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蒙塔莱
西方文学·蒙塔莱
又译蒙塔里。意大利当代最著名的抒情诗人,“隐逸派”诗歌的主要代表。
蒙塔莱出生在热那亚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从小酷爱音乐和古典文学,向往成为一名歌唱家。他曾就读于大学文学系,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中缀学业、应召入伍。在军队服役的两年中,他参加过第一线的战斗。退伍后,从事新闻工作,并埋头写作诗歌。在进步思想的感召下,他同当地一些反法西斯青年知识分子一起合编进步刊物,抒发政治理想。1925年,处女作乌贼骨问世,轰动文坛,使他成为当时意大利最著名的抒情诗人。1938年,他因拒绝加入法西斯党,而被解除佛罗伦萨图书馆馆长的职务。40年代初,他离开法西斯统治的意大利,流亡瑞士。在反法西斯运动高涨的年代里,他积极参加抵抗运动。除了从事诗歌创作,还当过记者、编辑、音乐评论家。1967年,意大利总统授予他“终身参议员”的称号,以表彰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
蒙塔莱的主要作品有:乌贼骨(1925)、意境(1939)、暴风雨和其他 (1956) 、萨图拉 (1971)、迪拉特的蝴蝶 (1956)、离家 (1969)。此外,他还著有散文集、游记和翻译作品多部。
作为隐逸派诗歌的重要代表,蒙塔莱有“生活之恶的歌手”之称。他在诗歌中全神贯注于自我,刻意反映人的个性的危机,表现了他在人生道路上的徘徊和苦闷。诗作多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选取景象,加以艺术的提炼,吟咏人生的飘忽、荒谬,幸福的不可捉摸,青春、友谊的昙花一现,未来的朦胧、茫然。诗中现实和幻觉、现今和往昔、景物和回忆,每每跌宕重迭,反映了意大利中小资产阶级对战后社会现实的“生活之恶”和法西斯统治轻蔑、厌恶,丧失慰藉而又不甘同流合污,因而逃循于自我的情绪的写照。
在艺术上,蒙塔莱的诗作具有强烈的象征主义的特点。在形象的提炼上,他注重象征、隐喻,以突出内心世界的细微感情。他讲究诗句的韵律和乐感,喜欢用一些固定的词语,有时甚至从方言中去寻找合适的词汇来丰富自己的诗歌语言,这使他的诗句具有明显的节奏感。此外,诗人力图避免语言上的累赘,以最确切的词藻描写景和物,从而把相当复杂的思想感情归纳在一个词里。由于他的诗具有交响乐的韵味,因而被评论家称作“纯诗歌”。
1925年蒙塔莱出版了第一部诗集乌贼骨。它体现了隐逸派诗歌的主要特点。诗中作者通过对故乡利古里亚海滨景物的描绘,表现周围现实世界和自然的美,诗中采用象征主义的隐喻手法,抒写生活中抽象的和超阶级的邪恶。把宇宙描写成不可幸免的失败的象征,痛苦则是人生永恒的伤痕。乌贼骨从思想内容和艺术上为蒙塔莱的整个诗歌创作奠定了基调。随后发表的诗集意境丢弃伤感的情调,渲染象征主义的色彩; 同时把目光从大自然的风光移向对往事的追忆,描写迷路之人在徘徊中朦胧见到的一线光明,隐喻人生道路的不可捉摸的痛苦,以此来表达内心的孤独和无限的惆怅。1956年发表的 暴风雨和其他描写人在痛苦中挣扎、意识到不可逆转的结局的悲哀; 表现人的惊慌不安,个性遭到暴力的践踏。此外,蒙塔莱还写了一些摆脱主观主义的艺术探索的诗篇。诗中表达为反对法西斯主义而斗争的人的情感。
除诗作外,蒙塔莱还写了一些诗章,或记叙日常生活,或献给他的亡妻 萨图拉; 诗钞:1971——1972。他还著有论文集在我们的时代(1973)。
蒙塔莱以其诗作风格的独树一帜成为当代西方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并于1975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
-
雉子班无名氏【原文】雉子,班如此[1]。之于雉梁[2]。无以吾翁孺[3],雉子。知得雉子高蜚止,黄鹄蜚,之以千里,王可思[4]。雄来蜚从雌,视
-
《吾闻详交者不失人,而泛结者多后悔.故曩哲先择而交,不先交而后择也.》出自哪里,什么
交友类名言赏析《吾闻详交者不失人,而泛结者多后悔。故曩哲先择而交,不先交而后择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在我身上你或许会看见秋天, 当黄叶,或尽脱,或只三三两两 挂在瑟缩的枯枝上索索抖颤—— 荒废的歌坛,那里百鸟曾合唱。 在我身上你或许会看见暮霭, 它在日落后向西方徐徐消退: 黑夜,死的化身,渐渐把它赶
-
[中国]蔡元培 德育实为完全人格之本,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为恶,无益也。 【演讲词】 本校初办时,在满清季年,含有革命性质。盖当时一般志士,鉴于满清政治之不良,国势日蹙,有如人之罹重病,
-
尘埃终日满窗前,水态云容思浩然。争得便归湘浦去,却持竿上钓鱼船。
-
菩萨蛮 陈克 绿芜墙绕青苔院, 中庭日淡芭蕉卷。 蝴蝶上阶飞, 烘帘自在垂。 玉钩双语燕, 宝甃杨花转。 几处簸钱声, 绿窗春睡轻。 【
-
《弃妇》是李金髮的一首诗。读完这首诗,我感受到了作者对弃妇命运的深情关注。诗中的弃妇形象深深触动了我,她的辛酸和无奈让人叹息。通过描绘她的遭遇,李金髮展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困境和无力。诗中的情感真挚动人,让人不禁为弃妇感到心疼。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对弃妇生活的描写,传达了对改变这种命运的无力感。弃妇似乎注定了她的悲惨命运,即使她有再多的苦求和祈祷也无济于事。这让我思考起了社会的不公和女性的地位。通过这首诗,我更加理解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所受的不公待遇。同时,我也对弃妇这一社会群体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关注。这
-
【注释】:(此诗与《孤儿行》皆为文宗而作。)
-
[宋]朱熹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雨夜如何。今朝试卷孤蓬看,依旧青山绿树多。这首诗以独
-
这首词写西湖登山临水之趣,文字清新流丽,画面风光旖旎,又不乏怀古的感叹、赏景的情韵,是一篇难得的佳作。题中“施成大”生平未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