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学《贵之忍第十三》译文与赏析
贵之忍第十三
贵之忍第十三
贵为王爵,权出于天;洪范五福,贵独不言。
朝为公卿,暮为匹夫。横金曳紫,志满气粗;下狱投荒,布褐不如。
盖贵贱常相对待,祸福视谦与盈。鼎之覆餗,以德薄而任重;解之致寇,实自招于负乘。
讼之鞶带,不终朝而三褫;孚之翰音,凶于天之躐登。静言思之,如履薄冰。噫,可不忍欤!
【译文】
人有爵禄谓之贵,天子最高贵;但尚书·洪范中提到了五福,分别是寿、富、康宁、攸好德、老终命,其中唯独不提“贵”,是何原因呢?原来贵贱可以相互转化。
这些身居爵位的贵人,朝可能贵为公卿,暮却贱如匹夫。他们得势时,腰金衣紫,志满气粗;他们失势时,下狱投荒,连平民百姓都不如。
贵贱祸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转化的。是祸是福取决于一个人是谦逊还是傲慢。易经曰:“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人鬼同心,都是憎恶骄傲自满,喜欢谦虚谨慎。如果一个人道德浅薄而窃居高位,就会因承受不住,而“打翻鼎中的食物”;智力小却谋划大事,就会招来强盗,就好象背负东西的人却要乘坐君子之车。
易经说:“王侯赐给他衣带,但一天之内下三次命令夺回”。声音本来不能飞上天,却硬要飞上天,怎么可能长久?诗·小邪·小旻中说:“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句诗用来告诫那些贵为公卿的人是最适合不过的。啊!贵并不是福,怎能不忍一忍追求富贵之心呢!
【评析】
在专制主义长期统治中国古代政坛的情况下,人是有贵贱之分的。身处高位即为贵,身为百姓即为贱。但是贵贱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相互转换的。如果一个人道德浅薄而窃居高位,就会因承受不住,从而失势。相反,一个人深明大义并且身居高位,就会得到人民的爱戴。所以说,骄傲自满是不可取的,而谦虚谨慎才是首选。
典例阐幽隐忍高人一等的心理
战国后期,赵国的孝成王赵丹即位之初,赵、齐两国派出使者,商量对付秦国,缔结同盟的事。齐国知道年老的王太后赵威后对孝成王还不放心,常常自己出面处理朝政,所以齐国使者干脆直接晋见赵威后。
齐使向赵威后施礼后,递上齐襄王致赵王的函件,赵威后接过去看也没看就随手放在案几上,然后问使者:“齐国今年庄稼收成如何?百姓的生活过得怎么样?”最后才问“齐王安好吧?”
使者见赵威后不看齐王函件,问话时又将齐王放在最后,以为赵威后轻视齐国,有意使自己难堪;或是不谙礼节,处置不当。他很不高兴地闷声发问:“臣奉齐王的命令出使赵国,晋见太后。首先代表齐王向赵国最尊贵的人太后您致意,然后再通报具体事务。可太后不先问候我齐国地位最尊贵的国君,反而先询问寻常的农业收成和低贱的百姓。这不是本末倒置吗?”赵威后微微一笑,不疾不徐地说:“如果没有农业收成,百姓靠什么生存?如果没有低贱的百姓,又哪来尊贵的国君呢?收成、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我刚才的询问正是先本后末呀。”赵威后的回答句句在理,所以使得齐使听了,瞠目结舌半晌说不出话来。
赵威后接着问:“贵国有位隐士叫钟离子,他安好吗?”
使者说:“听说还好。”
赵威后说:“这么说,他至今还是个布衣平民?”
使者说:“是的。”
赵威后说:“我听说钟离子在民间,竭尽全力帮助穷苦人,使他们得到急需的粮食和衣服。钟离子这样做是在帮助贵国国君哺育他的人民,这样的忠臣,贵国国君为什么至今仍不重用呢?”
赵威后又问:“贵国的大贤士叶阳子近况如何?”
使者说:“没听说他有什么变故。”
赵威后说:“我对叶阳子的为人十分敬佩。他照顾鳏寡老人,抚恤不幸的家庭,救济穷人。叶阳子这样做,也是在帮助贵国国君安抚他的人民,这样的贤臣,贵国国君为什么至今也不起用?”
赵威后又问:“贵国的孝女北宫氏现在怎样?”
使者说:“好象仍在家中侍奉父母。”
赵威后说:“北宫氏是个独生女,她恪尽孝道,奉养父母,牺牲自己,立誓不嫁。这样的孝女,贵国国君为什么至今都不加以表彰?”
赵威后最后还问:“贵国那位荒诞不经的于陵子仲还活着吧?”
赵威后说:“我对他的为人十分痛恨。他不愿做国君的臣子,拒绝与慕名而来的诸侯和贵族交往,甚至连自己的家庭都弃之不顾。这样毫无社会责任感的人绝非人才,而是害群之马,贵国国君为何至今也没杀掉他?”
使者没有想到自己几句话引起赵威后这么多的追问。他原来自恃齐国比赵国强盛,不觉有些目中无人,赵威后这一连串的提问,问得他心中直发虚,不待他开口答辩,赵威后就作出了结论。
赵威后毫不客气地批评齐襄王说:“贵国国君,不能使用忠臣、贤士,不能提倡孝道,不能处置乱民。这样的国君,怎么能治理齐国,做个人民的好君主?”
这时,使者对赵威后高远的见识已十分佩服,轻视之心一扫而光。他郑重地向赵威后认错说:“臣愚昧,刚才冒犯了您。听了您的一席话,胜过我苦读数年书。我要把您的话带给齐王,齐国将永远感激您!”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用粤语朗读,内容包括用粤语来念诗词应该很好听吧,粤语翻唱或朗诵古诗词的作品,古诗《春望》用粤语怎么朗诵。是的,南方方言念诗词比较贴近古韵,无论是粤语还是江浙方言都比普通话更适合朗诵古诗词。第一,粤语保留了大量的入声,这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已经
-
病来知少客,谁可以为娱。日晏开门未?秋寒有酒无?自宜相慰问,何必待招呼。小疾无妨饮,还须挈一壶。
-
东城,一个隐藏于诗词中的经典意象。在前人的眼里心中,东城是个春和景明的所在,是个赏花踏青的去处,是个送客惜别的地方。不信?有诗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中和小学必背古诗词名句,内容包括找小学升初中必备古诗词包括名言,找小学升初中必备古诗词包括名言,小学升初中必备古诗词我快上初中了,要背一些初中古诗请大家帮个忙。离情别绪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风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赋得古原草
-
古文观止·柳宗元·驳复仇议 臣伏见天后时,有
-
1.望岳[杜甫]2.登楼[杜甫]3.题张氏隐居[杜甫] 4.玉台观[杜甫]5.同诸公登慈恩寺塔[杜甫]6.无题[杜甫] 7.杜甫诗全集[杜甫]8.梅雨[杜甫]9.题玄武禅师屋壁[杜甫] 10.小至[杜
-
明·陆树声2东坡在海南,食蚝而美,贻书叔党曰3:“无令中朝士大夫知4,恐争谋南徙5,以
-
《念奴娇 中秋》 凭高眺远,见长空万里,云无留迹。桂魄飞来光射处,冷浸一天秋碧。①玉宇琼楼,乘鸾来去,人在清凉国。②江山如画,望中
-
谷苗深处一农夫,面黑头斑手把锄。何意使人犹识我,就田来送相公书。
-
凡治之大者,非谓其赏罚之当也。赏无功之人,罚不辜之民,非所谓明也。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人者也,非能生功止过者也。是故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韩非子·说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