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退之答刘秀才论史书》全文赏析
韩退之答刘秀才论史书
六月九日,韩愈白秀才刘君足下:辱问见爱,教勉以所宜务,敢不拜赐。愚以为凡史氏褒贬大法,春秋已备之矣。后之作者在据事迹实录,则善恶自见。然此尚非浅陋偷惰者所能就,况褒贬邪?
孔子圣人,作春秋,辱于鲁、卫、陈、宋、齐、楚,卒不遇而死;齐太史氏兄弟几尽;左丘明纪春秋时事以失明;司马迁作史记刑诛;班固瘐死;陈寿起又废,卒亦无所至;王隐谤退死家;习凿齿无一足;崔浩、范晔亦族诛;魏收夭绝;宋孝王诛死;足下所称吴竞,亦不闻身贵而今其后有闻也:夫为史者,不有人祸,则有天刑,岂可不畏惧而轻为之哉?
唐有天下二百年矣。圣君贤相相踵,其馀文武士,立功名跨越前后者,不可胜数,岂一人卒卒能纪而传之邪?仆年志已就衰退,不可自敦率。宰相知其他才能,不足用,哀其老穷,龃龉无所合,不欲令四海内有戚戚者,猥言之上,苟加一职荣之耳,非必督责迫蹙,令就功役也。贱不敢逆盛指,行且谋引去。且传闻不同,善恶随人所见,甚者附党憎爱不同,巧造语言,凿空构立善恶事迹,于今何所承受取信,而可草草作传记令传万世乎?若无鬼神,岂可不自心惭愧;若有鬼神,将不福人。仆虽呆,亦粗知自爱,实不敢率尔为也。
夫圣唐巨迹,及贤士大夫事,皆磊磊轩天地,决不沈没。今馆中非无人,将必有作者勤而纂之。后生可畏,安知不在足下?亦宜勉之。
-
这首诗题为“寄王舍人竹楼”,实际上借对王舍人“竹楼”的赞美,表现了作者蔑视功名、闲适自得的生活态度。 诗的起句“傲吏身闲笑五侯”,所谓“傲吏”,大约指的是那位“王舍人”,他既然身己为“吏”,却丝毫没有俗务缠身,更着不起那些气焰熏天、
-
【原题】:过大信口忆西归录载大江渺渺忽二石山如钛猊引出水面东西对峙江形若瓢然而山乃其口然相距犹三四里则江之广狭可见视之信然妙哉写物之功感而赋此篇
-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往事只堪哀, 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 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 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
夜梦嬉游童子如,父师检责惊走书。计功当坒春秋余,今乃初及桓庄初。怛然悸悟心不舒,起坐有如挂钓鱼。我生纷纷婴百缘,气固多习独此偏。弃书事君四十年,仕不顾刘书绕缠。自视汝与丘孰贤,易韦三绝犹然仙。如我当以
-
组诗的第一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从所见所闻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一再鸣”三字,可见百感已暗集毫端。三四句写“有感”正面。一个“欲”字,一个“怆”字表现了有心杀敌无力回天的感慨。 第一首以沉郁胜,第二首则以雄浑胜。第一首似
-
圣门非入室,文阵敢争盟。不意栖云阁,何才隶月卿。珍群怜未至,霄鹗引修程。直舍有仙味,秘庭无俗声。午阴宫树绿,宵刻禁锺清。奉製歌三秀,称觞听六英。恩辉孤易感,交结淡难成。新发鉴中改,旧山天际横。缨思渔父
-
三提相印代天工,邓国归来耀本封。此日神仙丁令鹤,几年霖雨武侯龙。酬恩定得祠黄石,谈道须期会赤松。莫虑故乡陵谷变,武当依旧碧重重。
-
玄元皇帝著遗文,乌角先生仰后尘。金玉满堂非己物,子孙委蜕是他人。世间尽不关吾事,天下无亲于我身。只有一身宜爱护,少教冰炭逼心神。
-
古文观止·国语·王孙圉论楚宝 王孙圉聘于晋,
-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读李商隐的无题诗,似乎感到诗人永远生活在爱情之中,不管是两情欢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