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水调歌头 九日游云洞,和韩南涧尚书韵》全诗鉴赏
为公饮,须一日,三百杯。此山高处东望,云气见蓬莱。翳凤骖鸾公去,落佩倒冠吾事,抱病且登台。归路踏明月,人影共徘徊。
作品赏析
【注释】①词作于淳熙九年(1182),时稼轩初罢带湖。九日:指九月九日重阳节。云洞:上饶县志·山川志:“云洞在县西三十里开化乡,天欲雨,则兴云。”韩南涧:韩元吉字无咎,号南涧,河南许昌人。孝宗初年,曾任吏部尚书。主抗金,政事、文学俱名。晚年退居信州,常与稼轩游,互为唱和。按:韩元吉原唱见南涧甲乙稿卷七。 登高饮酒赏菊而忆及渊明,自然贴切。而谓渊明非甘隐逸终身,“胸次正崔嵬”,不惟知音之论,亦借渊明自况。稼轩日后咏陶词大率如是。
②“渊明”五句:以渊明自况,以酒浇胸中块垒。续晋阳秋:“王弘为江州刺史,陶潜九月九日无酒,于宅边东篱下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未几,望见一白衣至,乃刺史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而后归。”白衣:衙役小吏。胸次:胸怀。崔嵬(wéi韦):此犹言“块垒”,谓胸中郁结不平。政自不能不尔:晋书·谢安传:“……安从容就席,坐定,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须壁后置人邪?’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耳。’”政:正。尔:如此。
③“醉把”两句:世说新语·轻诋篇:“庾公(亮)权重,足倾王公(王导)。庾在石头,王在冶城,坐大风扬尘,王以扇拂尘曰:‘元规(庾亮的字)尘污人。’”此谓面对弹劾者的汹汹气势,稼轩惟以扇障尘。
④“为公”三句:谓畅饮以寿南涧。按:是年稼轩有太常行·寿韩南涧尚书。李白襄阳歌:“一日须倾三百杯。”
⑤“此山”两句:情景双关,颂美南涧。蓬莱:相传为渤海中的三座神山之一,“未至,望之如云”(史记·封禅书)。后人多以此指人生理想之境。
⑥“翳凤”三句:谓南涧与己一仕一隐,处境不同。翳(yì溢)凤骖(cān参)鸾:即乘鸾跨凤,喻出仕为官。落佩倒冠:服饰散落,帽冠不正,喻隐居狂放。杜牧晚晴赋:“若予者则谓何如?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敖敖休休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抱病登台:杜甫登高:“百年多病独登台。”
⑦“归路”两句:想见南涧去后自身孤寂情境。李白月下独酌:“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url=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134066]http://www.blogms.com/StBlogPageMain/Efp_BlogLogKan.aspx?cBlogLog=1002134066[/url]
-
“青春的岁月像条河,岁月的河汇成歌……”每当那缠绵婉转的旋律响起时,总会让我回想起四十多年前我下乡时的知青生活。一九七四年,我高中
-
这首诗以北风中的柏树比拟坚贞的节操,无论处在怎样的逆境中,都应当不折不挠,始终自持节操。诗中以树喻人,明示诗人自己坚贞不屈的情操与乐观豁达的精神。全诗语言犀利而含蓄,感情热烈而鲜明,是一曲大义凛然的正气歌。
-
国学名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出处和解释
【名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语出元代关汉卿《窦娥冤》杂剧第三折。大地啊,你分不出好人坏人,有什么资格再作地?苍天呀,你以贤为愚、以愚为贤白作天!几句声声血、字字泪的控诉,径
-
古文观止·隋唐五代文·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自
-
八十得金不认八十得金不认 张知常在上庠日,家以金十两附致于公。同舍生因公之出,发箧而取之。学官集同舍检索,因得其金。公不认,
-
古文观止·魏晋南北朝文·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什么意思,句子大意,出处,译文,注释,点评。
-
骄傲轻敌的军队必定打败仗。源自《汉书·魏相传》:“恃国家之大,矜民人之众,欲见威于敌者,谓之骄兵。兵骄者灭。” 魏相是济阴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人,汉宣帝时为大司农、御史大夫。元康年间(前65年)
-
重叠稽亭路,山僧归独行。远峰斜日影,本寺旧钟声。徒侣问新事,烟云怆别情。应夸乞食处,踏遍凤凰城。
-
与可画竹时, 见竹不见人。 岂独不见人, 嗒然遗其身。 其身与竹化, 无穷出清新。 庄周世无有, 谁知此凝神。 晁补之,字无咎, “苏门四学士”之一。与可,姓文,名同,字与可。皇祐进士。曾任湖州太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