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叶芝
西方文学·叶芝
爱尔兰诗人、剧作家、散文家。出生于都柏林一个画师的家庭。童年时代就具有诗人的气质。读中学时开始练习写诗作画,曾在艺术学校学习了几年。这一阶段正值爱尔兰民族运动高涨,因此而复兴的爱尔兰民间文学对叶芝日后的创作有一定影响。以后他移居伦敦,与唯美主义者奥·王尔德、威·莫里斯结识,并同美国象征主义诗人埃·庞德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此时,他着手编辑威廉·布莱克的诗集,受布莱克很大影响。他的创作可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内容和风格都有不同的特点。早期的诗歌创作受斯宾塞、雪莱和19世纪90年代前拉斐尔派的影响,并带有唯美主义色彩。1891年,他与一些诗人组织了“诗人俱乐部”,主张诗的语言要有梦境的朦胧、含蓄和超俗。他厌恶商业文明所造成的不协调的生活,希望远离现代世界。这一时期著名的作品有诗剧心愿之乡 (1894)、诗歌 十字路口 (1889)、著名抒情诗茵尼斯弗利岛 (1890) 和当你老了 (1896)。1910年前后,爱尔兰在新芬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要求民族自治的运动。叶芝支持这一运动,并和剧作家葛拉高雷夫人、约翰·沁一同创办了阿贝(修道院) 剧院 (The AbbeyThcatrc )。叶芝亲自管理,并根据爱尔兰民间丰富多彩的神话、民歌,创作了一些反映爱尔兰历史和农民生活的戏剧。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充分表现了爱尔兰民族特有的热情和想象。诗风也从早期的虚幻朦胧走向坚实、明朗。诗剧胡里痕的凯瑟琳(1902) 采用爱尔兰神话中关于女王凯瑟琳的传说,表达了爱尔兰要求独立的愿望。1916年的复活节 (1922) 歌颂了参加复活节抗英起义的烈士们,赞美他们为民族独立的事业所作的英勇牺牲。其他作品还有谁与弗格斯同去、梦见仙境的人等。后期是叶芝创作的成熟阶段,在接近人民的生活中,他吸取了创作素材和人民的语言。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沉痛经历和1916年都柏林民族主义者的起义及其失败,使他对历史与个人的命运进一步深思,加之对玄学派诗歌的研究和特殊的想象力,使他继续发展了象征主义,并使诗作更富有哲理性。这个时期叶芝的作品具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哲理诗三种因素。诗作以洗炼的口语和含义复杂的象征,强调用富有质感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哲理,色彩明朗,音调高亢,但包含许多层的复杂意义。这时期突出的诗作有 钟楼 (1928)、盘旋的楼梯 (1929),以及 驶向拜占庭、丽达及天鹅等。
叶芝从早年起就对神秘主义感兴趣。他一方面继承了当时仍存在于爱尔兰民间的相信魔法、幻术的传统,同时也受布莱克的影响。不止如此,叶芝还努力建立能贯串天人的自己的神秘主义和象征主义体系,以求得宇宙观和艺术创作的统一。他的散文著作幻象 (1926) 和后来写的自传都叙述了这个体系。它决定了叶芝对历史、人生、社会的看法。他认为人类的历史和个人的一生都象一架盘旋而上的楼梯,一切都在重复中提高和前进。他把善恶、生死、美丑都看成矛盾的统一。对情欲、现代物质文明的厌恶和对理性、古代贵族文明的向往,使他认定古希腊、罗马流传下来的西方文明今天已近毁灭时期。200年内将出现一种粗野、狂暴的反文明,作为走向另一种贵族文明的过渡。这种思想决定了他后期作品大都是关于肉体与精神、文明与反文明、现实和理想之间的矛盾,以及对中世纪拜占廷文化的向往。在诗歌理论上,他认为诗人是在孤寂中进行创作的,他刻画和表现最高境界的美时,心里常常疑惑不定。而清醒的诗人则能感受到与自我对立的反自我。象征手法是一种神秘而完美的手法,它能引起联想,唤起情感。在作品中,象征主义处于特定地位,是使作品产生美感的最重要的因素。真挚的诗歌形式有时是很晦涩的,它与流行的诗歌形式不同,但它必须完美、微妙,才能使人每读一次,就获得一种新的感受。诗歌的语言应该在真实、自然、精练中赋于形象,有质感、色彩和音调。
叶芝一生诗风的变化,正是英国诗歌从上世纪末唯美派向本世纪20年代期间现代派的演变。这个变化丰富了诗歌艺术,也带来了晦涩难懂的弊端。作为后期象征主义在英国的主要代表,叶芝对现代英国诗歌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1923年,叶芝获诺贝尔文学奖金。
-
【名句】守正为心 ① ,疾 ② 恶不惧 ③ 。 【注释】①心:本心。②疾:痛恨。③惧:畏惧。 【释义】坚持正直的立场,痛恨邪恶而无所畏惧。 【点评】正直而不畏邪恶,是每一个有作为的人所应坚持的立
-
音乐与诗歌一日清晨,中年人郭姓在郊外闲步的时候,经过一个荒庙。他听得丁笃,丁笃,丁笃的声音,他站住脚,又听得里面念经的声音——“观
-
明·高濂西泠在湖之西,桥侧为唐一庵公墓,中有枫桕数株2,秋来霜红雾紫,点缀成林,
-
【4008】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杨渡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33 9万字,2016年1月第1版,48元)△共10章:三合院;通灵人;农村的
-
城西三月三十日,别友辞春两恨多。帝里却归犹寂寞,通州独去又如何。
-
【原题】:郊祀乐章·太祖皇帝位酌献登歌作大吕宫彰安之曲
-
名言: 勿慕贵与富,勿忧贱与贫;自问道何如,贵贱安足云? 注释: 道: 德行。 句意: 不要羡慕地位高, 钱财多, 不要忧虑低贱与贫穷, 应该自己问自己德行怎么样, 高贵与低贱何足谈说? 出处: 唐·
-
敢渡清潭百尺皎无泥,山木阴阴谷鸟啼。蜀客曾游明月峡,秦人今在武陵溪。独攀书室窥岩窦,还访仙姝款石闺。犹有爱山心未至,不将双脚踏飞梯。 作品赏析原题:留题仙游潭中兴寺寺东有玉女洞洞南有马融读书石室过潭而
-
这篇信札情感充沛饱满,洋溢着难以抑制的青春兴奋之情。全文紧紧围绕着“乐”字做文章,层层展开:十年苦读科考获胜之乐,金榜题名名列前茅之乐,鹏程万里前途光明之乐,士遇知己心愿得偿之乐,大贤赏识可以追随之乐,效古圣贤相知相悦之乐,一如潮水一般争相奔涌而出,欣喜之情,如江河滔滔,倾泻笔端,毫不矫饰。
-
神尧十八子,十七王其门。道国洎舒国,督唯亲弟昆。中外贵贱殊,余亦忝诸孙。丈人嗣三叶,之子白玉温。道国继德业,请从丈人论。丈人领宗卿,肃穆古制敦。先朝纳谏诤,直气横乾坤。子建文笔壮,河间经术存。尔克富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