡献那里的大犬,太保召公于是写了旅獒,用来劝谏武王。召公说:“啊!圣明的王敬重德行,所以四周的民族都来归顺。不论远近,都贡献各方的物产,但只是些可供衣食器用的东西。明王于是昭示这些贡品给异姓的国家,使他们不要荒废职事;分赐宝玉给同姓的国家,用这些东西展示亲爱之情。人们并不轻视那些物品,只有德行才是被人看重的东西。德盛的人不轻易侮慢。轻易侮慢官员,就不可以使人尽心;轻易侮慢百姓,就不可以使人尽力。不被歌舞女色所役使,百事的处理就会适当。戏弄人就丧德,戏弄物就丧志。自己的意志,要依靠道来安定;别人的言论,要依靠道来接受。不做无益的事来妨害有益的事,事就能成;不重视珍奇物品,百姓的用物就能充足。犬马不是土生土长的不养,珍禽奇兽不收养于国。不宝爱远方的物品,远人就会来;所重的是贤才,近人就安了。“啊!早晚不可有不勤的时候。不注重细行,终究会损害大德,比如筑九仞高的土山,工作未完只在于一筐土。真能做到这些,则人民就安其居,而周家就可以世代为王了。”
【解析】
周武王灭商以后,西方旅国向武王进献大犬。太保召公害怕武王玩物丧志,劝谏武王建立王业必须慎德,不宝远方的珍物,应当重视贤能,安定国家,保护百姓。史官记叙了召公的话,写成旅獒。从全篇的内容来看,它主要阐述了德治的理念与方法,因而可以视为一篇德治主义的政治宣言。
召公的德治思想的原点是:德可以服人,即“明王慎德,四夷咸宾”。它的意思是,君主如果注重自己的德性,就可以对天下形成相当强烈的感召力;四夷之人,都会因为君主的德性而心悦诚服。这个意思,虽然在尚书中并非第一次出现,但是,召公的表达更为简明扼要。召公的这句话,已经在君主德性与“四夷咸宾”之间,建构了一种对应关系:君主德性的标志,就是“四夷咸宾”;那么,反过来说,如果“四夷咸宾”,就表明君主的德性已经达到了一个理想的高度与厚度。
在确立了“以德服人”的原则之后,召公进一步论述了德性与器物的关系。召公认为,四夷选送的贡品,应当是实用的器物,不能是奢侈的玩物。而且,当君主收到贡物之后,应当明白那是自己的德性所致,因此,应当把这些贡物分别赐给其他异姓的诸侯,以弘扬、传播自己的德性,同时又可以督促这些异性诸侯各尽职守。同时,君主还要把宝石玉器分别赐予同姓的诸侯,以表示自己不在乎这些东西,自己看重的是亲亲之道。在此,召公还特别强调,物因人贵,物贵由人,如果是有德之君所赐之物,则可称为贵重之物;倘若是无德之君所赐之物,则没有什么价值,也没有什么意义。因此,一个君主,如果要让自己的赏赐产生应有的激励功能,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自己的德性修养。
既然德性如此重要,那么,提升德性之路该如何走?修炼德性的方法是什么?对此,召公的回答是:第一,不为轻慢之事,不以轻慢待人。如果轻慢了君子,君子就不会尽心为国家服务;对小人也不能轻慢,否则,小人就不会为国家尽力。第二,不以声色自娱。玩弄人的,必丧其德;玩弄物的,必丧其志。第三,不看重那些奇珍异宝,不要想着占有远方的财物,远方的人就会前来归化;尊重贤能之人,就会天下太平。第四,君主应当从早到晚,随时以德性约束自己的言行,任何细微的地方都不放过,否则,大德必为小过所累。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一语文古诗词题材分类,内容包括高中语文古诗体裁如何区分,古诗词按题材分类,诗歌的分类:内容、题材、形式、体裁、国家快很急的。古代诗歌的体裁常识 古代诗歌的分类 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 1. 从诗歌的形式可分为: ① 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
-
叔于田 作者: 梁建民 【本书体例】
-
百千万劫菩提种,八十三年功德林。若不秉持僧行苦,将何报答佛恩深。慈悲不瞬诸天眼,清净无尘几地心。每岁八关蒙九授,殷勤一戒重千金。
-
这首诗写于狄人灭卫之后,卫人迁于漕这个地方,大概在卫国灭亡第二年,当卫国被狄人占领以后,许穆夫人心急如焚,星夜兼程赶到漕邑,吊唁祖国的危亡,写下了这首《载驰》。
-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出处】唐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其一) 》。 【意思】 迷蒙的烟雨呀,笼置着整条大江。寒凉的秋意呀,连夜来到了吴楚地方。
-
(系辞下) 无德而居高位,无智而策大谋,力小而担重任,没有不会招来灾殃的。 不修往而居大位,所知小而所谋者大,力不及而所任者重,均违天地自然之法则,鲜有能违其目的者!故人必须有自知之明,夫然后可以得事
-
“《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
-
天门有灵泉,埃尘未尝至。日月自高照,云霞亦辉庇。惟抱夷齐心,饮之可无愧。
-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① 。……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 ② 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③ 。”(《孟子·公孙丑上》二) 注释 ①浩然:浩浩荡荡、盛大的样子。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新批评中国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批评的诗句,如何用新批评派对诗歌进行分析,有没有讽刺中国的古诗。新批评派The New Criticism20世纪20至50年代英美批评界影响较大的一支批评流派, 得名于美国约·兰塞姆所著论文集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