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鹏运《满江红·朱仙镇谒岳鄂王祠敬赋》纪念岳飞词
满江红王鹏运 朱仙镇谒岳鄂王祠敬赋 风帽尘衫,重拜倒、朱仙祠下。尚仿佛、英灵接处,神游如乍。往事低徊风雨疾,新愁黯淡江河下。更何堪、雪涕读题诗,残碑打。 黄龙指,金牌亚。旌旆影,沧桑话。对苍烟落日,似闻悲咤。气詟蛟鼍澜欲挽,悲生笳鼓民犹社。抚长松、郁律认南枝,寒涛泻。
此为光绪二十八年(1902)词人自谏垣南归,途经河南开封府朱仙镇时所作。词下原注:“道光季年,河决开封,举镇惟岳祠无恙。壬午(光绪八年,1882)扶护南归,曾梦游祠下。”对这座纪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飞的祠庙,词人是心仪已久了。
上片着重于谒祠。起首两句,述自己不顾风尘劳顿,到镇伊始便迫不及待前来瞻拜,一个“重”字,是包举廿年前“曾梦游祠下”的往事而言。这两句与陈维崧名作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的起笔“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如出一辙,于点题中俱有自我写照,为入祠抒感拓出了地步。三、四两句为瞻仰庙像,不仅简练地示现了岳王神像的英武,且进一步从“神游如乍”的感想中流露出自己对庙主的夙慕。当初的神游如今喜成事实,而联翩的思绪却将词人拉回悲愤之中:一方面,是岳飞悲剧命运的历史情景,如疾风骤雨袭上心头,令人低徊扼腕;另一方面,是朝廷腐败、国势日蹙的社会现实,与岳飞当年的政治情状何其相似,勾起如同江河般滔滔不息的“新愁”,使词人心情更加沉重。此后他离开庙像,诵读着两庑的题诗,拓下残损的碑文,一回回擦拭盈眶的泪水。“更何堪”三字,显示了词人感情的投入,以致持续的悲愤达到了难以承受的程度。
下片着重于怀古。南宋绍兴十年(1140),岳飞在郾城大败金兵,进军朱仙镇,距北宋故都汴京已不足半日之程。岳飞一心收复失地,有“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的豪言壮志。然而宋高宗和秦桧却强令岳飞班师,一日间连下十二道金牌,致使岳飞“十年之力,废于一旦”,王师的旌旗在中原的大地上终成泡影虚话。换头的十二字,浓缩了这段伤心的历史。然而,英雄的业绩是不可磨灭的,爱国志士的浩然正气更是万古长存。词人在苍烟落日之中,仿佛仍然听见岳家军当年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号角声。“气詟”两句对仗,上句言岳飞的英气令金人丧胆,且几乎改变了政局;下句言尽管壮志未遂,百姓却一直崇敬和缅怀着心中的英雄,年年在岳王祠中祭祀英灵。“詟”,震慑,后汉书·东夷传序:“南瞰诸华,北詟群夷。”“社”,祭土地神,此泛指祭祀。这两句断语警炼而正大,词人的悲愁之意,已为悲壮之情所代替。杭州岳王庙中的墓树,相传树枝都朝南生长,词人此时借用于眼前的庭松,抚长松而盘桓,辨认着挺拔的干枝,倾听着阵阵松涛。结末的这一笔,象征着岳飞的气节英名,如劲松不凋,长驻人间。
朱孝臧为王鹏运词集半塘定稿作序,有“郁伊不聊之慨,一于词陶写之”之语。本作体格雄阔,感慨淋漓,在对历史陈迹的凭吊中,一吐古今“郁伊不聊之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
前年鬓生雪,今年须带霜。时节序鳞次,古今同雁行。甘英穷四海,四万到洛阳。东南我所见,北可计幽荒。中画一万国,角角棋布方。地顽压不穴,天迥老不僵。屈指百万世,过如霹雳忙。人生落其内,何者为彭殇?促束自系
-
苏轼《游桓山记》 苏轼 元丰二年,正月己亥晦,春服既成。从二三子游于泗之上,登桓山,入石室。使道士戴日祥,鼓雷氏之琴,操履霜之遗音曰:“噫嘻! 悲夫,此宋司马桓魋之墓也。” 或曰:“鼓琴于墓,礼欤?”
-
再游玄都观刘禹锡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此诗前有小序一篇,介绍了这两首诗的写作背景,现录之
-
戏曲·李玉传奇《闹诏》 (贴青衣、小帽上)苦差合县有,惟我独充当。自家吴县青带便是。北京校尉来捉周乡宦,该应吴县承值。校尉坐在西察院,本县老爷要拨人去听差,这些大阿哥,都叮嘱了书房里,不开名字进去。竟
-
兰香爇处光犹浅,银烛烧时焰不馨。好向书筇一窗下种,免教辛苦更囊萤。
-
中堂与曲室,闻汝啼哭声。汝父与汝母,何处可坐行。 作品赏析中堂:庭院。曲室:深邃幽深之室,此泛指内室。
-
【注释】 选自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不求甚解: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刻意在字句上下工夫。 会意:体会,会心之处。 【赏析】 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是一篇用史传体写的散文。传主五柳先生是个隐士,姓氏
-
明·袁中道2嘉靖中倭之大江也3,戚将军横屿之战4,生擒九十余人,夺所掳三千七百余5,
-
十亩之间 作者: 高益荣 【本书体例】
-
袁枚 黄生允修借书,随园主人授以书而告之曰 (1) : 书,非借不能读也。子不闻藏书者乎?七略 (2) 、四库 (3) ,天子之书,然天子读书者有几? 汗牛塞屋 (4) ,富贵家之书,然富贵人读书者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