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王风·采葛》思念丈夫诗歌
采葛
—思念是病,你是药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经·王风·采葛
有一句使用率很高的话,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意思是,一天不见,就像过了三个季节一样漫长。这句话一般是用来形容恋人之间的思念。分隔两地的情侣,彼此朝思暮想,无时无刻不想马上见到对方,不在一起的日子度日如年那般难熬。
而这句话的出处正是采葛,诗中的原话是“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采葛算是诗经中比较通俗的一首山歌了,稍微懂点古文的人都能读懂它的意思。
那个采葛的姑娘啊,一天不见她的身影,就像过了三个月!
那个采蒿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的身影,就像过了三个秋季!
那个采艾的姑娘啊,一日不见她的身影,就像过了三周年!
“葛”即葛藤,可以编篮子,可以织布,还可以入药,算是一种用处比较多的草本植物,穷人家用得比较多。在我们刚背着书包上学的年纪,先秦时期那些普通人家出生的小姑娘就背着筐子上山采葛去了。
诗经·唐风·葛生有写到“葛生蒙楚,蔹蔓于野”,那时候的环境没遭到任何破坏,漫山遍野都能找到葛藤,不像现在,到处都是钢筋水泥筑起的城市,很少有原始的绿色了。
“萧”和“艾”指的是同一种植物,即艾草,也叫艾蒿。在我印象中,一提到艾草我会第一时间把这种植物和两个节日联系在一起。一是清明节,一是端午节。很多地方有清明节吃青团的风俗,而青团就是用嫩艾草的汁加入米粉中制作而成的。至于端午节,艾草则被插在门上,有说是驱鬼辟邪,也有说是用来避瘟疫。荆楚岁时记有提到“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除此之外,艾草还可以用来驱蚊、针灸、拔火罐等等。
葛和艾是古时候常用的两种植物,而采摘植物是古代女子最常见的劳作。如乐府诗上山采蘼芜,第一句就是“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这首诗写的是一位妇人上山采摘蘼芜,蘼芜是一种香料。诗经·周南·卷耳中写道,“采采卷耳,不盈顷筐”。
在那个民风淳朴的年代,人们过的就是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男人们上山打猎下地干活,女人们则在家带孩子织布,还有就是上山采摘等等。
多年前在丽江旅行,听到这样一种说法。丽江的纳西族人以黑为美,以胖为美,原因是,勤劳贤惠的姑娘会经常下地干活,时间一长,皮肤晒黑了,腰杆子也变粗了,这样的姑娘适合娶回家当老婆,也就是他们眼中的“美”。
先秦百姓的审美标准虽然不是黑与胖,但当时的男人们肯定也觉得适合娶回家的姑娘必须要勤劳贤惠,而勤劳贤惠的评定标准就是干活的多少,如果能像刘兰芝一样“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就更好了。
这也是为什么诗经中有那么多山歌描写的是百姓劳作场景。
采葛的男主人公这么思念那位姑娘,想必姑娘肯定漂亮又贤惠,有值得他牵肠挂肚的地方,而他最喜欢的,或许正是姑娘的勤劳。
采葛、采萧、采艾应该都是泛指,姑娘平日干的活肯定不止这些,有可能男主人公想念姑娘的时候,他脑子里浮现的恰好是这些采集的场景。不仅男人如此,很多以女子口吻写的山歌所描绘的也是这样的画面,典型的比如卷耳。
卷耳
诗经·周南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丈夫出征长时间未归,妻子牵肠挂肚,就连采卷耳的时候也不忘去思念。
这里的卷耳我一直弄不清楚是什么东西,很多年以后才知道,原来正是小学课本上经常出现的苍耳,苍耳的果实长得像枣核,可入药。果实上有钩刺,可以粘在动物身上,以此传播繁殖。
苍耳是以女子口吻写的,采葛是以男子口吻写的,内容却都和思念脱不了干系。思念的确是件很可怕的东西,一旦害上相思,也许那会成为最严重的一种病。和朋友去KTV唱歌的时候,他们都喜欢点张震岳的思念是一种病,“我想我的思念是一种病,久久不能痊愈……”
思念不分古今。李白的秋风词中就有一句非常有名,“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秋风词
唐·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走入了相思之门,便知道了相思之苦。永远的相思,永远的回忆,短暂的相思却无止境,早知道相思如此令人牵肠挂肚,还不如当初就不知道。可有时候人的心却是不受控制的,就好比在恋爱之前,每个人都会对未来的另一半有无数憧憬,有人希望对方长得好看,有人希望对方有钱,然而一旦遇上对的那个人,无论他有多穷困潦倒多丑陋不堪,你都无法阻止自己的心。思念更是如此,要不然就不会有“相思成疾”这一说法了。
热恋中的情侣最无法忍受的就是分离,他们恨不得睁开眼就能到见对方,甚至时时刻刻黏在一起,一旦对方没有出现心里就特别牵挂。采葛中的男主人公想必也是处在热恋期,不然他的相思也不会越来越浓烈,一日不见,由原来的“如三月兮”到“如三秋兮”再到“如三岁兮”,层层递进。
思念果然是一种病,除了你,无药可医。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启示我们要关注国家和社会的大事,共同分担忧虑;而后要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乐趣。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关注时事热点,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放松自己,享受青春带来的乐趣。只有在关注社会进步的同时,我们才能真正成为有责任感和幸福感的一代。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五年级沪教版下古诗词,内容包括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沪教,跪求沪教版五年级第一第二学期课本所有古诗,五年级下册必背古诗20首。长歌行汉乐府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元日宋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
-
每年春节,收到很多短信,内容却不外乎“马上发财”、“马上有钱”、“马到成功”等词语的堆积,祝愿之余,我看到更多的是现代人内心的急切
-
《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出自哪里,什么
交友类名言赏析《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出自哪里,什么意思,注释与翻译
-
红莎绿蒻春风饼,趁梅驿、来云岭,紫桂岩空琼窦冷。佳人却恨,等闲分破,缥缈双鸾影。 一瓯月露心魂醒,更送清歌助清兴。痛饮休辞今夕永。与君洗尽,满襟烦暑,别作高寒境。 这是一首咏茶词。大凡咏物诗需不滞于物
-
《陈造·蛰室铭》原文注释与译文 自物观物,蛰
-
吃莲花的今年我种了两盆白莲。盆是由北平搜寻来的,里外包着绿苔,至少有五六十岁。泥是由黄河拉来的。水用趵突泉的。只是藕差点事,吃剩下
-
典源出处 《韩诗外传》卷七:魏文侯之时,子质仕而获罪焉,去而北游,谓简主曰:从今已后,吾不复树德于人矣。简主曰:何以也?质曰:吾所树堂上之士半,吾所树朝廷之大夫半,吾所树边境之人亦半。今堂上之士恶我于
-
秋风入疏户,离人起晨朝。山郡多风雨,西楼更萧条。嗟予淮海老,送子关河遥。同来不同去,沉忧宁复消。
-
促织鸣已急,轻衣行向重。寒灯坐高馆,秋雨闻疏钟。白法调狂象,玄言问老龙。何人顾蓬径,空愧求羊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