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后感》赏析
观后感
王小建
晚上,我刚刚翻开医用英语,华宁迈着潇洒的步子来了。他是歌舞团的舞蹈演员。我们相知、相好,不知不觉已有半年多了。
原来又是约我去看电影,可他最近选择的影片,不是什么什么“案”,就是怎么怎么“恋”,越来越不合我的口味,我真有点儿懒得去了。
“今天的片子,你肯定有兴趣,观后感一定不坏。那是音乐片,展现了奥地利一伟大作曲家的一生。影片编导把他的生平和作品糅在一块了。对他的曲子不感兴趣……那是缺乏文学修养的表现。”
终于拗不过他,我和他一起来到电影院。
开演了。华宁看了不一会儿便满口称赞影片的编、导、演都不同凡响,对出自那位大作曲家本人手笔的音乐,华宁更是推崇备至。他挺内行地说:“这样的音乐才真正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才能叫人陶醉在里面。”啊,他已经完全陶醉了。
“啧啧,老是没完没了的音乐,真没劲。”前排的一位观众不耐烦地咕哝了一句。近旁的一男一女大概也有同感,他俩小声嘀咕了一阵之后,干脆起身退场了。
华宁斜视了这几个未被打动的观众一眼,颇有些愤世嫉俗地说:“哼,这号人根本不配看真正高雅的片子,他们呀,压根儿就没有艺术细胞!”
我起初并不喜欢这部影片,但很快就被大作曲家的才华彻底征服,沉浸在他为我们创造的无比美妙的境界中。身边的华宁也没有再作声,噢,这不奇怪,他不是早就陶醉了么?
影片放映完了,场灯亮了,我缓缓站起身,耳畔仿佛还有余音在缭绕。
我迫切地想向华宁发表点儿观后感,却发现他没有和我一起站起来,我转眼一看,天哪!华宁歪着漂亮的头,紧闭着那双富有魅力的眼睛,靠在皮椅背上睡得正香呢!
训练提示
这是一篇带有讽刺意味的小说。作品着重刻画了“华宁”这一爱慕虚荣、夸夸其谈的人物形象,作品是由“人物语言”来凸显人物形象的。
在这篇微型小说中,华宁这个人物,小说中说他步子潇洒,又是舞蹈演员,他有着漂亮的头和富有魅力的眼睛。这些是对他外形的描写,也为我们把握这个人物提供了一些线索。小说中又引用了他的三段话:①“今天的这个片子,你肯定有兴趣,观后感一定不坏。那是音乐片,展现了奥地利一伟大作曲家的一生。影片编导把他的生平和作品糅在一块了。对他的曲子不感兴趣……那是缺乏文化修养的表现。”②“这样的音乐才真正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才能叫人陶醉在里面。”③“哼,这号人根本不配看真正高雅的片子,他们呀,压根儿就没有艺术细胞!”这三段人物语言似乎透出了他懂艺术,并热衷于艺术。
但小说的结尾却说:④“当电影结束时,只见他靠在皮椅上睡得正香呢!”这是作者的点睛之笔。它点出了华宁这个人物貌似高雅、懂艺术,实则却内心浅薄。这样一来,小说用不多的笔墨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外表潇洒、漂亮而内心肤浅、虚荣又冒充高雅这样表里不一的人物形象。所以,在这篇小说中,华宁这个人物的基调应当是华而不实、轻飘、外露的。了解了具体人物,把握了人物基调,就为外化其语言形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有了表达、表现的尺度。
演播此篇作品着重表现在人物语言上。
1.表达时,应着重抓住人物说话时的神情与形体感觉,并将其融入人物语言中表现出来,可使演播更加生动传神。
2.作品虽然是讽刺性的,但演播基调也不应太外露,要有度的把握。应注意,叙述语言的讽刺意味不可太强,又不能一点儿没有,它应同人物语言形成层次。
3.注意把握作品基调与风格。
-
据考证,“愤怒出诗人”这句话出自古罗马诗人尤维纳利斯的一首讽刺诗中,原为“愤怒出诗作”。 尤维纳利斯认为当时朝政腐败,道德堕落,不能不作诗加以针砭,即使没有天才,愤怒也可以产生诗作。1851年8月25
-
近见头陀伴,云师老更慵。性灵闲似鹤,颜壮古于松。山里犹难觅,人间岂易逢。仍闻移住处,太白最高峰。
-
隋·侯白2后魏孝文帝时3,诸王及贵大臣多服石药4,皆称石发。乃有热者,非富贵者,亦云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
【5487】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意〕亚历山德罗·委佐齐主编,〔意〕安格尼斯·赛巴托著,胡栾译,东方出版社,99万字,2020年6月第1版
-
马中锡 《中山狼传》的故事来自民间抑或文人创作,难以考定,宋人谢良已作有《中山狼传》小说,明代马中锡的这一篇与谢作基本相同,但情节更丰腴,文笔更谨严典雅,收入他的别集《东田集》中。 马中锡(约1446
-
作品:《颜氏家训》 简介《颜氏家训》,颜之推
-
一声鸣雁破江云,万叶梧桐卷露银。我自飘零足羁旅,更堪秋晚送行人。
-
诸葛颖春江花月夜张帆渡柳浦,结缆隐梅洲。月色含江树,花影覆船楼。作者简介诸葛颖(?—615年),字汉,丹阳建康(今江苏南京)人。八
-
古文·别赋 江淹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