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散文·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原文鉴赏
先秦散文·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原文鉴赏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①,则必餍酒肉而后反②。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③。”
蚤起④,施从良人之所之⑤,遍国中无与立谈者⑥。卒之东郭墙间⑦,之祭者,乞其余;不足,又顾而之他——此其为餍足之道也。
其妻归,告其妾,曰:“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与其妾讪其良人,而相泣于中庭。而良人未之知也,施施从外来⑧,骄其妻妾。
由君子观之,则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其妻妾不羞也,而不相泣者,几希矣。
【注释】 ①良人:丈夫。 ②餍(yan音厌):饱,足。 ③瞷(jian音间):窥视。 ④蚤:同“早”。 ⑤施:通“迤”。逶迤行进。 ⑥国:国都,城邑。 ⑦郭:外城。东郭即东郊。墦:坟墓。⑧施施:高兴自得的样子。
【今译】 齐国有一个人,家里有一妻一妾。丈夫每次外出,必定是酒足肉饱才回来。他妻子同他跟什么人一起吃喝,(据他说)都是一些有钱有势的人。他的妻子告诉他的妾说:“丈夫外出,一定是吃饱喝醉才回来,问他跟谁一起吃喝,全是一些有钱有势的人物,可是,又从来没有见过什么显贵人物到我们家里来,我打算悄悄地看他究竟到什么地方去过。”
第二天清早起来,她便尾随在丈夫后面走,走遍城中,没有一个人站住同她丈夫说话。最后来到了东郊的坟地,(只见)他走向祭扫坟墓的人,向他们乞讨一点残酒剩菜;不够吃,又四处张望,跑到别处去乞讨——这就是他吃饱喝足的办法。
他妻子回到家里,把这情形告诉了他的妾,说:“丈夫,本来是我们仰望而终身倚靠的人,现在他竟然这样——”于是她与妾一起讥笑丈夫,在院子里相对哭泣。而她们的丈夫还不知道,洋洋自得地从外面回来,(象往常一样)在妻妾面前耍威风。
在君子看来,某些人赖以乞求富贵权势的手段,能不使他们的妻妾感到羞耻,能不使她们相对哭泣的,恐怕是很少有吧!
【集评】 清·赵承谟:将求富贵利达者情状借齐人行乞描写出来,又从齐人生出妻妾问答,渲染委曲周至,观之者无不欲笑欲哭欲杀欲割而不自知。(孟子文评)
清·牛运震:叙事只用数虚字转折,便已神情欲活。(孟子论文)
清·吴闿生:“今若此”三字截断,声情呜咽。(孟子文法读本)
【总案】 本篇选自孟子·离娄,是一则著名的寓言故事。故事叙述一个齐人终日在外行乞,依靠人家的残羹剩饭过活,回家却向妻妾大肆吹嘘,借以鞭挞当时一些追逐富贵利禄的无耻之徒。
本文不事渲染,却写得一波三折,富于戏剧性,尤其是“良人”的假面目已被妻妾揭穿后他却仍蒙在鼓里,照旧摆出一副富贵骄人的样子,真令人忍俊不禁!本文语言简炼,富于表现力,如妻对妾发议论说:“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今若此——”,最后话未说完而截住,入木三分地刻划出女人失望伤心、哽咽难言的情态。所以评点家说“三字顿挫,无限烟波”( 十三经评点劄记)
-
高阁凭栏槛,中军倚旆旌。感时常激切,于己即忘情。河华屯妖气,伊瀍有战声。愧无戡难策,多谢出师名。秉钺知恩重,临戎觉命轻。股肱瞻列岳,唇齿赖长城。隐隐摧锋势,光光弄印荣。鲁连真义士,陆逊岂书生。直道宁殊
-
晁补之 去新城之北三十里 (1) ,山渐深,草木泉石渐幽。初犹骑行石齿间 (2) ,旁皆大松,曲者如盖 (3) ,直者如幢 (4) ,立者如人,卧者如虬 (5) 。松下草间有泉,沮洳伏见 (6) ,堕
-
【5410】基层基础基石(傅思和著,2019年4月)△这本书收录了傅思和同志2006年至2018年期间的讲话和文章66篇,内容涉及基层党建、党内
-
【4611】看中国(马国川著,中信出版社,32万字,2015年11月第1版,58元)△4篇:①中国与世界秩序;②建言中国改革;③历史终结了吗?④新
-
庭中有奇树 【原诗】:庭中有奇树(1),绿叶
-
忆得少年长乞巧,竹竿头上愿丝多。
-
谓端为匹谓端为匹 【原文】 今人谓缣帛[1]一匹为一端,或总言[2]端匹。案《左传》“币锦二两”注云:“二丈为一端,二端为一两,所谓
-
心在水精域,衣沾春雨时。洞门尽徐步,深院果幽期。到扉开复闭,撞钟斋及兹。醍醐长发性,饮食过扶衰。把臂有多日,开怀无愧辞。黄鹂度结构,紫鸽下罘罳。愚意会所适,花边行自迟。汤休起我病,微笑索题诗。细软青丝
-
苏轼这篇六百多字的小文章,围绕着范增何时该离开项羽,确实写得是“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随意挥洒而又四处伏笔。在自问自答的假设中,否定了自己提出范增应于鸿门宴离开项羽的假设,但不急于提出“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离开的观点,只是在一抑一扬之中层层推进,让人看得是透透彻彻,十分“尽意”。
-
朱成玉·驯服苦难的烈马朱成玉极少见过那么多苦难集于一身的人。她简直就是上帝的出气筒,上帝发脾气,拿着鞭子乱甩一气,她成了活靶子,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