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七十六逾年后杖》译文与赏析
七十六逾年后杖
七十六逾年后杖
曹侍中彬,为人仁爱多恕。尝知徐州,有吏犯罪,既立案,逾年然后杖之,人皆不晓其旨。彬曰:“吾闻此人新娶妇,若杖之,彼其舅姑必以妇为不利而恶之,朝夕笞骂,使不能自存。吾故缓其事而法亦不赦也。”其用心如此。
【译文】
曹彬为人仁义慈爱,心怀宽恕,曾任徐州太守。有个官员犯了罪,立案后一年,才对其施以杖罚。人们都不明白曹彬究竟是何用意。曹彬说:“我听说这个人刚刚结婚,如果当时就处罚他,那么新媳妇的公婆一定会以为是这个新媳妇带来了坏运气,从而讨厌新媳妇,早晚打骂她以致新媳妇难以生存下去。因此,我故意延缓处置时间,而又没有违反法规。”曹彬真是用心良苦啊。
【评析】
曹彬在即将惩罚犯了罪的官员的时候,得知这个官员刚刚结婚,于是为人仁义慈爱的曹彬便马上取消了对那个犯罪官员的惩罚,因为他是替新媳妇着想,不愿意因为这个官员被惩罚而使无辜的新媳妇背上“扫帚星”的恶名。曹彬的做法确实令人佩服。但是,从另一方面认识这件事的话,我们也可以从曹彬身上学习到他适时应机、审时度势的做事方法。他在发现不适合惩罚犯罪官员的时候,果断地取消了惩罚,将这个惩罚推迟了一年,因为一年之后进行惩罚是个比较合适的时机,新媳妇也不会因此而受到伤害了。
中庸中写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言前定,则不塞;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也就是说要准确地把握时机,看透世事发展的趋势,并顺应世事发展,及时采取应变之策,这才是做人处世的道理。
我们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注意顺应时势的变化,做到因势利导;因为我们所处的世界在不停地变化发展,无论是四季更替还是文化变迁,都会给人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善于把握时机、善于驾驭时势的人,才会在事业上有所成就。不懂得因时变化的人,就免不了要遇到挫折、蒙受损失。
-
《人之所为,万变不齐,而志则必一,从无一人而两志者.志于彼又志于此,则不可名为志,而直
《人之所为,万变不齐,而志则必一,从无一人而两志者。志于彼又志于此,则不可名为志,而直谓之无志。》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释,句意,翻译
-
〔原道训〕 昔舜耕于历山,期年而田者争处墝埆 ① ,以封壤肥饶相让 ② 。钓于河滨,期年而渔者争处湍濑 ③ ,以曲隈深潭相予 ④ 。当此之时,口不设言,手不指麾 ⑤ ,执玄德于心而化驰若神。使舜无其志
-
杨衒之 景林寺 景林寺,在开阳门内御道东 (1) 。讲殿叠起,房庑连 (2) ,丹槛炫日,绣桷迎风 (3) ,实为胜地 (4) 。 寺西有园,多饶奇果,春鸟秋蝉,鸣声相续。中有禅房一所 (5) ,内置
-
儿童笑使君,忧愠长悄悄。谁拈白接?,令跨金騕褭。东风吹湿雪,手冷怯清晓。忽发两鸣髇,相趁飞AA18校放弓一长啸,目送孤鸿矫。吟诗忘鞭辔,不语头自掉。归来仍脱粟,盐豉煮芹蓼。何似雷将军,两眼霜鹘皎。黑头
-
宋仁宗嘉祐八年(1063),苏轼二十八岁,正在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今陕西凤翔)判官任上。是年,陈希亮接任凤翔知府,“于后圃筑凌虚台以望南山,属公为记,公因以讽之”。
-
[原 文] 郭橐驼,不知始①何名。病偻②,隆然③伏行④,有类⑤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⑥我固当⑦。”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⑧种树,凡长安豪富人
-
已分江湖送此生,会稽行复得岑成。镜湖席卷八百里,坐啸因君又得名。 作品赏析原题:余旧在钱塘伯固开西湖今方请越戏谓伯固可复来开镜湖伯固有诗因次韵
-
词的上片一开头,作者便调动读者的视觉与听觉,让人们看到的是“衰柳”,听到的是冰冷的潮水打着空城而退去声音。看上去作者是在写景,而实际上就像传感系统一样,作者非常敏锐地从“衰柳”上,从冷潮中,感到了苍凉冷落,并且把自己这种深沉
-
吾始未识子,但闻杨公贤。及子来叩门,手持赠子篇。贤愚视所与,不待交子言。又文谐律吕,子行洁琅?P幸由魉?危?癫菽馨芾肌
-
苏舜钦 浩荡清淮天共流,长风万里送归舟。 应愁晚泊卑喧地,吹入沧溟始自由。 诗题中的“和”是和诗之意;“淮”指淮水;“便风”即顺风;意谓友人有咏淮上遇顺风诗,诗人以之相唱和,表现了诗人豪迈奔放、追寻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