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赉》原文与鉴赏
作者: 赵德福 【本书体例】
【原文】:
文王既勤止(2),我应受之(3)。敷时绎思(4),我徂维求定(5)。时周之命(6),於绎思(7)。
【鉴赏】:
赉是大武舞乐曲之一。至于是第三章还是第四章尚无定论。大武舞有“四成而南国是疆”的话足以说明第四章是经营南国之事的,赉诗有“文王既勤止”之语。又据楚庄王语说大武舞有“七德”,其第四曰“定功”,此正与赉诗“我徂维求定”之“定”有关,于是人们便认为赉即为大武舞第四章。还有许多学者根据左传中楚庄王引赉诗称:“其三曰:敷时绎思,我徂维求定”说此诗为大武舞第三章。但是我们判断大武篇章之先后,应根据诗文内容,参与当时的情势,而不能局限于字象的表面。也许此“三”字正如孙作云先生所言“殆为‘四’字之误”,古“四”字写作“”与“三”形近。结合文意,赍当为大武舞之第四章。全诗抒发武王对文王功德的赞颂和缅怀之情,也表达了武王承受文王基业,弘扬文王业绩的愿望和决心。
首句“文王既勤止”述说文王经营南国颂赞文王勤勉、创立家业的丰功。“我应受之”是说武王之事,因为武王是直接继承文王的事业,有了文王的“勤”才有武王的“受之”,周之天下实为文王时已始创,明写武王,暗褒文王。因为是武王在怀念先王,进而用“敷时绎思”表明武王要大力弘扬文王事业。据史书记载,文王在位五十多年,其间曾伐犬戎,伐密州,败耆国,伐邘,伐崇侯虎,并建立丰邑以作国都,功业赫然。他积善行德,被诸侯誉为“受命之君”,正如孔子论语·泰伯说:“周之德,真可谓至德也已矣。”第四句是武王自勉语。“我徂维求定”武王表明自己有所作为,其目的只有一个即安定国家,如何“敷时”而“受之”即就是把文王奠定下的江山,武王巩固保之。最后二句“时周之命,於绎时!”颂美天命,再次勉励人们“绎思”,寻绎思考得天下的缘由,正如孙作云在周初大武乐章考实一文所言“(此结尾)盖极尽詠叹之能事”,“於绎思”三字含味深长。武王祭祖,他怀想创业艰辛。立国得天下之后,更深知“创业难,守业更难”。武王不是沉于安逸之中,而是冷静地意识到未来的责任。反复强调“绎思”,强烈的忧患意识,造成武王祭祀时的另一格调和境界,这正是赉诗别致所在。
赉雍容典雅,质朴厚实;反复绎思,纡缓舒慢。正如朱熹诗集传序所言:“其语和而庄,其义宽而密”,确实如此。
-
马驾山在光福镇西 ① ,与铜井并峙 ② 。山中人率树梅、艺茶、条桑为业 ③ ,梅五之,茶三之,桑视茶而又减其一 ④ ,号为光福幽丽奇绝处也。 予入山,与诸子循邓尉之阴前行 ⑤ 数十步,辄有平原,曲涧回
-
从菜市场买回泥鳅,煎炸煮熬,可总觉得不那么鲜香爽口。哦,原来这不是几十年前在乡下老家吃过的野生泥鳅。这是人工饲养的,吃饲料、喂化肥
-
宁亲为令子,似舅即贤甥。别路经花县,还乡入锦城。山临青塞断,江向白云平。献赋何时至,明君忆长卿。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冰雹.的古诗词,内容包括形容“冰雹”的诗句,有没有关于冰雹的诗句,描写冰雹成灾的古诗。空床响琢,花上春禽冰上雹。醉梦尊前,惊起湖风入坐寒。出自:宋代:苏轼《减字木兰花·空床响琢》译文:琵琶声像琢磨玉器一样,声如春鸟鸣转,雹
-
【原题】:阿育王山有松万株乞亭名于真隐居士榜日松风陆务观作诗因次韵
-
曙爽行将拂,晨清坐欲凌。别离真不那,风物正相仍。漫水任谁照,衰花浅自矜。还将两袖泪,同向一窗灯。桂树乖真隐,芸香是小惩。清规无以况,且用玉壶冰。
-
陶宗仪 明月孤山处士家 ① ,湖光寒浸玉横斜 ② 。 似将篆籀纵横笔 ③ ,铁线圈成个个花 ④ 。 【注释】 ①孤山处士:指北宋诗人林逋,他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终身不仕,种梅养鹤,人称“西湖处士”。②
-
金印累累佩陆离。河梁更赋断肠诗。莫拥旌旗真个去。何处。玉堂元自要论思。且约风流三学士。同醉。春风看试几枪旗。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那边应是说侬时。
-
论题解析 [解题]特长(speciality),指的是特别擅长的技能或者特有的工作经验。每个人的天赋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成长环境、人生经历是不同的,在这些不同的条件下,我们会产生不同的兴趣,从而把自己
-
张良无后张良无后 【原文】 张良、陈平[1],皆汉祖谋臣,良之为人,非平可比也。平尝曰:“我多阴谋,道家之所禁。吾世即废矣,以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