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蘩》原文与鉴赏
作者: 孟祥锡 【本书体例】
【原文】:
于以采蘩(1)?于沼于沚。于以用之(2)?公侯之事(3)。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4)。
被之僮僮(5),夙夜在公(6)。被之祁祁(7),薄言还归(8)。
【鉴赏】:
在诗经中,有许多篇章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农业生产劳动的情况。当时人们,尤其是妇女经常采摘各种植物,如采荇菜、采卷耳、采芣苢、采葛、采蘋、采艾、采苓等等。该诗就是表现这种劳动生活的一首民歌。
关于这首诗的歌颂对象及采蘩用途,历来说法不一。诗序云:“采蘩,夫人不失职也。”诗集传又缘此推而广之,曰:“南国被文王之化,诸侯夫人能尽诚敬以奉祭祀,……。或曰:蘩所以生蚕。盖古者后夫人有亲蚕之礼,此诗亦犹周南之有葛覃也。”凡持此论者,均认为这首诗颂美的是“夫人不失职”。或说夫人亲自敬奉祭祀;蘩则用于祭祀;或说夫人亲自养蚕;蘩则是“生蚕”之物。总之,认为诗中日夜忙碌的是诸侯夫人,表现的是夫人忠于职守,不失其职的美德。这显然是历史的偏见,不合此诗的本义。其实这种大规模的采蘩劳动,在诗经中多有描写。豳风·七月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小雅·出车日:“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这两处的“采蘩祁祁”都是形容采蘩女工的众多与场面的盛大。再看本诗也是这样,不仅描写了采蘩劳动的景象,而且反复陈明了这种劳动的性质。首章点明了采蘩是为着“公侯之事”,二章再说采蘩将用于“公侯之宫”,末章则总说“夙夜在公”。既然采蘩女日夜为公侯劳动,其身份就不会是所谓诸侯夫人。另外,“夙夜在公”,在诗经中都是指为公室奔忙的。这奔忙的人,当然也是指女奴。
全诗三章,可分两层。前两章为一层,写宫女的采蘩劳动。两章为重调,连用四个“于以”,一气贯通,奔放迅快,正如戴君恩读风臆评所云:“连用四‘于以’字,分明写出疾趋不宁之意。”从语感上表现了采蘩的繁忙。“于沼”、“于沚”、“于涧”的处所变化,更表现了采蘩女奔走不宁的情状。“公侯之事”,“公侯之宫”,交代了采蘩的用途。末章为一层,写祭祀中的宫女。祭祀是古代的大事。古代贵族祭祀时要让许多奴隶在旁伺侯,供其驱使。而且因为是行祭祀大礼,宫女们自然不能蓬头垢面,衣饰不整,必须“被之僮僮”、“被之祁祁”,精心着意的尽力打扮一番了,这也是情理中之事。“夙夜在公”句,道尽了辛苦。白天累了一天,晚上也不得休息。公侯们为举行祭祀而大事铺张;宫女们因公侯祭祀被昼夜驱使,勤苦、劳累、疲惫不堪。所以这首诗曲折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侧面。在一定程度上写出了人间的不平。
-
作者: 任明纲 【本书体例】
-
温庭筠《过五丈原》 温庭筠 铁马云雕共绝尘,柳营高压汉宫春。 天清杀气屯关右,夜半妖星照渭滨。 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五丈原在今陕西省西南渭水南岸,即岐山
-
“才自清明志自高”的贾府三小姐探春是有政治风度的封建社会补天派,第55、56回所写探春理家情节集中表现了她的典型性格。 探春理家,正在荣府经济陷入困境之际。贾府仆妇素昔眼空无人,以为探春是个“未出闺阁
-
作者: 杨明琪 【本书体例】
-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观《走向幸福——吴建新聚焦宁夏生态移民》纪实影像展有感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观《走向幸福——吴建新聚焦宁夏生态移民》纪实影像展有感◎王健2018年1月14日《走向幸福——吴建新聚焦宁夏生态移
-
古文观止·《左传》·蹇叔哭师 (僖公三十二年)
-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名言: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注释: 大学: 西周设在王城和诸侯国都的学校。之为: 也作“是谓”, 意思是“这叫做”。豫:
-
本世纪60年代在加拿大魁北克省兴起的一个急进的文学派别。它以《决意》杂志(1963-1968)为核心,主要成员是加拿大法语区的青年作家。二次战
-
昔在长安醉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夫子红颜我少年,章台走马著金鞭。文章献纳麒麟殿,歌舞淹留玳瑁筵。与君自谓长如此,宁知草动风尘起。函谷忽惊胡马来,秦宫桃李向明开。我愁远谪
-
【原题】:夏日同伯氏毕裕之守一程国材游天宁登西山国材有诗次其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