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曙庭《旧唐书》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崔曙庭
旧唐书二百卷,后晋刘昫等撰。
旧唐书本名唐书,后人为了与北宋欧阳修、宋祁等人所编撰的新唐书相区别,所以就加上一个“旧”字。本书是官修史书,参加编撰的人很多,按一般的惯例,在署名时只写上监修人的名字。刘昫在书成奏上时,恰好担任宰相兼监修的职务,所以就署他的名字。刘昫,字耀远,涿州归义(今河北涿县)人。生于公元88年(唐僖宗文德元年),卒于公元947年(后汉天福十二年),年六十岁。他在后唐和后晋时,两度担任宰相兼监修国史。据资治通鉴所载,刘昫于公元944年(后晋开运元年)七月,以宰相监修国史。旧唐书修成奏上在第二年六月。可见刘昫任监修不到一年时间,实际上对于修史未作多少具体工作,挂名而已。
早在后唐时,就准备修唐书。到公元941年(后晋天福六年)二月,乃命户部侍郎张昭远、起居郎贾纬、秘书少监赵熙、吏部郎中郑受益、左司员外郎李为先等修唐史,以宰臣赵莹为监修。不久,户部侍郎吕琦、户部员外郎尹拙也参加了这一工作。到公元945年(开运二年)六月,历时四年多一点时间,全书就修成了。在赵莹监修时,他对组织人力和制定体例等方面,还作了一些工作。以后,宰相桑维翰也担任过监修,最后才是刘昫把修成之书领衔上奏的。前后参加修史的人员虽很多,但实际撰写者还以张昭远、赵熙、吕琦等出力最多。
后晋张昭远等编写唐书时,距唐的灭亡仅三十多年,时间隔得不远,搜集史料应该是比较方便的。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一个封建王朝,它对编修历史是很重视的。不仅对它的前代,如晋、梁、陈、齐、周、隋等朝,都修有“正史”,对本朝的历史,也设有史馆,组织人力,不断地从事编撰。这些史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编年体性质的实录,一是纪传体性质的国史。旧唐书的编撰者就是根据这两部分材料写作成书的。唐代对实录的修撰比较盛行,在整个二十一个君主中,武宗以上十六个君主均有实录,宣宗以后,实录不存。今天保存下来的,只有顺宗实录五卷,因为是大文学家韩愈所撰,保存在韩昌黎集中。国史有本纪、列传,是在实录的基础上编写的。唐代曾几次修国史,唐初有吴兢写成六十余篇,玄宗时韦述撰国史一百十一卷,肃宗时柳芳等又就吴兢的著作,成书一百三十篇,上起高祖时,至肃宗乾元时为止。以后又续撰到宪宗元和时,终未续全。由于国史、实录,都是前期较详备,后期有缺略,所以旧唐书所载史事,大致也是详于开元、天宝以前,而略于宣宗以后,原因就在这里。
旧唐书有本纪二十卷,志三十卷,列传一百五十卷,共为二百卷。记事上起公元618年(唐高祖武德元年),下讫公元907年(哀帝天祐四年),共计二百九十年的历史。本纪二十卷,记载二十一个皇帝的事迹,其中包括我国第一个女皇帝则天皇后纪。由于各人在位时间的长短和内容多少不一,有的是一人两卷书,如太宗、高宗、玄宗、德宗等即是。有的是一人一卷或一卷半,有的则仅为半卷书。如顺宗纪因其在位只七个月,内容不多,乃与宪宗纪同卷。纪末有“史臣韩愈曰”字样,可知是采用韩愈所撰顺宗实录删削而成的。旧唐书的本纪部分比新唐书详尽得多。从卷数比较,新唐书是十卷,仅及旧唐书的一半。从内容分量计,新标点本旧唐书本纪有八百一十四面,新唐书仅三百零六面,最后一个皇帝哀帝本纪,旧唐书有一万三千零数十字,而新唐书只一千零数十字,分量的悬殊,可见一斑。
志三十卷,有十一个名目,前史所有的门类,大致齐备。虽略嫌简略,但有关当时的典章制度,均有所记载。其中以礼仪志、职官志、刑法志、食货志等志比较好。在食货志中,对唐代的土地制度和租庸调、两税法等赋税制度,记载较详,是考察唐代经济情况的重要资料。而历志和经籍志只叙述到玄宗时为止,可能由于史料缺乏,只能就当时所见,敷衍成篇。
列传一百五十卷,记载着唐代近三百年的各类历史人物的事迹。据明人闻人诠统计,共载人物有一千一百八十余人之多,数目还是很可观的。列传第一、二卷是后妃传。从第三至第六卷,是记载李密等隋末农民大起义的领袖和有关人物的。这一部分内容由于隋书记载不详,所以对于研究隋末农民战争情况,是十分重要的。关于黄巢大起义的历史事迹,编撰者把它摆在列传的最后一篇中,使之与安禄山、朱泚等同在一起,传目上虽未如新唐书那样标明为逆臣传,但同样是以“叛逆”看待,那是灼然可见的。本书黄巢传所载的内容,远不及新唐书详备,所以研究这次农民大起义的整个历史清况,单凭旧唐书提供的材料是远远不够的。专传中,对唐代有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史学家如魏征、郭子仪、韩愈、柳宗元、李白、杜甫、李延寿、刘知几等,均有较详细的记载,是研究这些人的生平和成就的重要根据。列传中有类传十三目,其中以宦官传、酷吏传、儒学传、文苑传等传为好。特别是文苑传,有上中下三卷,记载着当时有名的文学家和有关人物一百余人。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文学很发达的一个朝代,其中尤以诗为盛。清代编辑全唐诗,尚存四万八千余首,作者达二千二百余人。所以文苑传中所载的虽已不少,但也只是一少部分。当然有些著名的文学家,如韩愈、柳宗元、元稹、白居易等,已单独有传,而不包括在文苑传中。类传虽是以类相从,但在历代纪传体“正史”中,列入类传的,往往以二、三流人物居多,而第一流人物常是单独有传,而不编入类传。不仅本书文苑传是这样,又如儒学传也是如此。象孔颖达曾参与撰定五经正义,是唐代有名的经学大师,因他已另有传,就不列入儒学传了。此外,如方伎传中,记载了天文学家僧一行、医学家孙思邈的事迹,也是很有价值的。
由上可见,旧唐书在保存史料方面,是应该充分肯定的。由于后晋距离唐代时间近,文献尚存,经作者的大力搜集,史料大体是完备的。所以北宋司马光在修资治通鉴时,就以采用旧唐书的地方为多,从这就可以说明旧唐书的价值所在。至于不足的地方,一是在抄撮唐代史料的过程中,缺乏剪裁熔铸之功,因而使内容显得繁琐冗杂,文字也不够洁净。另外,由于成于众手,重复疏漏之处,亦有不少。如杨朝晟传,在卷一百二十二和卷一百四十四凡两见,便是一例。
自从新唐书问世以后,由于作者欧阳修等名气很大,为人们所崇信,因而旧唐书就逐渐不为人们所重视,流布日稀。到明代嘉靖年间,闻人诠想翻刻此书时,已有“苦无善本”之叹。经他“穷搜力索”,总算凑成了一部完书,刻成行世,但仍有错乱。清人岑建功于道光年间曾校刻此书,广为印行。中华书局1975年出版的点校本旧唐书,就是以岑氏刻本为工作本,参校了其他各种版本,择善而从,整理付印的。
-
《雪鸿轩尺牍》 清龚未斋著。为作者的书信集。古称书信为尺牍,因古代书简长约一尺,故名。由后人整理编排成书。共186篇,分为议论、邀请、自述、感谢、颂赞、寄赠、庆贺、叙别、辞却、思望、介绍、请托、欣羡、
-
庾信诗《拟咏怀·畴昔国士遇》 畴昔国士遇,生平知已恩。直言珠可吐,宁知炭欲吞!一顾重尺璧,千金轻一言。悲伤刘孺子,凄怆史皇孙。无因同武骑,归守灞陵园。 本篇为《咏怀诗》的第六首。庾信十五岁便进入东宫为
-
御风烟眇多无伴,入鸟差池不乱羣。
-
【唐】李白《渡荆门送别》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和赏析 - 诗词注释、鉴赏赏析和解读
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
渡荆门外,见秋草一百里,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翻译:
渡过荆门,眼前是绵延百里的秋草,
我问过在哪里有酒店,牧童远指着杏花村。
黄昏来临时心情烦闷,我驱车登高原。
< -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讽咏辞赋
名言: 世人读书者,但能言之, 不能行之。忠孝无闻, 仁义不足; 加以断一条讼, 不必得其理; 宰千户县, 不必理其民; 问其造屋, 不必知楣横而棁竖也; 问其为田, 不必知稷早而黍迟也。吟啸谈谑,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电脑高清桌面古诗词,内容包括怎么样在电脑桌面每天显示一首唐诗宋词,电脑锁屏古诗词是怎么弄的,用什么软件还是,关于电脑的古诗词。初中古诗词名句归纳整理 写景类古诗词名句归纳整理: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
-
黑鬓丝雪侵,青袍尘土涴。兀兀复腾腾,江城一上佐。朝就高斋上,薰然负暄卧。晚下小池前,澹然临水坐。已约终身心,长如今日过。
-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朱户凌晨启,碧梧含早凉。人从桔柣至,书到漆沮傍。捇嵋蚣丫洌?樯钊《险隆c?耐?τ铮?攵?ん匣伞R湮羧?趼罚?恿谑?鹎健Q?们嘤癜福?史?下弈摇w虢强闯删停??约?盅铩l爸蟹梢患??萍事渌?I。甸邑叨前
-
《丹阳送韦参军》是唐代诗人严维的作品,描述了送别韦参军的情景。诗中既表达了严维对韦参军的赞美,又流露出对离别的惋惜之情。 首先,诗中通过描写丹阳的美景,展示了送别的场景。丹阳是一座美丽的城市,而登高望远则是送别的典型场景。这种写景方式让读者感受到了送别时的悲壮气氛。 其次,严维通过几句简洁的对韦参军的赞美,展示了韦参军的英勇与才华。他称赞韦参军是“胸怀壮气义”,意味着他有胸怀和勇气,而“志被清风秋”揭示了他的聪明才智。这种赞颂使得韦参军成为诗中的英雄人物。 最后,诗人境遇与惋惜之情的抒发,更表达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