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道家名著《吕氏春秋》
黄老道家名著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一部杂家名著。它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儒家、道家思想为主,并融合进墨家、法家、兵家、农家、纵横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这部书以黄老思想为中心,“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使百姓获得休养生息,恢复经济发展非常有利。
吕不韦编著的吕氏春秋,既是他的治国纲领,又给即将亲政的秦王嬴政提供了执政的借鉴。吕氏春秋成为了解战国诸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那是在战国末期,有个叫吕不韦的大商人,是卫国濮阳人。他常年往来各地,以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积累了千金的家产。
后来,吕不韦被秦庄襄王任命为丞相,封为文信侯,将河南洛阳十万户作为他的食邑。秦庄襄王去世去,太子赵政继立为王,尊奉吕不韦为相邦,称他为“仲父”。
当时的社会风气是,名士所养门客人数越多,越能表示名士的声誉高。吕不韦认为,自己身为强秦相国,也应该招贤纳士。于是,他对前来跟随的门客礼遇有加,给予厚待,最后竟聚集了三千门客。
当时各国名士常以所养宾客能著书立说为荣,吕不韦不甘人后,命令凡能撰文者,每人把自己所闻所见和感想都写出来。等到文章交上来后,五花八门,写什么的都有,古往今来、上下四方、天地万物、兴废治乱、士农工商、三教九流,全都有所论及,许多文章还有重复。
吕不韦又挑选几位文章高手对这些文章进行筛选、归类、删定,综合在一起,于秦始皇统一前夕成书。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
-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秋月听猿声。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青草瘴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
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鸟使来赊。未容言语还分散,少得团圆足怨嗟。二八月轮蟾影破,十三弦柱雁行斜。平明钟后更何事,笑倚墙边梅树花。
-
《相隔一层纸》 刘半农 屋子里拢着炉火, 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 说“天气不冷火太热, 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
屈大均曾先后两次北上来到塞外,考察形势,联络抗清志士,谋划复明大计。然而美好的愿望并不能代替现实,大势所趋,历史注定词人不可能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壮举。
-
《南乡子》·陈亮 陈亮 风雨满蘋洲,绣阁银屏一夜秋。当日袜尘何处去,溪楼,怎对烟波不泪流。天际目归舟,浪卷涛翻一叶
-
《梅花·探春令赏梅十首(其二、其四)》咏梅花诗鉴赏
-
清·孙宝瑄 2 二则 ·之一 (光绪三十三年正月)二十六日。昨夜枕上闻雨声淅沥,醒已晏 3 ,窗不见日。起,盥漱毕 4 ,俄趋署 5 。江南大捕革命党,缇骑四出 6 ,往往希图厚赏,并无辜者罗织之 7
-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从之则
名言: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 所以圣人春夏养阳, 秋冬养阴, 以从其根; 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逆其根, 则伐其本, 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 万物之终始也, 死生之本也, 逆之则灾害生,
-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诗句】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出处】唐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 【意思】单凭粗略的画像,怎能辨出昭君的青春美貌呢?昭君身 死匈奴不得归,能够带着环珮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的幽魂。
-
【4074】心理学与生活(第16版)(〔美〕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王甦译,人民邮电出版社,126 6万字,2003年10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