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经典古诗

《夏日绝句·李清照》原文与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夏日绝句·李清照》原文与赏析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正宗词人,善以白描手法、朴素语言和柔美音律表现悲欢幽怨感情。后期词多感时伤乱、感叹身世之作,流露出怀念中原的愁绪。她的诗清新刚健,注意反映重大社会政治问题,跟她的词美学追求不同。古代文人认为诗适宜反映重大现实问题,而词只利反映个人生活。所以,我们不仅要读她的词,而且要读她的诗,才能了解她创作的全貌。

这首七绝是咏史诗,借歌颂项羽来讽刺南宋统治集团的逃跑政策。原见章丘县志·艺文、彤管遗编及历朝名媛诗词。据黄墨谷考据:“细研诗意,此当作于建炎年间,北(宋)兵仓皇南遁之时。”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既是对秦末起义领袖项羽的赞扬,又是作者人生观的表露。李清照认为,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就该有志气,做一个人中豪杰;死也应死得其所,死得有骨气,当鬼中的英雄。总而言之,人的一生不能虚度,当具有价值。根据这一标准来衡量历史人物项羽, 他是应该赞扬的。据司马迁项羽本纪,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确实是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他为推翻暴秦统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干出了轰轰烈烈的事业。在“崛起之前”,项羽就指着东游会稽的始皇帝说:“彼可取而代也!”在“闻风而动”中,他在会稽“拔剑斩守头”;陈涉遇难后,他又跟沛公一起“大破秦军,斩李由”。在与秦军主力章邯决斗的“钜鹿之战”中,他破釜沉舟,身先士卒,取得起义决定性的胜利,当时“从壁上观”的“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楚汉激烈争斗时,他在“鸿门宴”上,显得襟怀坦白、光明正大。“生当作人杰”,他是当之无愧的。到了“形势逆转”、“垓下之围”时,英雄末路,但他毫无惧色,慷慨高歌,视死如归,表现出力拔山、气盖世的英勇气概。他没有责怪别人,死得那么沉着,那么英勇,那么壮烈,可谓“死亦为鬼雄”。

诗人最赞佩项羽反抗到底与视死如归的精神。“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项羽自刎前,乌江亭长劝他渡江,回江东重整旗鼓,或则与刘邦再决雌雄,或则割据一方。“项羽笑曰: ‘……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说罢拔剑自刎。项羽的失败与自杀结局,原因是多方面的,那是历史家研究的问题。李清照在诗里只抓住他对死亡毫无恐惧、无颜见江东父老这一点,将他作为英雄来歌颂。她认为项羽不愿负罪偷生,“不肯过江东”是值得后人敬仰与怀念的。

根据作者以上所表达的人生标准,衡量一下赵构,他就差得太远了。一一二七年二月北宋灭亡。五月金兵北撤,宋徽宗第五个儿子、康王赵构到了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邱县),做了宋高宗,改“建炎”年号。他不思收复失地,却打击抗战派李纲、宗泽。十月又从南京逃到扬州。建炎二年秋天,金兵再次南下,次年二月,赵构一伙又慌忙逃到镇江,继又逃往杭州。从此偏安江东,死也不愿北伐了。项羽“不肯过江东”,赵构却拚命逃往江东,因此诗人“至今”思念英雄项羽,显然是怨恨、讽刺懦夫赵构。所以说,这首诗不是一般地咏史,而是显露出战斗锋芒的。

这首借古讽今的诗充满作者的豪情壮志,写得很有气势。李清照已不是一个深闺含羞的少女,也不是一位嗜书好古的贵族少妇,而是一位经受国难家破磨炼的有大丈夫气的爱国诗人了。

猜你喜欢
  • 柳永《望海潮》全诗赏析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

  • 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咏杜鹃花诗赏析

    《杜鹃花·山石榴寄元九》咏杜鹃花诗鉴赏 白居

  • 苏轼《临江仙 赠送》全诗鉴赏

    诗句端来磨我钝,钝锥不解生鋩。欢颜为我解冰霜。酒阑清梦觉,春草满池塘。应念雪堂坡下老,昔年共采芸香。功成名遂早还乡。回车来过我,乔木拥千章。

  • 不役耳目,百度惟贞。

    名言: 不役耳目,百度惟贞。 注释: 役: 役使。度(duo): 思考。贞: 纯洁无私。 句意: 不被感官的欲望所驱使, 你的各种念头都会是纯洁无私的。 出处: 《尚书·旅獒(ao)》

  • 《容斋随笔·一百五日》译文与赏析

    一百五日一百五日 【原文】 今人谓寒食[1]为一百五者,以其自冬至之后至清明,历节气六[2],凡为一百七日,而先两日为寒食故云,他节

  • 白居易《舒员外游香山寺数日不归,兼辱尺书,大夸胜》全诗赏析

    香山石楼倚天开,翠屏壁立波环回。黄菊繁时好客到,碧云合处佳人来。[谓遣英、蒨二妓与舒君同游。]酡颜一笑夭桃绽,清吟数声寒玉哀。轩骑逶迟棹容与,留连三日不能回。白头老尹府中坐,早衙才退暮衙催。庭前阶上何

  •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什么意思|大意|注释|出处|译文

    《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唐宋词之周邦彦《过秦楼》原文、注释、译文和点评赏析

    《过秦楼》 水浴清蟾, ① 叶喧凉吹, ② 巷陌马声初断。闲依露井, ③ 笑扑流萤,惹破画罗轻扇。 ④ 人静夜久凭阑,愁不归眠,立残更箭。 ⑤ 叹年华一瞬,人今千里,梦沈书远。 空见说、鬓怯琼梳, ⑥

  • 苏轼《思成堂》全诗鉴赏

    宰树连山谷,祠堂照路隅。养松无触鹿,助祭有驯乌。归梦先寒食,儿啼到白须。遥知邻里化,醉叟道争扶。

  • 《飞燕外传》

    《飞燕外传》 轶事小说,旧本题汉伶玄子于撰,或称唐末宋初人作。该书最早著录于南宋《郡斋读书志》传记类。今有《顾氏文房小说》本、《汉魏丛书》本、《绿窗女史》本、《说郛》本、《五朝小说》本、《广汉魏丛书》

相关栏目: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先秦诗歌
  • 元明清诗词
  • 汉魏六朝诗
  • 千家诗全集
  • 白渔诗集
  • 经典古诗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