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战国策·苏子重甘茂于齐王(秦策二)》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战国策·苏子重甘茂于齐王(秦策二)原文鉴赏
甘茂亡秦①,且之齐②,出关遇苏子③,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④?”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⑤,欲去之⑥。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⑦,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于余明之照四壁者⑧?幸以赐妾⑨,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⑩!”【注释】 ①甘茂:下蔡人,秦国将领,昭王时,为人所谗出亡。②且:将。之,往。 ③苏子:苏代,苏秦之弟。 ④处女:未出嫁的姑娘。 ⑤语:说话、商议。 ⑥去:赶走。 ⑦故:缘故。 ⑧余明:剩余的烛光。 ⑨幸:表希望之词。 ⑩无我逐:不逐我也。【今译】 甘茂从秦国逃亡,将到齐国去,出关时遇到了苏代,说:“你听说过那江上的姑娘们吗?”苏代答道:“没听说过。”甘茂说:“那江上的姑娘们中,有一个家中贫寒而没有蜡烛用的,其他的姑娘就相互商量,要赶她走。家贫无烛的姑娘,将要离开了,她对姑娘们说:‘我因没有蜡烛的缘故,常常先至打扫房间,铺好垫席。你们何必可惜照着四壁多余的一点烛光呢?希望能把这点馀光送给我,这对姑娘们又有何妨碍呢?我自以为留下会对姑娘们有益,为何要赶我走?’那些姑娘们听了,相互商量,认为她说得对而把她留了下来。现在我不贤,被秦国驱逐出关,我愿为您打扫房屋,铺床垫席,希望您不要赶我啊!”苏子曰:“善,请重公于齐①。”乃西说秦王曰②:“甘茂,贤人,非恒士也③,其居秦累世重矣④,自淆塞溪谷⑤,地形险易尽知之⑥。彼若以齐约韩魏,反以谋秦,是非秦之利也。”秦王曰:“然则奈何?”苏代曰:“不如重其贽⑦,厚其禄以迎之。彼来则置之槐谷⑧,终身勿出,天下何从图秦?”秦王曰:“善。”与之上卿,以相迎之齐⑨,甘茂辞不往。【注释】 ①重:尊重。 ②秦王:秦昭襄王。 ③恒士:平常之人。 ④累:连。 ⑤淆塞:崤山险塞。溪谷,即鬼谷,地名,今陕西三原县西北的清水谷。 ⑥险易:险要和平坦。 ⑦贽(zhi 音至):古时初次拜见人的礼物,此指聘礼。 ⑧槐谷:地名,在今陕西兴平县东南。 ⑨相:宰相。之,指甘茂。【今译】 苏代回答说:“好,请允许我使您在齐国受到尊重。”于是,苏代往西到了秦国,劝秦王说:“甘茂是贤德之人,不是平庸之辈,他在秦国,秦君连续三世,都重用他。从崤山到溪谷,地形的险要或平坦,他全知道。他如果到了齐国,以齐国的强大威力,联合韩国、魏国,反过来谋图攻打秦国,这样一来,恐怕不是有利于秦国了。”秦王说:“既然如此,该怎么办呢?”苏代说:“不如加重给他的聘礼,增多给他的俸禄,迎接他返回秦国。等他回来后,将他拘留在槐谷,使他终身不能外出,天下诸侯还从哪里去谋图攻秦呢?”秦王说:“很好!”就封甘茂为上卿,并任宰相之职,派人到齐国去接他返秦。甘茂却推辞不前往。苏代伪谓齐涽王曰①:“甘茂,贤人也。今秦与之上卿,以相迎之,茂德王之赐②,故不往,愿为王臣。今王何以礼之③?王若不留,必不德王。彼以甘茂之贤,得擅用强秦之众④,则难图也。”齐王曰:“善。”赐之上卿,命而处之⑤。【注释】 ①伪:假,假装不知甘茂所托。 ②德王之赐:感谢齐王的恩赐。 ③何以礼之:用什么礼对待他。 ④擅:独据、专用。众:指军队。 ⑤命:令、使。处:留。【今译】 苏代假装不知甘茂所托,对齐王说:“甘茂是个大贤人啊,今日秦国封他为上卿,把他当宰相迎接;但甘茂感激您的恩赐,所以没有前去,愿意做您的臣下。您现在打算用怎样的礼节对待他呢?您如果不留下他,他必然不感谢您。那么,以甘茂这样的贤才,又擅用强大秦国的兵力,事情就难办了。”齐王说:“好。”封甘茂为上卿,让他留在齐国。【集评】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托喻处女,便真如处女声口。连琐中,甚明划,明划中,仍甚连琐。诵之,如闻香口也。”清·张星徽国策评林:“前半是甘茂文字,后半是苏代文字,吾舌犹存,两人真臭味也,可当史迁合传一则。”又:“处女本不欲去,本不必去,本当去而不至于去,乃偏加家贫无烛者将去矣,有情有景。”【总案】 本篇写甘茂自秦出逃后,运用自己的智谋,借助苏代的力量,不仅使秦王感到后悔惋惜,还使自己在齐受到更大的尊重。文章一开头,甘茂用处女无烛而受到众女排斥的故事,来比喻自己的困难处境,感情真切,态度谦逊,得到了苏代的赏识和同情。苏代也是足智多谋之士,他一方面到秦国劝说秦王,分析了甘茂离秦对秦国将造成的危险,使得秦王以重礼高位返聘甘茂,这样做的目的是使甘茂在齐国更受重用,于是苏代又回齐说服齐王留用甘茂,以秦国返聘的事实使甘茂身价更高,获得齐国上卿之位。全文安排之巧,言辞之妙,用心之深,形象之真,实属记叙文字之上乘。
-
【析】 本世纪20年代,是中国觉醒的知识者灵魂注定受苦的年代。他们在如滚滚海潮般涌来的西方现代思潮的冲击下,最先觉醒,并以之为武器向中国古老落后的旧传统文化和黑暗丑恶的现实社会政治势力作出过力所能及的
-
君不见夷甫开三窟,不如长康号痴绝。痴人自得终天年,智士死智罪莫雪。困穷谁要卿料理,举头看山笏拄颊。野凫翅重自不飞,黄鹤何事两翼垂。泥中相従岂得久,今我不往行恐迟。江夏无双应未去,恨无文字相娱嬉。(黄庭
-
在宋代词人中,辛弃疾的词以豪放而著称。但是这首《粉蝶儿》却反映了辛词风格的另外一面。这是一首词人有感于眼前落花春残而写的一首抒发惜春情绪的词。古典诗词中,以“落花”为题的词,并不少见,但许多是无病呻吟的平庸之作,佳作并不太多。辛弃疾这首《
-
屈原九歌湘君 君不行兮夷犹,謇谁留兮中洲?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令沅湘兮无
-
徐庶,字元直,从始至终是一个谋士的身份。他出场时,化名单福,也就是说,他是用一个假身份证到刘备这里来参加工作的。按照现代商业的说法
-
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
名言: 餐六气而饮沆瀣兮,漱正阳而含朝霞。保神明之清澄兮,精气入而粗秽除。 注释: 六气: 道家所说的天地间六种精气。沆(hang) 瀣(xie): 六气之一。正阳: 六气之一。朝霞: 六气之一。神明
-
范成大《自横塘桥过黄山》宋山水诗鉴赏 范成大 阵阵轻寒细马骄,竹林茅店小帘招。 东风已绿南溪水,更染溪南万柳条。 横塘在苏州城西南十里处,塘上有桥,桥面筑亭,四周绿柳围护,是苏州城郊的风景胜地。黄山又
-
乘船失釪喻 【原文】 昔有人乘船渡海,失一银釪[1],堕于水中。即便思念:“我今画水作记。舍之而去,后当取之。”行经二月,到师子
-
我的母亲胡适作者简介胡适(1891~1962),安徽绩溪人。原名胡洪骍,字适之,笔名天风、藏晖等,现代著名学者、诗人、历史家、文学家、哲学
-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前后,正是我的童年。人们对于童年的经历,印象往往是最深刻的。虽然三十多年了,往事如烟,但在记忆里,却越来越清楚。这和夏夜仰望星空一样,开头只看到深蓝的天空中有些闪烁的星光,仔细地看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