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若梅溪以降》经典解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若梅溪以降经典解读
若梅溪以降
宋李希声诗话曰:“古人作诗,正以风调高古为主。虽意远语疏,皆为佳作。后人有切近的当、气格凡下者,终使人可憎。”余谓北宋词亦不妨疏远。若梅溪以降,正所谓:“切近的当、气格凡下”者也。
引用诗话的论点以及史达祖的作品,王国维进一步地深译了:“切近的当、气格凡下。”
“切近的当、气格凡下”指的是写东西写得很真实,但是却无灵性、无美感。
王国维提倡行文乃真,写文章要真实不要矫情做作。
这里的“真”,不是复制得毫无差错,复制这个功能,复印机就可以做到。
“真”更多的是真诚之心、挚诚之情,这样的文字方有血有肉,读起来生动灵性,而不是硬套,虚有其表。
“切近的当、气格凡下”只有说明文似的真实,而不注重内在,没有灵性的文字,仅靠其外在的东西,是无法打动人内心的。
因为心灵都是靠真诚的情感来交流的。只有充满了真实、真诚、灵性的文字,才能够给人以阅读的快感、心灵的启迪。
所以说:“切近的当、气格凡下。”王国维说这是使人可憎的文字。
王国维曾在上篇引用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中的话:“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虽说在引用中,王国维误解了周济的话,但是最终王国维的意思和周济的观点是一致的。
李后主的文字最能打动人心的原因是情感真挚、文字质朴。所以说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所谓的粗服乱头,并非就是邋遢,而是不去刻意地装扮和修饰。但是真正的美丽,充满了灵性的美丽,往往是不会被朴素所掩盖,朴素反而把本真的美衬托得更真实动人。
此则的“切近的当、气格凡下”中的“真”,是粗鄙之真、丑陋之真、不知廉耻礼仪之真、毫无气质内涵之真、缺乏天赋灵气之真。
【注】
李,字希声,北宋诗人。
“唐人”语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引。
-
(宋)苏轼 吾今那复梦周公①,尚喜秋来过故宫②。 翠凤旧依山硉兀③,清泉长与世穷通。 至今游客伤离黍④,故国诸生咏雨濛⑤。 牛酒不来乌鸟散, 白杨无数暮号风。 【题解】 周公庙在岐山县城北7.5公里。
-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出自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意为遗失在东方的东西,可以在西方得到。这里比喻一种逆境变为顺境的情况。这句话告诉我们要面对困难时保持乐观,因为未来可能会有更好的机会。人生就像阳光落在桑榆树上,虽然失去了东方的阳光,却收获了西方的温暖。
-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著胭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
-
言游高峰塔,蓐食治野装。火云秋未衰,及此初旦凉。雾霏岩谷暗,日出草木香。嘉我同来人,久便云水乡。相劝小举足,前路高且长。古松攀龙蛇,怪石坐牛羊。渐闻钟磬音,飞鸟皆下翔。入门空有无,云海浩茫茫。惟见聋道
-
食饱拂枕卧,睡足起闲吟。浅酌一杯酒,缓弹数弄琴。既可畅情性,亦足傲光阴。谁知利名尽,无复长安心。
-
海涯牢落若为怀,惟子相过未忍回。劲覃不随风偃去,孤桐何意凤飞来。樽藏金醴迟迟进,匣锁云和特特开。万古功名有天命,浩然携手上春台。
-
钟敬文《西湖的雪景——献给许多不能与我共幽赏的朋友》全文赏析
西湖的雪景——献给许多不能与我共幽赏的朋友钟敬文作者简介钟敬文(1903~2002),原名钟谭宗,生于广东汕尾,客家人,民俗学家、民间文学
-
此诗以时令即景起兴,蕴含深沉复杂的感慨。秋日黄昏,天高地远,沈千运返还气候已寒的深山,走向清苦的隐逸的归宿。知友分别,不免情伤,而诗人却坦诚地表示对沈的志趣充分理解和尊重。所以接着用含蓄巧妙、多种多样的手法予以比较描述。 在封建时代
-
《廖行之·悦堂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事亲必悦,
-
【原题】:十月二十三日赵守侵早泛舟游西山有诗即席各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