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兵家孙武写就《孙子兵法》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兵家孙武写就《孙子兵法》

兵家孙武写就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被誉为“兵学圣典”。是我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髓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那是在我国春秋时期,约公元前545年,齐国一个祖辈精通军事的世袭贵族家庭里添了一个男孩。男孩祖父孙书和父亲孙凭同在朝中为官,听说家中喜添男丁,就在孩子出生的当天晚上,高兴地一齐赶回家中。

全家上下都沉浸在无比喜悦的氛围之中。孙书望着襁褓中的孙儿,真希望他快快长大,继承和发扬将门武业,报效国家。

孙书决定给孙儿取名为“武”,孙凭完全赞同。武的字形由“止”“戈”两字组成,能止戈才是武。古兵书上说“武有七德”,即武力可以用来禁止强暴,消灭战争,保持强大,巩固功业,安定百姓,协和大众和丰富财物。孙书还给孙儿取了个字,叫“长卿”。

“卿”在当时为朝中的大官,与大夫同列。孙书为齐大夫,孙凭为齐卿。他们希望孙儿将来也能像他们一样,在朝中为官,成为国家栋梁。

事情果真像他们所希望的那样,随着孙武的长大,逐渐显现出对军事的爱好和特有的天赋。也许是自幼受到将门家庭的熏陶,孙武自幼聪慧睿智,机敏过人,勤奋好学,善于思考,富有创见,而且特别尚武。每当祖父、父亲自朝中回到家里,孙武总缠着他们,让他们给他讲故事。

孙武特别喜欢听打仗的故事,而且百听不厌。时间一长,在一旁侍候孙武的奴仆、家丁也都学会了。于是,当祖父和父亲不在家时,孙武就缠着他们给他讲。

除了听故事,孙武还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尤其是兵书。孙家是一个祖祖辈辈都精通军事的贵族世家,家中收藏的兵书非常多。孙武喜欢爬上阁楼,把写满字的竹简拿下来翻看,有不明白的问题就请教家聘的老师,甚至直接找祖父、父亲问个明白。

有一次,孙武读到“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他就跑去问老师:“先生,祀是什么?戎是什么?”

老师想今天孙武问的问题倒是简单,于是随口说:“祀是祭祀,戎是兵戎。”

孙武接着问:“祭祀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怎么能和兵戎相提并论为国家的大事呢?”

老师顿觉奇异,一时答不出来。

孙武接着说:“只有兵,才是国家的大事,是君臣不可不察的大事。”

孙武在私塾读书时,在所有的课程中,孙武最感兴趣的是“六艺”中的“射”和“御”。在“射”“御”的第一节课上,老师先给学生讲解了“射”“御”的基本内容及学习“射”“御”的意义。“射”和“御”既是战场拼杀的基本技能,也是齐国社会竞技活动的主要项目。

孙武18岁那年,他生活的齐国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权力阶层发生争斗,愈演愈烈。孙武对这种内部斗争极其反感,不愿纠缠其中,萌发了远奔他乡、另谋出路去施展自己才能的念头。

当时南方有个吴国,吴国自寿梦称王以来,国势强盛,积极准备伐楚,扩大势力,很有新兴气象。孙武认定吴国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地方。

孙武到了吴国后,被吴国大夫伍子胥引荐给吴王阖闾,孙武带着刚写就的13篇兵法进见吴王。吴王将这13篇兵法一一看罢后,啧啧称好,拜孙武为元帅兼军师,执掌吴国军事。

在伍子胥和孙武的治理下,吴国的内政和军事都大有起色。吴王极为倚重二人,把他们两人视为左臂右膀。

公元前506年,吴国攻楚的条件已经成熟,孙武与伍子胥制定了战略构想:大军首先进行战略奔袭,深入楚国腹地,然后直捣楚国都城郢。为此,孙武为阖闾制定了一条出乎楚国意料的进军路线,从著名的义阳三关,即武阳关、九里关、平靖关,直插汉水。

吴军按照这一进军路线,顺利地达到汉水,进抵楚国腹地。楚军沿汉水组织防御,同吴军隔水对阵。由于楚军主帅令尹子擅自改变预定的夹击吴军的作战计划,单独率军渡过汉水进攻吴军,结果在“柏举之战”中大败。吴军乘胜追击,5战5胜,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

阖闾去世后,其子夫差继位。随着吴国霸业的蒸蒸日上,夫差渐渐自以为是,不再像以前那样励精图治,对孙武、伍子胥这些功臣不再那么重视,反而重用奸臣伯嚭。

孙武的心完全冷了,他意识到吴国已经不可救药。同时也深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于是他便悄然归隐,息影深山。他根据自己训练军队、指挥作战的经验,修订其兵法13篇,使其更臻完善,最后完成了孙子兵法一书。

猜你喜欢
  • 《子孙数世同居》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子孙数世同居【原典】温公①曰:“国家公卿能守先法久而不衰者,唯故李相昉②家,子孙数世至二百余口,犹同居共爨(cuàn)③,田园邸舍④

  • 李白《登瓦官阁》全诗赏析

    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钟山对北户,淮水入南荣。漫漫雨花落,嘈嘈天乐鸣。两廊振法鼓,四角吟风筝。杳出霄汉上,仰攀日月行。山空霸气灭,地古寒阴生。寥廓云海晚,苍茫宫观平。门馀阊阖字,楼识凤凰名。雷作百山

  • 杨万里·小池 原文、鉴赏、赏析和意境解读

    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是一首即景小诗。它象一帧立轴,淡淡几笔,便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初夏即景图。你看:一泓清泉静静地流淌,几株碧树在晴空中摇曳,把

  • 再别康桥

    作者: 徐荣街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 余秋雨的历史散文

    【3096】余秋雨的历史散文(余秋雨著,河南文艺出版社,22 3万字,2008年4月第1版,26 8元)△共15篇:一个王朝的背景:流放者的土地;脆弱

  •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积财千万,无过读书。》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蒋介石第三次下野

    1949年1月22日,国民党《中央日报》报道重大新闻:“依据中华民国宪法第四十九条‘总统因故不能视事时,由副总统代行总统职权’之规定,于本月二十一日起,由李副总统代行总统职权。”蒋介石“身先引退”。

  • 《伶官传序》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欧阳修 呜呼! 盛衰之理 (1) ,虽曰天命 (2) ,岂非人事哉 (3) !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4) ,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5) ,以三矢赐庄宗 (6) ,而告之曰:

  • 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

    【释义】 民间谚语。其意思: 儿孙们有自己福气,有自己的前途,不要大包大揽,给孩子做无谓的包办代替。 【评析】 《圣经箴言》里有句话: Children are the property of the

  • 饥寒平城下,夜夜守明月:李贺《平城下》全诗赏析

    平城下 李贺 饥寒平城下, 夜夜守明月。 别剑无玉花, 海风断鬓发。 塞长连白空, 遥见汉旗红。 青帐吹短笛, 烟雾湿画龙。 日晚在城上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