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明《殷商贞卜文字考》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王瑞明
殷商贞卜文字考是研究甲骨文的专著。作者罗振玉在序言里说,这些卜辞的文字虽简略,然可正史家之违失,考小学之源流,求古代之卜法。其书内容有四:
第一,考史。根据龟甲兽骨出土于安阳县城西五里之小屯,当洹水(即安阳河)之阳,证以古籍,知其地为殷墟,为武乙所都。接着对卜辞中的殷帝王名谥进行考证,与史记合者十有五,可订正史籍者二;此外,罗振玉指出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卜辞中所贞之事,祀与田猎几居其半,“一以见商人之尚鬼,一以见末季帝王之般游无度。”卜辞可说明商代许多具体情形。
第二,正名。根据甲骨上的卜辞,一知史籀大篆即古文;二知古象形文字,第肖物形,不必拘拘于笔画繁简异同;三可与古金文字相发明;四可纠正许慎说文解字的违失。
第三,卜法。卜辞中云“大贞”者只有数例,而言“贞”者则不可胜计。“贞”是什么意思?可释为“问”,不可释为“正”。又何谓“契”?契即契龟之凿也。罗振玉根据他所藏龟甲兽骨,有钻有凿,钻形圆,凿形则椭圆,又有钻而复凿者,他作出结论:“大率龟甲皆凿,未见钻者;骨则钻者十一,凿者十九,此钻与凿之别,前贤所未及知者也。”罗振玉在本书中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他根据出土实物的目验,还说明“灼”,“其灼处必在契刻之上”,又说,灼痕以外,不见墨迹。卜辞至简,字多不可识,他择其可读者列出了一百三十余条,对初学甲骨文者,颇有启蒙意义。最后还说明了埋藏与骨卜。
第四,余说。甲骨文小的不及黍米,古雅宽博,从而可知当时刻字技术之精妙,刻字工具之锋利;更由此可推知古代冶炼术之进步;从甲骨文可知古人文字之行款读法,卜辞文字,或右读,或左读,更有颠倒参错的读法。
全书虽仅三十二页,不仅揭示了卜辞的许多宝贵内容,更指引如何去阅读卜辞,如何研究卜辞以及与卜辞有关的一系列问题。
-
泪滴秋风不为麟,虚名何用实之宾。烝豚未害为纯孝,狸首何妨助故人。好唤游湖缘路便,难邀入社为诗频。知君颇有东山兴,喝石岩前自过春。
-
芳洲名冠古南都,最惜尘埃一点无。楼阁春深来海燕,池塘人静下仙凫。花情柳意凭谁问,月彩波光岂易图。汉上山公发新咏,许昌何必诧申湖。
-
淡烟残照,摇曳溪光碧。溪边浅桃深杏,迤逦染春色。昨夜扁舟泊处,枕底当滩碛。波声渔笛。惊回好梦,梦里欲归归不得。展转翻成无寐,因此伤行役。思念多媚多娇,咫尺千山隔。都为深情密爱,不忍轻离拆。好天良夕。鸳
-
祝允明(公元1460—1526年)字希哲,号枝山,又号枝指生,明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官至应天府通判。工书法。小楷学钟繇、王羲之,古拙遒劲,有汉魏笔意。狂草学怀素、黄庭坚,用笔险劲。传世书迹有《前后赤
-
江门开平自力村碉楼群与村落。 赵 敏摄(人民图片)江门海上,渔船扬帆起航。 周华东摄(人民图片)我虽去过几次广东,但江门还是第一次
-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 苏轼 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颖咽。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 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
-
一“阿莉,又回来啦?”“是啊,老家好呢,今天生意好否?”在丁香坦街口,几位大姐热情地与阿莉打招呼。大姐们就在自家门口卖岩头货,藤壶
-
未易尧舜德,何须数舜功。小心仍致孝,余事及平戎。典礼从周旧,官仪与汉拢谁知本无作,千古自承风。
-
古代名句“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传达了命运无常和人力的有限性。注释解释了命运的力量无所不在,无论天地还是人都受其支配;而英雄运势不佳时,即使有才能也无法自由发挥。这句话意味着在人生的起伏中,我们应当谦虚接受命运的摆布,没有人能完全掌握自己的命运。同时,它也提示我们要珍惜运气好的时刻,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因为命运转瞬即逝,英雄无法永远保持自由。
-
《梅花·花犯苔梅》咏梅花诗鉴赏 王沂孙古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