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辞赋名篇

慎独修身箴言《高登·慎独斋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慎独修身箴言《高登·慎独斋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高登·慎独斋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靖康初高子以少故去贤关,僦居景德僧寺,兀兀终日,咄咄书空,因揭“慎独”颜檐间,为之铭云:

其出户如见宾,其入虚如有人。其行无愧于景,其寝无惭于衾。请事斯语,无怠厥终(11)

【注释】

①贤关:指太学。汉书·董仲舒传:“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颜师古注:“关,由也。”谓通过太学选拔官吏。

②僦(jiu):租赁。

③兀兀(wu):同“矻矻”。用心劳苦貌。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④咄咄书空:世说新语·黜免:“殷中军(殷浩)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

⑤揭:揭示。颜:匾额。

⑥出门如见宾:语出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⑦虚:指空室。

⑧景:日光。

⑨衾(qin):被子,特指大被。

⑩斯:此。

(11)厥:其。

【译文】

靖康初年,我因年轻的缘故,离开太学,在景德僧寺租房居住。整天苦思,像殷浩那样在空中写字,于是把写有“慎独”二字的匾额挂在檐间。为之写铭说:

他出门如同见到贵宾,他进空屋如同屋中有人。他行路无愧于日光,他睡觉无愧于被子。请按这些话去办,最终也不懈怠。

猜你喜欢
  • 《湖,树,山》鉴赏

    作者: 曹增渝

  • 《衡门》原文与鉴赏

    作者: 张毅蓉 【本书体例】

  • 《古文观止·史记·酷吏列传序》鉴赏

    古文观止·史记·酷吏列传序① 孔子曰: “道

  • 《嚎叫》作品分析

    美国诗人、“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阿兰·金斯堡*的代表作。1955年曾在旧金山第6美术馆举办的诗歌朗诵会上朗读过,产生了很大的反响。1956

  • 《天妃济世出身传》原文和解析

    天妃济世出身传 明代白话长篇神怪小说。一名《天妃娘妈传》、《宣封护国天妃林娘娘出身济世正传》。两卷三十二回。题“南州散人吴还初编,昌江逸士余德孚校,潭邑书林熊龙峰梓”。南州乃五代南唐旧地名,明清属福建

  • 《吴僧日章讲师赴召修蒋山普度佛事既罢东归送赏析》

    【原题】:吴僧日章讲师赴召修蒋山普度佛事既罢东归送别(二首)

  •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原文、出处、述要和作者资料

    (陶渊明)素简贵,不私事上官。郡遣督邮至县,吏白应束带见之,潜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 《晚游六桥待月记(1)》 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晚游六桥待月记(1)》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创作的一篇散文,描述了作者在月下游览六桥的美景。文章描绘了桥上人流如织,月光下桥影倒映,形成幽静而美丽的景象。白居易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下桥的壮丽景色,通过对细节的描述,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文章通过描绘人们的快乐和欢笑,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通过阅读该篇文章,读者不仅能感受到浓郁的诗意,还能领略到作者对月下六桥景色的独特观察力和艺术感悟。

  • 《长安听百舌赏析》

    第 418 页[①]风烟:风光景物。  第 418 页[②]远客:作者自称。  第 418 页[②]故乡声:指这里的鸟叫和自己故乡(南方)的鸟叫声音相同。  【说明】  这诗是作者为陈聘周、出使到长安时所作。表达了一种作客思乡之情。百舌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原文、鉴赏、赏析和解读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是一首怀旧之作。他在诗中回忆起年少时与友人畅谈诗词的情景,表达对往事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以婉约的笔调描绘出青春年华的美好与懊悔,表达出对时光流转的无奈和深深的眷恋之情。苏轼善于运用诗词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诗歌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这首诗通过对往事的回忆与思考,引发了读者对于岁月的思考和对逝去的时光的思念。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