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歌》原文与鉴赏
作者: 李山 【本书体例】
【原文】:
运石甘泉口(1),渭水不敢流。千人唱,万人讴,金陵余石大如塸(2)。
【鉴赏】:
读此诗,你会有两种情绪的交织:一方面,千人唱万人讴,众人奋作的声势雄壮,不由你不为之低昂感奋;但当你顺着紧紧扣入嶙峋肌体的绳索,看出那其大如塸的巨石,却是为着一个独夫死后的奢华时,你又不能不为之扼腕愤慨。这首朴放、简短的民歌所蕴积的异质的内涵,正构成了对社会压榨的控诉。
阔大而雄壮的劳动场景中,冲荡的是历史创造者们无穷的智慧和热力,而这些却耗散在与历史的进步毫无益处的目标之中。细读此诗,你能勘破封建时代社会何以长期停滞的历史奥秘。巨石、墓穴、作为劳作的目的,也决定着劳作的意义。但真正说来,帝王陵寝本身只是死亡、冷漠的符号。因此,不管劳作者如何奋力,这里都只是一场吞噬;死亡吞噬生力,冷漠吞噬智慧。而劳动者,歌呼劳苦之后,仅有的报酬却是羸弱和贫穷。劳动被严重地异化了,历史也在这残酷的吞噬中扭曲、停顿,变得缺乏创化、缺乏生机。而这种情况又绝非仅限于造墓,殿台楼榭、灵沼苑囿,一切装点着“太平盛世”的东西,无不演运着同一异化逻辑。此诗的典型意义正在于此。
此诗不是略具同情心的文人墨客们的代言体,它是劳作者真切、沉痛的歌讴。而这又绝不意味着它缺乏艺术魅力,恰恰相反。首先,此诗将直率与含蓄有机地统一起来,说明是对暴君独夫的控诉,但表面上却只字不提;而韵外之致的产生,正有赖于“不敢流”中“不敢”这富有情绪表现力的词语的选择。同时“千人唱,万人讴”之后极写馀石之大,现出了劳作的沉重感,从而使人有这样的印象:这里劳作的歌呼,与轻快的“抗哟抗哟”有质的不同。诗长短句式的交错、三字句的使用,既本色天成,又顿挫、凝重,内容与形式得到很好的统一。
-
河东郭有道,于世若浮云。盛德无我位,清光独映君。耻将鸡并食,长与凤为群。一击九千仞,相期凌紫氛。
-
大历中,陇西李生名益,年二十,以进士擢第。其明年,拔萃,俟试于天官。夏六月,至长安,舍于新昌里。生门族清华,少有才思,丽词嘉句,时谓无双;先达丈人,翕然推伏。每自矜风调,思得佳偶,博求名妓,久而未谐。
-
峡外相逢远,樽前一会难。即须分手别,且强展眉欢。楚袖萧条舞,巴弦趣数弹。笙歌随分有,莫作帝乡看。
-
欧阳永叔连处士墓表 连处士,应山人也。以一布衣终于家,而应山之人至今思之。其长老
-
箕子朝周,过故殷墟,感宫室毁坏,生禾黍,箕子伤之,欲哭则不可,欲泣为其近妇人,乃作《麦秀之诗》以歌咏之。其诗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气乃厚。
名言: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 阴之五官, 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 肝气以津, 脾气乃绝。味过于咸, 大骨气劳, 短肌, 心气抑。味过于甘, 心气喘满, 色黑, 肾气不衡。味过于苦, 脾气不濡, 胃
-
[南北朝]吴均松生数寸时,遂为草所没。未见笼云心,谁知负霜骨。弱干可摧残,纤茎易陵忽
-
【注释】 选自唐·韩愈《师说》。 传道:传授道理、学说。道,道理。这里指儒家学说、孔孟之道。 受业:讲授学业。受,通“授”。传授。业,学业、功课。这里指儒家经典著作。 解惑:解答疑惑。惑,疑难。指儒道
-
纵横忧患满人间,颇怪先生日日闲。昨夜清风眠北牖,朝来爽气在西山。
-
洛阳天坛上,依稀似玉京。夜分先见日,月静远闻笙。云路将鸡犬,丹台有姓名。古来成道者,兄弟亦同行。春来山事好,归去亦逍遥。水净苔莎色,露香芝朮苗。登台吸瑞景,飞步翼神飙。愿荐埙篪曲,相将学玉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