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梅特林克
西方文学·梅特林克
用法语写作的比利时诗人、剧作家、评论家。他以象征主义的戏剧及其理论成为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的重要作家之一。
梅特林克出生于公证人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对文学有很大的兴趣,在根特大学读法律时便开始写作,毕业后赴巴黎,受到法国象征派诗人的影响,从此决定了他的文学生涯和创作倾向。他的第一部作品温室(1889) 是象征派诗歌集。同年发表的剧本 玛莱娜公主(1889) 引起了法国评论界的注意,这个剧本第一次把象征主义手法运用到戏剧创作中。1889年至1896年间,梅特林克先后创作了8个剧本,其中以1892年发表的 佩列阿斯与梅丽桑德最为上乘。这是根据中世纪骑士故事改写的一个爱情悲剧。曾由音乐家德彪西改编为歌剧。1896年,梅特林克移居法国。这时他已誉满法国剧坛,成为当时风行的象征主义文学在剧坛上最杰出的代表。1911年,梅特林克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从1896年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梅特林克一方面从事戏剧创作,一方面就人生、命运、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等问题写了许多哲理性的散文集,阐说他的文艺观,主要有 卑微者的财富,(1896)、智慧与命运(1898) 和死等。在卑微者的财富中,以日常生活中的悲剧性一文集中表现了他的思想。梅特林克认为人是生活在一个“象征——预兆”的迷宫里。上帝或神所启示的世界是非理性的、神秘的,然而却是美的、真实的。人们只有在寂静的冥想中方能直觉到它。上帝或神的力量是不可知的,人们对此力量只有顺从,才会获得上帝对生命意义的启示。但由于人们接受心灵的信息而不理解,看到宇宙的征兆却不能加以解释,因而上帝有时也通过悲剧给人以启示。剧中人物之间那些接近日常生活而又似乎多余、并非必需的对话,便是人与神之间的对答。悲剧中每个神秘的字眼都意味着不可知的力量,启发人对上帝的皈依。尽管梅特林克一生写了很多哲理性的文章,但他并不是一个有自己体系的哲学家。他的象征主义戏剧诞生在19世纪的最后10年里。他关于人与命运的哲理性的思考也属于这种世纪末的思想范畴。正由于他感到世纪荒谬而不可知,命运注定而不能战胜,因而他在描写主人公与命运发生冲突时,不是表现主人公如何战胜命运,而是描绘主人公在听任命运摆布时那种胆怯而徒劳的挣扎。梅特林克前期所作称为“静剧”,剧中人物主要是处于灵魂的探索、与上帝冥合的过程中,人物语言半吞半吐,重复沉闷,人物动作和时间、空间毫无联系。没有什么情节可言。而一切真的、善的、美的,在黑白颠倒的现实世界里,都注定要归于毁灭。这种象征主义戏剧的特点,在于它不是现实生活在舞台上的忠实再现,而是作者个人哲学思想的一种表达手段。因此梅特林克笔下的人物总是定型的,概念化的。20世纪初,随着梅特林克哲学思想的变化,他的后期剧作也逐渐明朗和乐观起来。在1901年发表的阿里亚娜和蓝胡子这部童话剧里,主人公一反软弱怯懦的常态,竟成了战胜恶魔的英雄。此时期,除代表作青鸟(1908) 外,较优秀的作品还有莫娜·瓦娜 (1902),以及圣安东的显灵 (1920)。前者描写女主人公莫娜·瓦娜为避免生灵涂炭,毅然作出自我牺牲。后者抨击争夺遗产的种种丑态。
尽管梅特林克的剧作带有忧伤的情调,悲观的色彩和显而易见的宿命观点,但并不能因此否定它们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梅特林克的主人公虽然由于弱小而被死亡吞没,但他们的善良、纯洁和美的形象仍然活在读者的心里,从而激起人们对丑恶的憎恨,以及战胜黑暗势力的决心。梅特林克用象征的手法给现实生活以折光的反映,他以丰富的想象将抽象的、无形的事物按其特征赋予生命和个性。这种对现实生活和自然界事物的描述方式颇能引人深思、促人思考。他的剧作以似真非真、似梦非梦的画境、诗一般的语言,富有寓意的独白,以及发人深省的结局而充满魅力。
梅特林克在19世纪末所表现出的对人类命运的忧虑,对世界与人生的荒谬感,在二次大战后法国兴起的荒诞派戏剧中仍然可以找到回响。
-
幽篁夜,缠绕着我,一缕缕我的笔,能化为青竹吗作一管吹奏长夜的箫笛也能截成竿杖由你去敲叩山路的崎岖探试泥沼,驱赶虫豸……你会进入鸟音
-
美国意象主义*诗人艾兹拉·庞德*关于诗歌功用问题的理论。他说:“没有语言,人就无法思想和交流思想,官员和立法者也不能有效地活动或制定
-
该词上片追述昔日官中的繁华生活,下片设想王昭仪的处境和心曲,代她一诉衷肠。全词多次使用典故,描述了家国破碎的凄惨,将词人内心的哀愁表达地淋漓尽致。 上片主要以追述昔日宫中的繁华生活为主,和王词原作相同。二人身份不同,回忆内容不一。王
-
清平调·其二 李白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简析】 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为翰林时所作。有一次,唐明
-
作者: 王慧才 【作家简介】阿吉兹·内辛(1915一),
-
新妆面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
柳子厚驳复仇议 臣伏见天后时,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父爽,为县尉赵师韫所杀,卒能
-
辛弃疾 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
-
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参赛(小学生必背古诗75+80首全部目录)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中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5首参赛,内容包括小学生必背古诗75+80首全部目录,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诗,小学必背75首古诗。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目录) 1 长歌行(节选) 汉乐府 41 寒食 韩 翃2 七步诗 曹植 42 滁州西涧 韦应物 3 敕勒歌 北朝民
-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 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① 。(《庄子·人间世》) 【注释】 ①寇:强盗,这里引申为砍伐。膏:油脂,可燃烧、点燃。桂:桂树,其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