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崇《思归引并序》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石崇:思归引并序
石崇
余少有大志,夸迈流俗。弱冠登朝,历位二十五年。年五十,以事去官。晚节更乐放逸,笃好林薮,遂肥遁于河阳别业。其制宅也,却阻长堤,前临清渠,柏木几于万株,流水周于舍下。有观阁池沼,多养鱼鸟。家素习技,颇有秦赵之声。出则以游目弋钓为事,入则有琴书之娱,又好服食咽气,志在不朽,傲然有凌云之操。欻复见牵羁,婆娑于九列,困于人间烦黩,常思归而永叹。寻览乐篇有思归引,傥古人之心有同于今,故制此曲。此曲有弦无歌,今为作歌辞以述余怀。恨时无知音者,令造新声而播于丝竹也。
思归引,归河阳,假余翼鸿鹤高飞翔。经芒阜,济河梁,望我旧馆心悦康。清渠激,鱼彷徨,雁惊溯波群相将,终日周览乐无方。登云阁,列姬姜;拊丝竹,叩宫商;宴华池,酌玉觞。
晋惠帝元康八年(298),石崇在徐州监军任上,“与徐州剌史高诞争酒相侮,为军司所奏,免官。”而在近八年内,石崇曾因议奏封赏当依准旧事,太熙元年(290)出为南中郎将,次年因赠鸠王恺,为司隶校尉傅祗所劾,感赋思归叹,元康六年(296)又因谄事贾谧,出为征虏将军,加上此次因高诞事免官,几年来就遭受了四次较大的挫折和打击。虽然时隔不久,他又拜官卫尉,但人世的风波,宦海的浮沉,使他在五旬之年已不免忧生惧祸,心有余悸,再次发出“归欤”之叹。于是写了思归引并序,来表达自己厌倦官场生活,渴望归隐河阳的思想感情。
由于石崇的文集散佚已久,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思归引序最早载于南朝梁萧统所编文选,思归引则最早载于唐代欧阳询所撰艺文类聚·乐部二。其后,清人严可均编辑全晋文时,误将艺文类聚·人部·游览中的思归叹与文选所载思归引序合在一起,题作思归叹并序,读者不可不辨。
石崇的序文旨在说明写作思归引歌辞的缘起,申述自己历经仕途坎坷之后那种鄙弃世务、崇尚隐逸的闲散思想和超脱态度。全序可分为三个部分。开头部分,作者以简括的语言叙述了自己的生平:他少年时胸怀大志,不随流俗,二十余岁步入仕途,历官二十五年,五十岁因事罢免。据晋书本传记载,石崇“年二十余,为修武令,有能名”,后历散骑郎、城阳太守、黄门郎、散骑常侍、侍中、南中郎将、太仆、征虏将军,官终卫尉,年五十二遇害。他一生的经历十分复杂,然而序文仅以三个完整句就写尽少年、中年直至老年共约五十来年的漫长历程,可谓大笔包举,要言不繁。
中间部分,作者详写自己晚年隐遁的情况。他五十岁免官以后,更加喜欢放达,酷好山林水泽之乐,于是索性回到河阳(今河南孟县西)别馆隐居自适。这座别馆距离京师较远,环境颇为幽静。它背靠长堤,前临清渠,四周绿树成荫,流水绕宅。这儿有檐牙高啄的楼台亭阁,又有碧波荡漾的方池曲沼;这儿随处可闻百鸟啁啾,无时不见游鱼嬉戏;这儿侍女成群,乐歌盈耳。石崇作为别馆的主人,每天外出专以游赏渔猎为事,归来即以抚琴观书为乐。他又喜好神仙之术,以服食丹药求取长生不老,平日大有超凡脱俗、遗世独立的气度。序中所写这些,正是石崇隐居生活的缩影。这部分是序文的主体,作者不假雕琢而信手写来,文笔相当优美,语言也格外清新,充分表现出他归隐别庐的无穷乐趣。
后一部分,叙写自己因有感于复官而作思归引、石崇免官归隐未久,忽然又拜卫尉,再次周旋于九卿之列。他觉得与其这样使自身受到世务的牵累,遭到官场的困扰,倒不如隐居好。因此,他一心想着归隐而感叹身不由己。为了寄托自己的情怀,他从乐谱中寻到思归引一曲,特意填写歌辞,让侍妾被之管弦进行演唱。作者在这部分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对官场烦黩的厌恶,以交代作序之由,用语质朴而能曲折尽意,其感情色彩也极为鲜明。
全序以平生经历为线索,从少小的“夸迈流俗”写到晚年的“乐于放逸”,进而又写到免官后重新作官的烦恼,由此便水到渠成地引出写作思归引一事,从而点明序旨。行文条理井然,不枝不蔓,结构相当紧凑。
思归引歌辞,发端三句是写作者思归之情甚切:他身在官场,心在河阳,他想象自己能插上鸿鹤的翅膀很快飞回别庐,去过那种任性放达的隐居生活。接着,作者设想了自己的归程:先翻越洛阳北面的芒山,再跨过孟津渡口的河桥,就可欣喜地望见河阳别馆。这里进一步表现了他归心之急。以下又写望中所见:别馆前的清渠激起一串串绿波,原来是鱼儿在水中往来嬉戏,惊得天空的群雁乱了阵,互相拥挤着匆匆飞走。这里表明别馆的美好可爱。最后,作者连用七句,详写了自己归隐之后的快乐生活。“终日周览乐无方”,这是总提一句,言自己一旦隐居,则整天外出四处游览,那一定是其乐无涯。紧接着的六个排偶短句,一气呵成,具体描写了游乐盛况:有时登阁远眺,有时临池宴饮。每到一处,都有美女陪侍,歌舞助兴。置身此境,那足以使作者逍遥自在、飘飘欲仙了。可见,作者贵为九卿而急切思归,自然毫不足怪。
思归引是以作者过去的隐居生活为现实基础的想象之辞,它集中抒写了作者对归引河阳别业的渴求与向往之情,也间接反映出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之感。这和序文可以互为补充。在写作上,这首歌辞以三字句为主,以七字句间之,长短兼行,错落有致”;同时,它的韵脚全都采用阳部字,通首一韵到底,读来音调浏亮,铿锵悦耳,很适于歌乐传唱。
-
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 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 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韩偓中进士后历任翰林学士、兵部侍郎等职,很受唐昭宗李晔的信
-
短篇小说。台静农著。作品写铤而走险的青年农民得银被杀,其寡母一心想给死去的儿子糊几件纸衣烧祭,无奈借不到钱,只得用儿子留下的一张红纸糊了盏灯超度亡灵。小说对儿子的形象只是略作勾勒,而侧重描写了失去唯一
-
《辍耕录》 《辍耕录》30卷,元陶宗仪撰。陶宗仪,字九成,浙江黄岩人。元末投考进士未中,即弃去不为,而究心于文史之学,隐居松江乡村,从事著述,作品甚多。《辍耕录》撰于元末,卷首有至正二十六年(1366
-
炼金欧冶子,喷玉大宛儿。符彩高无敌,聪明达所为。梦兰他日应,折桂早年知。烂漫通经术,光芒刷羽仪。谢庭瞻不远,潘省会于斯。倡和将雏曲,田翁号鹿皮。
-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作品赏析又题: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释]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
一 我和魏连殳相识一场,回想起来倒也别致,竟是以送殓始,以送殓终。 那时我在S城,就时时听到人们提起他的名字,都说他很有些古怪:所学的是动物学,却到中学堂去做历史教员; 对人总是爱理不理的,却常喜欢管
-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 首联“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描写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月光普照大地,为全诗铺设了思乡的氛围,奠定
-
文天祥草合离宫转夕晖, 孤云飘泊复何依。山河风景元无异, 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
-
位于汉阳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东对长江,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对景。此阁始建于明代初年,为当时汉阳知府范之箴倡议兴建,取唐代诗人崔颢登黄鹤楼写下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中“晴川”
-
【3513】小集团思维:决策及其失败的心理学研究(〔美〕贾尼斯著,张清敏等译,中央编译出版社,49万字,2016年5月第1版,89元)△一、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