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右·戒子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朱右·戒子箴原文注释与译文
求而必得,舍之自失。是求我有,仁义道德。求之有道,得失由命。矧求在外①,曷胜天定②。日用常行,饮食男女,有正有邪,审幾精取③。夙兴夜寐④,入孝出恭。动静作息,靡有不中⑤。情欲利害,民日浸淫⑥。戕仁贼义⑦,沦胥禽兽⑧。於乎小子⑨,物莫人贵。知性知天,不亵不弃⑩。改过迁善,惩忿窒欲(11)。先哲有言(12),是用渎告(13)。
【注释】
①矧(shen):况且。
②曷:何。
③幾(ji):事物出现前或变化前的细微迹象。④夙(su)兴夜寐:早起晚睡,形容勤奋不懈。
⑤靡(mi):无。
⑥浸(qin)淫:浸渍。
⑦戕(qiang):杀害,残害。贼(ze):伤害,败坏。孟子·梁惠王下:“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
⑧沦胥:相率沦丧、陷溺
⑨於(wu)乎:同“呜呼”。
⑩亵(xie):不严肃,不庄重。
(11)惩忿窒欲:克制忿怒,抑止嗜欲。易·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12)先哲:古代的贤人。
(13)渎告:轻率告知。
【译文】
求就一定能得到,舍弃自然就得不到。求的是我具有的,即仁义道德。求它是有方法的,至于得失,则听天由命。况且所求的是身外之物,怎么能胜过上天所定的。日用之物,日常的行为,饮食男女,有正道有邪道。要仔细考察事物的细微迹象,从中取其精华。要早起晚睡,勤奋不懈。入门要孝敬双亲,出门对人要恭敬。动静作息,没有不符合中庸之道的。情欲利害,人们每天都沉浸在其中,害仁害义,沦为禽兽。啊呀,小子,物没有人尊贵。要知人性,知天命,不要不严肃庄重,不要自暴自弃。改正过错,变为美善。克制愤怒,杜塞私欲。先贤有这样的话,因此随便告诉你。
-
2015年9月,北方的树叶已经发黄,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粉嘟嘟的“奇葩”,却从时间的枝丫间悄然展开她鲜嫩的花瓣儿——鲁迅文学院第二十八届中
-
水宿仍馀照,人烟复此亭。驿边沙旧白,湖外草新青。万象皆春气,孤槎自客星。随波无限月,的的近南溟。
-
作者: 韩兆琦 【本书体例】
-
吾闻京城南,兹惟群山囿。东西两际海,巨细难悉究。山经及地志,茫昧非受授。团辞试提挈,挂一念万漏。欲休谅不能,粗叙所经觏。尝升崇丘望,戢戢见相凑。晴明出棱角,缕脉碎分绣。蒸岚相澒洞,表里忽通透。无风自飘
-
《菊花·奉和陆鲁望白菊》咏菊花诗鉴赏 郑璧白
-
“友邦惊诧”论只要略有知觉的人就都知道:这回学生的请愿,是因为日本占据了辽吉,南京政府束手无策,单会去哀求国联,而国联却正和日本是
-
诚信不欺,故狱市不扰,闾井辑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诚信不欺,故狱市不扰,闾井辑睦。》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
【注释】 选自宋·苏轼《放鹤亭记》。放鹤亭,座落在徐州城南的云龙山上。 际天:连天,接天。 晦明:黑暗明亮。 百变:千百种景色变化。 【赏析】 宋神宗元丰元年(公元1078年)十一月,苏轼任徐州知州。
-
天道不言 〔2〕 ,而品物亨、岁功成者 〔3〕 ,何谓也?四时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气矣 〔4〕 。圣人不言 〔5〕 ,而百姓亲、万邦宁者,何谓也?三公论道 〔6〕 ,六卿分职 〔7〕 ,张其教矣 〔8
-
倾国无媒,入宫见妒,古来颦损蛾眉。看公如月,光彩众星希袖手高山流水,听群蛙、鼓吹荒池。文章手,直须补衮,藻火粲宗彝。痴儿。公事了,吴蚕缠绕,自吐馀丝。幸一枝粗稳,三径新治。且约湖边风月,功名事、欲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