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志华《战国策》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顾志华
战国策是我国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全书分国编排,计有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赵、魏各四篇、韩、燕各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总共三十三篇。所记“继春秋以后,讫楚汉之起,二百四十五年间之事”(刘向战国策书录),也就是从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灭智氏开始,到前209年秦二世继位为止,记载了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等情况,特别是士这个阶层的活动,反映了当时各个国家、各个阶级之间尖锐复杂的矛盾和斗争,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极其重要的资料。
战国策中的各篇文章是由各国的史官和策士分别记录下来的,来源复杂,作者不详。全书初无定名,“或曰国策,或日国事,或曰短长,或曰事语,或曰长书,或曰修书”,后经西汉末年刘向整理,他“以为战国时游士辅所用之国为之策谋,宜为战国策”(刘向战国策书录),通过删除重复,重新编订,才取名为战国策。刘向集录战国策是有贡献的。
战国策主要录存当时号称纵横家的谋臣、策士游说各国或相互辩论时的言论。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封建制度已经确立。七个诸侯大国各霸一方,互相争雄,企图由自己来统一天下,建立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王朝,所以兼并不断,战争不息。在这样的条件下,一批又一批的游说之士应运而生。他们在这个政治舞台上发表自己的主张,宣传自己的策略,起了很大的作用。战国策集中反映了这一历史特点,它的内容充实,描述生动,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史料。邹忌讽齐王纳谏(齐策)是一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好文章。通过邹忌与徐公比美这件事,说明当权者容易受到蒙蔽的道理,使齐王接受了纳谏的建议;赵威后问齐使(齐策)表现了赵威后关心年成和百姓的生活,重视人才的使用,反映了她的民本思想,值得我们重视;庄辛谓楚襄王(楚策)一篇,庄辛用生动的比喻来说明亲信小人,不顾国事,一味追求享乐,对敌人丧失警惕,必然要招致败亡的严重后果,很有说服力;秦围赵之邯郸(赵策)写了鲁仲连与辛垣衍“帝秦”与“不帝秦”的一场论争,赞美鲁仲连不畏强暴,为人释难解纷的可贵品质,歌颂了他在事成之后不居功受赏的高尚行为;唐且不辱使命(魏策)讲唐且出使秦国,不辱使命,胜利完成了任务,批判了虚伪、专横、残暴的秦王,表扬了机智勇敢、敢于斗争的唐且。总之,全书对当时的社会现实有较深刻的反映,对统治阶级的丑恶面目有一定的揭露,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都比较高。但本书也有不少缺陷,首先是内容有失实的地方,不完全是信史,用时要注意辨别。比如苏秦倡合纵,张仪破以连横这件事,经考订与史实有出入,不可不慎重对待。第二,本书重点记录的只是策士的说辞,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叙述较略,齐魏马陵之战就是一例。至于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记载则更少,所以这部书还不能反映战国整个历史时期的全貌。第三,由于本书作者都是具有纵横家思想的人,书中对纵横家猎取功名富贵的行为津津乐道,抱着欣赏的态度,对游说之士的作用作了不适当的夸大,这些都是不可取的。战国策对后世是有一定影响的。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撰史记参考了战国策,刺客列传中的豫让、聂政、荆轲等传几乎全部采用战国策的原文。它在中国历史文学发展进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给战国策作注,最早要推东汉的高诱。但流传到北宋时,正文和注解都已有散佚。曾巩访求士大夫家藏本进行了补充重编,是为今本战国策,亦三十三篇。到了南宋,在曾巩补校的基础上,出现了两种本子,一是姚宏的续注本,一是鲍彪的重定次序的新注本。元代吴师道在鲍本的基础上,又作了补正,成战国策校注。清代黄丕烈以吴本为主,参校各本,著战国策札记。近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都很有价值。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一批帛书,内有战国纵横家作品二十七章,三百二十五行,一万一千多字,定名为战国纵横家书。其中十一章的内容见于战国策和史记,可以订正战国策和史记的错误,其余十六章,是失传已久的佚书。这是解放后考古发掘的一个重大收获。
解放前,商务印书馆的四部丛刊、中华书局的四部备要,都收有战国策。现在通行的最好版本是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战国策校点本。它以黄丕烈刊刻的士礼居丛书本为底本,汇集了姚本、鲍本、札记中的各家注释校点而成的。书后附有刘向战国策书录、曾巩战国策序等十三篇文章,于鬯战国策年表以及战国策人名索引、战国策部分篇章通用篇名、战国时代中原地区图。1973年马王堆出土帛书释文也附录在后面。这个本子资料最全,错误最少,最便于阅读。
-
【提示】 前人通过大量考证指出:今本《史记》的《律书》,系司马迁之后的人搜集原本《史记》亡佚的《兵书》的序文,并割取原本《史记·律历书》的部分内容加以拼合而成。故《正义》说:“《兵书》亡,不补。略述律
-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句子吧,根据语气的不同句子可以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句子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散文中优美好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写早春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关于描写早春景色的诗句,描写“早春景色”的古诗词,描写早春的诗句。明月何时照我还、羌笛何须怨杨柳。 2、早春、杨花落尽子规啼。 孟浩然《春晓》 3, 草色遥看近却无,处处闻啼鸟, 绝胜烟柳满皇都,闻道龙
-
楼殿冠崔嵬,灵芝安在哉。云飞过江去,花落入城来。得食鸦朝聚,闻经虎夜回。偶临西阁望,五老夕阳开。
-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前後更叹息,浮荣安足珍。 作品赏析李白曾一度热衷于追求功名,希望“身没期不朽,荣名在麟阁”(《拟古其
-
剖竹向西蜀,岷峨眇天涯。空深北阙恋,岂惮南路赊。前日登七盘,旷然见三巴。汉水出嶓冢,梁山控褒斜。栈道笼迅湍,行人贯层崖。岩倾劣通马,石窄难容车。深林怯魑魅,洞穴防龙蛇。水种新插秧,山田正烧畬。夜猿啸山
-
全诗可分为五段。前四句为第一段,接过卢侍御《通塘曲》“通塘好”的话题,总言通塘好,并指出通塘所在。青萝四句写通塘的人物活动。钓翁,都是隐者,鼓棹、渔歌,志趣不一,互不交往,互不相识。 浣纱女郎,足肤鲜白,在清水的映衬之下,格外好看。
-
水乡天气,洒蒹葭、露结寒生早。客馆更堪秋杪。空阶下、木叶飘零,飒飒声干,狂风乱扫。当无绪、人静酒初醒,天外征鸿,知送谁家归信,穿云悲叫。蛩响幽窗,鼠窥寒砚,一点银[钅工]闲照。梦枕频惊,愁衾半拥,万里
-
星楼望蜀道,月峡指吴门。万行流别泪,九折切惊魂。雪影含花落,云阴带叶昏。还愁三径晚,独对一清尊。
-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作品赏析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对第五回“关云长温酒斩华雄”有深刻印象。这对塑造关羽英雄形象是很精彩的一节。但书中并没有正面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