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国学文化 > 经典文摘

《山口》鉴赏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山口》鉴赏

作者: 曹增渝

黑塞

风在勇敢的小道上吹拂。树和灌木留在下面,这里只生长石头和苔藓。没人到这里来寻觅什么东西,没人在这里有产业,农民在这上面也没有干草和木材。但是,远方在召唤,眷念在燃烧,眷念在岩石、泥沼和积雪之上筑成这条宜人的小道,通往另一些山谷,另一些房屋,另一些语言和人群。

到了山口的高处,我站住脚。往下的道路通向两侧,水也流向两侧;在这儿高处,紧挨着的、手携手的一切,都找到了各自的道路通往两个世界。我的鞋子轻轻触过的小水潭泻向北方,它的水流入遥远的寒冷的大海。紧挨着小水潭的小堆残雪,一滴滴雪水落向南方,流向利古里亚和亚得亚海岸汇入大海(1),这大海的边缘是非洲。但是,世界上所有的水都会重缝,冰海和尼罗河融合成潮湿的云团。这古老、优美的譬喻使我感到这个时刻的神圣。每一条道路都引领我们流浪者回家。

我的目光还可以选择,北方和南方还都在视野之内。再走五十步,我眼前展开的就只有南方了。南方从浅蓝的山谷里向上呼出多么神秘的气息啊!我的心多么急切地迎着它跳动啊!对湖泊和花园的预感,葡萄和杏仁的清香,向山上飘来,还有关于眷念和罗马之行的古老而神圣的传说。

回忆象远方山谷里的钟声从青春岁月里向我传来:我首次去南方旅行时的兴奋心情,我如何陶醉地吸着蓝色湖畔的花园里浓郁的空气,夜晚时又如何侧耳倾听苍白的雪山那边遥远的家乡的声息!在古代神圣的石柱前的第一次祈祷!第一次象在梦中那样观赏褐色岩石背后泛起白沫的大海的景象!

陶醉的心情不复存在了,向我全身心的爱展示美丽的远方和我的幸福的那种愿望,也不复存在了。我心中已不再是春天。而是夏天。陌生人向站在高处的我致意,那声音听来另是一种滋味。它在我胸中的回响更无声息。我没有把帽子抛到空中。我没有歌唱。

但是我微笑了,不只是用嘴。我用灵魂,用眼睛,用全身的皮肤微笑,我用不同于从前的感官,去迎那向山上送来芳香的田野,它们比从前更细腻,更沉静,更敏锐,更老练,也更含感激之情。今天这一切比往昔越发为我所有,同我交谈的语言更加丰富,增加了成百倍的细腻程度。我的如醉的眷念不再去描绘那些想象朦胧远方的五彩梦幻,我的眼睛满足于观看实在的事物,因为它已经学会了观看。从那时起世界已变得更加美丽。

世界已变得更加美丽。我独自一人,并且不因为孤单而苦恼。我别无其他愿望。我准备让太阳把我煮熟。我渴望成熟。我准备去死,准备再生。

世界已变得更加美丽。

(胡其鼎 译)

黑塞是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是一位用德语写作的著名诗人,同时也是一个杰出的小说家。在这几篇散文诗里,他以充沛的激情,生动优美的语言,记述了旅途中各式各样的感受,为一颗流浪者的心留下了异常真实的写照。

山口写的是作者登上山口的高处时独特而新鲜的感觉。这是一个奇异的所在。“往下的道路通向两侧,水也流向两侧”,“紧挨着的、手携手的一切,都找到了各自的道路通往两个世界”。一个统一的宇宙仿佛在这里分手。然而作者由分又想到了合,想到“世界上所有的水都会重逢”这一古老优美的格言,想到“每一条道路都引领我们流浪者回家”这一念头。他思绪翩跹,“感到这个时刻的神圣”。

在作者对自己激动、兴奋心情的描述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他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他时而陶醉对昔日南方之旅的美丽回忆,时而沉浸在对现实的迷人感受之中。他“用不同于从前的感官”,重新体认着已变得更加美丽的世界。田野以更加丰富的语言同他交谈,以“成百倍的细腻程度”唤起他的感觉、视觉和触觉。于是作者的心灵跃升到一个崭新的、充实的境界。他虽然独自一人,却不因为孤单而苦恼。相反,在这片美丽的天地中,他“渴望成熟”,“准备去死,准备再生。”

作品中,作者所致力于表现的,并不是自然风光本身,而是作者主观感受的复杂变化和丰富内涵。正因为如此,它才能给予我们的心灵以这样强烈的冲击。

  • 下一篇: 初心
  • 猜你喜欢
    • 苏轼《子由自南都来陈三日而别》全诗鉴赏

      夫子自逐客,尚能哀楚囚。奔驰二百里,径来宽我忧。相逢知有得,道眼清不流。别来未一年,落尽骄气福嗟我晚闻道,款启如孙休。至言虽久服,放心不自收。悟彼善知识,妙药应所投。纳之忧患场,磨以百日愁。冥顽虽难

    • 推车的古诗词(有关车的古诗词)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推车的古诗词,内容包括有关车的古诗词,艾青诗选《手推车》赏析,“手推车”中重复的诗句有什么用。《车碌碌》明 止庵法师车碌碌,车碌碌,上山迟,下山速。前车行行后车促,后车不管前车覆。前车已覆无奈何,后车碌碌何其多。《车船》北人善驾车

    • “道者人之所蹈,德者人之所得”注释、译文和评说

      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 ① ,德者人之所得,仁者人之所亲,义者人之所宜,礼者人之所体,不可无一焉。故夙 ② 兴夜寐 ③ ,礼之制也;讨贼报仇,义之决也;恻隐 ④ 之心,仁之发也;

    • 《古文观止·隋唐五代文·柳宗元·愚溪诗序》鉴赏

      古文观止·隋唐五代文·柳宗元·愚溪诗序 灌水

    • “空壳村”脱壳记:云南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案例精选

      【3409】“空壳村”脱壳记:云南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案例精选(中共云南省委组织部编著,蔡祥荣主编,陈豪作序,党建读物出版社,18 3万字,20

    • 苏轼《六国论》原文|赏析|鉴赏

      苏轼 春秋之末,至于战国,诸侯卿相,皆争养士,自谋夫说客、谈天雕龙、坚白同异之流,下至击剑扛鼎、鸡鸣狗盗之徒,莫不宾礼。靡衣玉食,以馆于上者,何可胜数?越王勾践有君子六千人,魏无忌、齐田文、赵胜、黄歇

    • 《绿豆》原文|翻译|赏析

      明·李时珍绿豆肉平皮寒,解金石、砒霜、草木一切诸毒,宜连皮生研水服1。按《夷坚志

    • 寓言《奶奶属牛》意译和解说

      一官府生辰,吏曹 ① 闻其属鼠,醵 ② 黄金铸一鼠为寿。官喜曰:“汝知奶奶 ③ 生辰亦在日下乎?奶奶是属牛的。” ——《笑府》 【注释】 ①吏曹:官吏们。②醵(ju):凑。③奶奶:旧时对女主人的称呼。

    • 刘禹锡《秋词》全诗赏析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作品赏析【注释】: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

    • 汤显祖的诗《天竺中秋》原文、赏析和鉴赏

      汤显祖《【诗】·天竺中秋》 【原文】 江楼无烛露凄清,风动琅玕 ② 笑语明。 一夜桂花何处落? 月中空有轴帘 ③ 声。 [注] ①天竺:指天竺山,在今杭州西湖西。②琅玕:原为神话中的宝树,《荀子·正论

    相关栏目: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优美散文
  • 辞赋名篇
  • 古文观止
  • 诗经鉴赏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