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诗经鉴赏

《诗经·鄘风·载驰》颂扬巾帼不让须眉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诗经·鄘风·载驰》颂扬巾帼不让须眉

载驰

—红颜女儿,乱世巾帼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而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虻。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诗经·鄘风·载驰

许穆夫人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位爱国女诗人,她是卫国人,后嫁给了许国的国君许穆公,因此被称作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是宣姜和公子顽生的女儿,青出于蓝的她不仅继承了母亲的美丽,还拥有母亲所没有的气概。她不光长得漂亮,而且极富才气,可谓是美女和才女的典范。在诗经之中,竹竿泉水载驰等三篇的作者据说是许穆夫人,其余两篇尚存在争议,但毫无疑问的是,这首载驰是许穆夫人在赶回去吊唁祖国的途中所写。

相传许穆夫人年轻的时候长得特别漂亮,许国和齐国同时派人来提亲。许穆夫人年纪不大却很有远见,她认为,齐国不仅强大,而且临近自己的祖国卫国,一旦发生意外也好支援,而许国相对弱小,离卫国也远,无论从哪方面看,嫁到齐国益处都比嫁到许国多,更何况齐国还是自己母亲宣姜的母国。然而,在父母和国君的坚持下,她还是嫁到了小国寡民的许国。

不得不说,许穆夫人挑人的眼光比她父母强多了,如果按照她自己的意愿,她的夫君就应该是名垂青史的春秋五霸之一齐桓公。相比许穆公,齐桓公和聪明美丽又坚强的许穆夫人般配多了。真是可惜!

彼时,卫国的国君是卫惠公的儿子卫懿公,这位卫懿公也是个极品君王,他没别的爱好,就喜欢养鹤。喜欢到什么程度呢?他不理朝政,在宫廷定昌、朝歌西北鹤岭、东南鹤城等地方大规模养鹤,还给鹤封官拜侯,封了一大堆的“鹤将军”“鹤娘娘”。

公元前660年,北狄入侵卫国,卫懿公这才急了,他准备带兵抵抗,可是早就心存怨言的大臣们落井下石,对他说:你不是喜欢养鹤吗?不是封了一大堆鹤将军吗?那就让鹤将军们去打仗吧。无奈之下,卫懿公只好带着少数兵马去迎战,最后兵败被杀。所以有了“卫懿公好鹤而亡国”的说法。

卫懿公死后,卫人又立许穆夫人同父异母的哥哥戴公为王,不久戴公就死了,之后的国君是许穆夫人的另一个哥哥文公。卫国遭遇浩劫,许穆夫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从许国千里迢迢赶回去吊唁的。

许穆夫人和卫懿公的关系让我有点崩溃。名义上,许穆夫人是卫宣公和宣姜的女儿,但是宣姜在卫宣公死后又嫁给了宣公和夷姜的儿子公子顽,许穆夫人正是宣姜和公子顽所生。而卫懿公的父亲卫惠公姬朔也是宣姜的儿子,按照父亲方面的关系来算,许穆夫人是卫懿公的堂妹,但是按照母亲方面的关系,卫懿公还得叫许穆夫人一声姑姑。

回过头来继续说载驰。这首诗翻译成白话,意思大致如下:

驾着车子奔驰,回国吊唁卫侯。驱车赶路路途遥远,恨不能马上到漕邑。许国大夫跋涉前来,他们的阻止令我心忧。

就算你们不赞成我,我也不能返回许国。你们置身事外,我却一心想着祖国。就算你们不赞同我,我也不能渡河回许国。

登上那个高山冈,采摘贝母治忧伤。女子虽然多忧思,自有道理和头绪。许国大夫责备我,实在狂妄又幼稚。

我走在祖国田野上,麦苗长得很旺盛。想去大国求支援,谁能来让我依靠?许国的大夫们,不要再责备我。你们虽然主意多,不如我亲自走一趟。

从诗中可以看出,许国的大夫是不主张支援卫国的。许穆夫人无法,她不能眼睁睁看着祖国灭亡,所以她只能亲自出马,去其他国家请求支援。谁知许国的大夫们还是不肯善罢甘休,他们接二连三指责许穆夫人一个妇道人家不该插手这些事,说她抛头露面不成体统。

按照当时的观点,女人嫁到哪儿就该是哪儿的人了。在许国人眼里,卫国出再大的事也和许穆夫人没关系了‍‌‍‍‌‍‌‍‍‍‌‍‍‌‍‍‍‌‍‍‌‍‍‍‌‍‍‍‍‌‍‌‍‌‍‌‍‍‌‍‍‍‍‍‍‍‍‍‌‍‍‌‍‍‌‍‌‍‌‍。许穆夫人面对重重指责,依旧坚持自己的信念没有动摇。

事实证明许穆夫人的坚持是对的,在她的奔波下,齐桓公派兵到漕邑,又让他的儿子公子无亏率领三千士兵和三百战车前去卫国支援。不厚道地猜测一下,齐桓公此举,是不是包含了对本该成为他妻子的许穆夫人的情意在里面呢?

既然齐国都出面了,其他国家也不好意思坐视不理,那之后,宋国、许国等国纷纷派兵支援,帮助卫国收复失地。卫国的局面虽然有所好转,也恢复了诸侯国的地位,但经此一役,卫国元气大伤,从大国变成了小国。

卫国得以收复,和许穆夫人的奔走周旋是分不开的。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许穆夫人不外乎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红颜女儿,巾帼不让须眉。

猜你喜欢
  • 《三台赏析》

    全词用赋的铺张扬厉之笔法极力铺叙京城清明时节的节序风光,粉饰出一片虚假的太平繁荣景象。词分上、中、下三片,上片写宫苑中的春景,由内及外;中片写郊外之游,具体描写莺歌燕舞、各色人物游冶欢乐的情形;下片写贵族宅院中的喜庆景象。   上片写春

  • 小学一至六年级名言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一至六年级名言古诗词,内容包括小学1至6年级所有学过的古诗和名言,谁有小学16年级的古诗及名言名句,人教版1~6年级名句及诗句。您好!【素墨】为你解答!古诗句 1. 自然风光名诗句 ( 三年级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古诗词朗诵会致辞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朗诵会致辞,内容包括夏之风古诗朗诵会开场白100字,诗词诵读展演活动会学生致辞,古诗词诵读领导发言稿。古诗朗诵开场白敬爱的!亲爱的XXX!大家上午/下午/晚上好!有

  • 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益足。

    名言: 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益足。 注释: 足: 精神饱满。 句意: 学习如登高山, 越登越高; 如睡觉, 越睡精神越饱满。 出处: 三国·魏·徐干《中论·治学》

  •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赏析》

    首联是说:我以微薄的力量为国担当重任,早已感到疲惫。如果继续下去,再而衰,三而竭,无论自己衰弱的体质还是平庸的才干必定无法支持。这与孟浩然的“不才明主弃”、杜牧的“清时有味是无能”等诗句同一机杼,都是正话反说、反言见意之辞。   颔联

  • 桑榆之时,壮志逾励;松柏之性,晚岁常坚。|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桑榆之时,壮志逾励;松柏之性,晚岁常坚。》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月出》鉴赏、赏析和解读

    月出皎兮。 佼人僚兮,舒窈纠兮。 劳心悄兮。 月出皓兮。 佼人懰兮,舒懮受兮。 劳心慅兮。 月出照兮。 佼人燎兮,舒夭绍兮。 劳心惨兮。 ——《诗经·陈风》 这是一首风格独特的月下怀人诗。诗歌通过月下

  • 白居易《新雪二首 寄杨舍人。》全诗赏析

    不思北省烟霄地,不忆南宫风月天。唯忆静恭杨阁老,小园新雪暖炉前。不思朱雀街东鼓,不忆青龙寺后钟。唯忆夜深新雪后,新昌台上七株松。

  •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这是杜甫的《登高》中的两句诗。这首诗描绘了杜甫站在高山崖上,看到天空中飞翔的一只孤独的沙鸥,给人一种悲壮的感觉。上一句没有提到,下一句是:“山川相逢出太虚。”意思是诗人看到山川相交融合,给人以一种超越现实世界的感觉。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中的壮丽与广阔的感叹,同时也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追求自由的渴望。

  • 杜牧《杜秋娘诗》全诗赏析

    京江水清滑,生女白如脂。其间杜秋者,不劳朱粉施。老濞即山铸,后庭千双眉。秋持玉斝醉,与唱金缕衣。濞既白首叛,秋亦红泪滋。吴江落日渡,灞岸绿杨垂。联裾见天子,盼眄独依依。椒壁悬锦幕,镜奁蟠蛟螭。低鬟认新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