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
【5464】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
(王绍光著,中信出版社,24.2万字,2020年5月第1版,58元)
△7章:[1]启示:国家能力与经济发展;[2]奠基:从旧中国到新中国;[3]探索: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前三十年到后四十年;[4]调控:从计划到规划;[5]支柱:国企与工业化;[6]方向:从经济政策到社会政策;[7]跨越:从中等收入迈向高收入。附录:从历史和比较视角看“大饥荒”。
〇这本书以全球视野,纵观近百年来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曾走过的改革开放道路,通过跨国比较研究证实,成功的案例并不多,以此挑战“改革开放万能论”,认为该提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缺乏依据,提出一个国家的改革开放成功要有前提。必须以有基础性国家能力的有效政府为前提条件。
〇中国崛起的实践告诉世人:一个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也可以翻身;一个不曾对外侵略,实行殖民主义的国家也以发展起来;一个东方文明古国也可以发展起来;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也可以发展起来;一个人口十亿以上的国家也可以发展起来;一个国家的经济走上正确发展路径,可以长期持续增长,并不断调整自己的路径。
〇改革开放要成功之条件:要有坚实的基础,包括政治、社会、物质条件;要有一个有效政府,即具备基础性国家能力的政府。
〇苏辙新论:“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完以平,而后加石木焉,故其为室也坚”。即:要盖一所坚实的房子,开始要先筑其基,把基础打牢固、平稳,再添砖加瓦把房子建起来,这样房子才是结实的。同理,一个国家的繁荣富强必须有三类基础,分别为政治基础、社会基础和物质基础。政治基础:独立自主、国家统一、社会稳定、铲除“分利集团”;社会基础:社会平等、人民健康、教育普及;物质基础: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及建立完整的产业体系。
〇“可则因,否则革”。
〇工业化是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或以机器为特征的近现代工业逐步发展,并在国民经济中逐步占据主要地位的过程。
〇国有化是近代中国各政党和政治文化精英的共识;是战后世界各国的共识;苏联模式的影响;解放区公营经济的传统。
〇社会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缩小不平等;降低不安全感。
(2021年3月30日夜10:30阅毕)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名言: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
-
编萑以苴猪,瑾涂以涂之。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悬知合浦人,长诵东坡诗。好在真一酒,为我醉宗资。
-
梓庆 ① 削木为鐻 ② ,鐻成,见者惊犹鬼神。鲁侯见而问焉,曰:“子何术以为焉?”对曰:“臣工人,何术之有?虽然,有一焉:臣将为鐻,未尝敢以耗气也,必齐以静 ③ 心。齐三日,而不敢怀庆赏爵禄;齐五日,
-
富平少侯李商隐 七国三边未到忧,十三身袭富平侯。 不收金弹抛林外,却惜银床在井头。 彩树转灯珠错落,绣檀回枕玉雕锼。 当关不报侵晨客,新得佳人字莫愁。 【注释】
-
古代民歌《伐檀》描绘了一个勇 brave 敢敢的战士。他挥舞着利剑,追赶着敌人,无论多少困难,都毫不退缩。这首歌嘹亮朴实的旋律和字句,传达出战士的英勇无畏和对胜利的渴望。歌曲中蕴含的深度意境是勇敢与坚定,唤醒读者内心中的勇气与斗志。通过让人们回顾和理解古代民歌的意境,我们能够从中汲取力量,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
-
这是一首别具风味的药名闺情词。词中以深挚的感情和浅近的语言,别具一格、匠心独运地妙用一连串药名,通过闺中人以书信向客居外的夫君倾诉相思之情的情节,抒写了闺中人思念远人的款款深情。词的上片通过闺中人书信难表相思之深的描写,抒写她对丈夫的深情
-
高适的诗有一种苍劲之感,充满了边塞情怀。这与他在边关生活过,心中充满保家卫国的思绪有关。但这首诗展示了他的另一种风格,与其他写边塞生活的诗不太相同。 汪中《述学·内篇》说诗文里数目字有“实数”和“虚数”之分,近世学者进而谈到诗中颜色
-
东郊暮草歇,千里夏云生。立马愁将夕,看山独送行。依微吴苑树,迢递晋陵城。慰此断行别,邑人多颂声。
-
作者: 〔智利〕聂鲁达 【原文】: 我的住所幽深,院
-
首联开门见山,点出本诗基调:无法参禅得道,心中的不平亦不能自抑。一个“只”字仿佛自嘲,实是发泄对这个世界的不平。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不平鸣,韩愈在《送孟东野序》中说:“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言也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