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辞类纂《孙臣止魏安釐王割地》全文
孙臣止魏安釐王割地
华阳之战,魏不胜秦。明年,将使段干崇割地而讲。
孙臣谓魏王曰:“魏不以败之上割,可谓善用不胜矣;而秦不以胜之上割,可谓不善用胜矣。今处期年乃欲割,是群臣之私,而王不知也。且夫欲玺者,段干子也,王因使之割地;欲地者,秦也,而王因使之授玺。夫欲玺者制地,而欲地者制玺,其势必无魏矣。且夫奸人固皆欲以地事秦。以地事秦,譬犹抱薪而救火也。薪不尽,则火不止。今王之地有尽,而秦求之无穷,是薪火之说也。”
魏王曰:“善。虽然,吾已许秦矣,不可以革也。”对曰:“王独不见夫博者之用枭耶?欲食则食,欲握则握。今君劫于群臣而许秦,因曰不可革,何用智之不若枭也?”魏王曰:“善。”乃按其行。
-
白居易 蓝桥春雪君归日,秦岭秋风我去时。 每到驿亭先下马,循墙绕柱觅君诗。 这首诗是作者谪贬江州司马赴任途中所作。元和十年正月,元稹被召回长安;同年八月,作者被贬为江州司马,一来一去,都经过了蓝桥驿。
-
【名句】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 语出明代张居正《论时政疏》。人才,就像是木材,培养他贵在持之以恒,使用他贵在用其所长。说明对人才要经常不断地培养,使用时要注意发挥其特长。
-
孟子曰:“杨氏为我,是无君也 ① ;墨氏兼爱,是无父也 ② 。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滕文公下》九) 注释 ①杨氏:即杨朱,春秋战国时期人,道家主要人物之一;主张为我、贵己、重生、自治,认为人
-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是婉约派的正宗词人,善
-
照始尝谒义庆未见知,欲贡诗言志,人止之曰:“卿位尚卑,不可轻忤大王。”照勃然曰:“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闻者,安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于是奏诗,义庆奇之,
-
江花已萎绝,江草已销歇。远客何处归?孤舟今日发。杜鹃声似哭,湘竹斑如血。共是多感人,仍为此中别!
-
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得不相倾?相倾
【名句】或问:共事一人未有不妒者,何也?曰:人之才能、性行、容貌、辞色,种种不同,所事者必悦其能事我者,恶其不能事我者。能事者见悦 ① ,则不能事者必疏,是我之见疏,彼之能事成之也,焉得不妒?既妒,安
-
【5446】疯癫与文明:理性时代的疯癫史(〔法〕米歇尔·福柯著,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 2万字,1999年5月
-
这首词写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春,这一年三月康熙帝平定了三藩之乱,纳兰性德的父亲明珠被任为太子太傅,二十八岁的纳兰性德随驾东出山海关,到清朝发祥地巡视,并祭祀长白山。
-
关于诗题,诗人自注:“在至孝社,予儿时读书处也。”元好问的外祖父家姓张,南寺在其附近。这首诗大约作于蒙古太宗十一年(1239),诗人饱经丧乱,回到故乡,因眼前景物,勾起儿时回忆,抚今追昔,无限伤感。诗的前四句写景。“郁郁秋梧动晚烟,一庭风露觉秋偏。”枝叶茂密的秋梧,在晚烟中摇动,满庭寒凉的风露,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