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蟋蟀》原文与鉴赏
作者: 张海洲 【本书体例】
【原文】: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1)。今我不乐,日月其除。无已大康(2),职思其居(3)。好乐无荒(4),良士瞿瞿(5)。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6)。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7)。今我不乐,日月其慆(8)。无已大康,职思其忧。好乐无荒,良士休休(9)。
【鉴赏】:
这是一位统治阶级下层人物在岁暮之时唱的一首自警自策的诗篇。主人公一年中有大半时间“四牡彭彭,王事傍傍”(小雅·北山)。然与奴隶不同的是岁暮之时,役车已休,他也可在家好乐。特殊的地位造成了诗作复杂的感情:他既渴想而又不敢放逸于生活的欢乐,对终日劳累的生活并不满意,但还必须小心翼翼地保住生活地位。作者以整齐的四字格、较长的篇幅缓缓道来,表现出作者对语言同时也是对自己思想情感的极强的控制能力。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这既是表明时令特点:蟋蟀由田野而进入堂屋,已是天寒岁暮了;同时又包含了作者很深的感慨:连蟋蟀在这岁暮之时都躲进了堂屋,劳累奔波近一年的我不也该歇歇了吗?于是紧接一句便是:“今我不乐,日月其除”。这是作者对生活欢乐的向往之心的自然流露,同时也是为自己的及时行乐找出了最充分的理由:这一年剩下的日光已经不多而新的劳碌会接踵而至。然而,尽管有种种行乐理由,作者却清醒地告诫自己:“无已大康,职思其居”。为什么他不能放纵一下呢?原来是他的“居”即他所处的地位决定的。于是他为自己选择了这么一种生活方式,为自己提出了这么一个行为标准:“好乐无荒,良士瞿瞿”。士,尽管在“诗经”中多为男子的称谓代词,但这里是标明作者的身份:他属低于大夫的最下一层的统治阶层,士之下便是庶人。“瞿瞿”一词将那种即便行乐之时也瞻前顾后,保持警觉的情态传神地写出来了。
第二章不仅重申而且更加进一层地表现了作者勤勉的生活态度。朱熹在诗集传中谈到此诗所产生的唐地的特点是:“其地土瘠民贫,勤俭质朴,忧深思远,有尧之遗风”。在一年将尽本应晏乐的时光里,作者不停地警策自己:不仅要想到自己份内的事,还要常考虑本职以外的事情。因为一些事情的发生常常始料不及,而作为良士就必须能迅速、敏捷地作出反应,及时处理。诗的最后一章,作者更真切地道出了他的生活与心理。“役车其休”,这里的役车便是主人公的行役之车。古代岁暮还役,他的役车也休息了,说明主人公已完成好了他的工作,的确可以安闲行乐了。但他进一步道出自己的隐衷:只有自我克制、居安思忧,才有可能过得安闲自在。
诗歌以感时而起行乐之心起始,转为对自己的戒告、警策,表现了作者所处的地位给其造成的忧思深远的思想性格特点。“感时思蟋蟀”(曹摅思友人诗),姚际恒认为古代感时惜物之诗,可能“肇端于此”。
-
作者: 刘玉梅
-
太平宫而宿于南溪溪堂遂并南山而西至楼观大秦寺延生观仙游潭十九日AA1归作诗五百言以记凡所经历者寄子由远人罹水旱,王命释俘囚。分县传明诏,循山得胜游。萧条初出郭,旷荡实消忧。薄暮来孤镇,登临忆武侯。峥嵘
-
萧立之《茶陵道中》 山深迷落日,一径窅无涯。 ② 老屋茅生菌,饥年竹有花。 ③ 西来无道路,南去亦尘沙。 ④ 独立苍茫外,吾生何处家! 【注释】 ①茶陵:县名。属湖南
-
北上途未半,南行岁已阑。孤舟下建德,江水入新安。海近山常雨,溪深地早寒。行行泊不可,须及子陵滩。
-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则谓所怀
名言: 儿生, 号啼之声鸿朗高畅者寿, 嘶喝湿下者夭, 何则? 禀寿夭之命, 以气多少为主性也。妇人疏字者子活, 数乳者子死, 何则? 疏而气渥, 子坚强; 数而气薄, 子软弱, 怀子而前已产子死,
-
湖边多少游湖者,半在断桥烟雨间。尽逐春风看歌舞,几人着眼到青山。
-
(1)单义词,即只有一种意义的词。 例如:黄河 电子 行星 (2)多义词,即具有多种相互联系的意义的词。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的是最初的或常用的意义,叫基本义;其中最初的意义也叫本义;以本义为出发点,
-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
扬子云甘泉赋 孝成帝时,客有荐雄文似相如者,上方郊祠甘泉泰畴、汾阴后土,以求继嗣
-
来源:书画文化 一月叫端月, 二月叫杏月,三月叫桃月。 且瞧诗人手执诗笺, 送来一阵沁人心脾的桃花香。 桃李春风一杯酒, 江湖夜雨十年灯。 黄庭坚《寄黄几复》 桃红复含宿雨, 柳绿更带朝烟。 王维《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