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子的著作与思想概述
曾子的著作与思想概述
曾子著述颇丰,为孔子三千弟子之最。他名下的著作主要有四种:一是论语。据专家考证,论语最先是由曾子主持,他的弟子最后编辑成书。二是曾子。汉书·艺文志记“曾子十八篇”,并注明“名参,孔子弟子”。三是孝经。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曾子“孔子以为能通孝道,故授之业。作孝经”。四是大学。朱熹认为,大学“经一章盖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传十章,则曾子之意而门人记之也”。曾子思想是中国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不仅承传了孔子的思想,而且在许多方面有新的建树。其思想的主体部分是孝道和修身。
曾子以“天地之间人为大”的人本思想为总纲,把孝作为“天下之大经”,从孝是“仁之本”推衍开去,以“身是亲之遗体”为逻辑起点,以“忠”(发自内心)为内在动力,以“礼”为外在规范,以“敬”为判断标准,以“治天下”为政治目标,构建了“孝”的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之中,并在海外也有重大影响。
曾子也重礼,但更重仁。他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有一次,孔子特别点了曾子的名,说:“参,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孔子离开以后,其他人就问这是讲什么意思。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是一次很重要的谈话。所谓忠恕,正是曾子对于仁的一种表述形式。但曾子的忠恕是偏重于内心的修养,孔子的仁则有更多的政治理想。曾子讲仁义,讲孝、悌、忠、信。曾子没有留下专讲性善的材料,但这些都跟性善的思想相联系。后来子思作中庸,孟子言性善,言仁义,言仁政。从思想体系上看,子思、孟子跟曾子是属于同一个宗派的。尽管战国中期的学风使孟于带有辨士的作风,而曾子则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表现出一种拘谨的人生态度,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思想体系上属于一个流派。
修身为本是曾子的另一重要思想。他把修身看作是实现仁政德治的根本。他以君子为修身标准,就如何说话、做事、待客、交友提出了一系列主张;他以学习、实践与自我反省有机结合为基本修身方法,强调“爱日以学,及时以行”,“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他的“吾日三省吾身”和“慎独”要求,是人们公认的修身规范;他的“冻饿而守仁”,“临大节而不可夺”的君子气节,鼓舞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奋斗不息。
曾子的政治主张是与他的孝道和修身思想紧密相连的。他从“事父可以事君”相推衍,提出“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的孝的三部曲,进而实现以孝治天下。他以修身为根本环节,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从政者设立了人生进修的阶梯。
曾子还在其他一些方面发展了孔子思想。在世界观上,他冲破了孔子没有定见的状态,提出了自然天道观,将阴阳学说引入儒家思想体系,从根本上捍卫了儒家学说。在伦理思想上,他把礼节仪式之“礼”逐渐演化为待人恭敬、谦虚、礼貌之“礼”,给“礼”赋予了积极意义。在认识论上,他扩展了孔子重视实践的思想,他在学与行、言与行、知与行的关系上反复强调行,把孔子的学说变为可实践的学说。
曾子30岁以后收徒讲学,晚年著书立说。他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将儒学传子思,子思再传孟子,形成著名的曾子、子思、孟子学派。曾子传播的儒学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不仅支配着中国的社会政治与精神生活,而且远播东亚、东南亚和欧美各国,对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起了极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
古文·祭欧阳文忠公文 王安石夫事有人力之可致
-
【名句】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语出唐代杜甫《兵车行》诗。刚去当兵时,还是里正替他裹头;年老回家,不料再一次被征去戍守边塞。两句诗写唐玄宗的穷兵黩武,可谓一针见血。
-
亲宾相贺闻何如?服色恩光尽反初。头白喜抛黄草峡,眼明惊拆紫泥书。便留朱绂还铃阁,却着青袍侍玉除。无奈娇痴三岁女,绕腰啼哭觅金鱼。 作品赏析金鱼:一作银鱼。
-
金农 砚水生冰墨半干,画梅须画晚来寒。 树无丑态香沾袖,不爱花人莫与看 ① 。 【注释】 ①莫与:不给。 【评说】 本诗选自故宫博物院藏金农《墨梅图》题诗,又见金农《冬心画梅题记》。 金农的这幅《墨梅
-
杨大年每欲作文,则与门人宾客饮博、投壶、弈棋,语笑喧哗而不妨构思。以小方纸细书,挥翰如飞,文不加点,每盈一幅,则命门人传录,门人疲于应命,顷刻之际,成数千言。真一代之文豪也。 ○宋·欧阳修《归田录》卷
-
忽忆两家同里巷,何曾一处不追随。闲游预算分朝日,静语多同待漏时。花下放狂冲黑饮,灯前起坐彻明棋。可知风雨孤舟夜,芦苇丛中作此诗。
-
《镜花缘》自第32回后半回至第37回写的是女儿国。 与当时现实的男权社会相反,女儿国是女权社会。在这个国度里,“男子反穿衣裙,作为妇人,以治内事;女子反穿靴帽,作为男人,以治外事。”有关女儿国的章回,
-
唐宋散文骈文选集。二编十二卷。近人高步瀛选注。(撰者事迹参见“《唐宋诗举要》”条) 全书分甲乙二编,甲编八卷为散文。前五卷选唐二十六家散文一百篇,后三卷选宋十四家散文七十八篇。本桐城派论文旨意,重点选
-
半脱莲房露压欹,绿荷深处有游龟。只应翡翠兰苕上,独见玄夫曝日时。
-
【注释】:(金陵武生于勾曲野人得古墓中镜,李桓先生辨其款制,燕石上有"元康"年字,定其为汉时物。今虽不能灼见其非晋而汉,然其来之不近则明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