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杜甫的诗句
这是杜甫的一句诗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上一句是:“独登台”,下一句是:“转眼成空。”
诗句的翻译是:“长年以客身处万里悲秋景,我这百年多病之人孤独登上舞台。”
【诗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出处】唐·杜甫登高。【意思】身在万里之外,感伤这萧瑟 的秋天和常年客居他乡的生活,年老多 病,我独自一人登上高台。作客:羁留 于他乡。百年:古人认为人生不过百 年,常用“百年”指一生。这里指年岁 已暮。 在羁旅思乡的一般含意中融入久客孤独的哀愁,悲秋苦病的情思,离乡万里、人已迟暮的喟叹,使人深深感到诗人跳动着的感情脉搏。意象组合紧密,风格沉郁顿挫。【鉴赏1】我常年漂泊在外,距家乡万里之遥,对此秋景,内心感到非常 伤悲;一直以来,疾病缠身,今日却独自一人登上这高台。诗人登高远眺, 遍目是万物萧条的秋景,诗人不由联想到自己年老多病的处境,心中顿生 无限悲愁。“常作客”三字指出诗人漂泊无定的生活;百年与多病搭配,将 自己人在暮年,多病缠身的处境交代清楚。本是无限孤独寂寥,极其悲 伤,诗人却以“万里”“百年”开拓了诗歌的意境,使得哀愁也变得壮大而深 沉。【鉴赏2】 远离故乡,长久客居,时逢秋天,心情甚感悲凉; 老来多病,独自登高眺望,不免感慨无限。 宋罗大经 鹤林玉露 乙编卷五: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惨悽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明胡应麟 诗薮 内编卷五: “若 ‘风急天高’,则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客居他乡的人 (多指老人)体弱多病,孤苦伶仃的境 况。亦用以形容独自登高,悲感秋天。 [例]他无家无小,不知如何打发乡思乡 愁。年近迟暮,重病缠身,晚景凄切。 真个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 登台”啊! (熊光炯“台风”思乡曲)【全诗】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鉴赏】 公元765年(代宗永泰元年),杜甫带着家人离开成都草堂,乘舟东下,在岷江、长江飘泊。767年(大历二年)到了长江之滨的夔州(今重庆市奉节),这首诗就是在该地(重阳节)登高时所写的。 霜风渐紧、万木凋零的深秋时节,诗人登高远望,看到了一派渗透着诗人悲凉情绪的自然景观: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哀”与“回”是诗人感情的外化,因心情悲哀而低回,便视万物皆“哀”且“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极具动态性的两个意象群,大大增添了意境的独特色彩和悲秋的强烈氛围。景中之情已表达得非常充溢,这含蓄的外壳需要点破,于是便有了第五六句的出现,这里具体地点出了常年飘泊、年老多病的生活景况和不幸遭遇,这是诗人实际情况的真实概括,因而就极有打动人的力量,而“万里”与“百年”两个词语更表现出诗人飘泊的空间之广与多病的时间之长,同时也隐含了诗人之“悲”之“病”并非小小的一己之虞……末联之句是全诗意蕴的总括,这里既有抒情,又有描写,还有叙事,我们在这诗句中看到了诗人由“艰难苦恨”染白了的两鬓繁霜,也看到了因病而新停了的酒杯。本来诗人还可以借酒浇愁以销胸中块垒,如今因病连酒都停了,这愁这苦这忧这恨又该如何排遣呢?这沉重的结尾把读者的心也坠到了忧伤的深渊……-
名言: 民之从事, 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 注释: 几: 差不多, 快要。 句意: 人们所做的事, 常常在快成功时失败。如果结束时的慎重能象开始时那样, 就不会把事情搞坏。 出处: 《
-
【名句】财币欲其行如流水 语出《史记·货殖列传》。要使商品和货币流通、周转起来,就像江河的流水一样,流动不息。这里用“流水”作比喻,很好地说明了商业经营中不可使货物和资金积压的一条重要原则。
-
此篇以少女的形象、口吻写春愁春感,写其春晓护眠,娇慵倦怠,又暗生自怜的情态与心理。 春晨,窗外屋檐滴水的声音将她唤醒。一“惊”分明写出了女主人公些微娇嗔恼怒之意,分明睡得香甜,不料漏声扰人清梦,合是十分该死。本就恋梦,这一醒来方知
-
忆昨鸣皋梦里还,手弄素月清潭间。觉时枕席非碧山,侧身西望阻秦关。麒麟阁上春还早,著书却忆伊阳好。青松来风吹古道,绿萝飞花覆烟草。我家仙翁爱清真,才雄草圣凌古人,欲卧鸣皋绝世尘。鸣皋微茫在何处,五崖峡水
-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毛笔书法作品40字古诗词,内容包括写书法40字简单古诗,四十字的古诗,用书法字写,简单的,40字的古诗词硬笔书法。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
-
慷慨激昂的人说,“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国粹将亡,此吾所为仰天扼腕切齿三叹息者也!” 我初听这话,也曾大吃一惊;后来翻翻旧书,偶然看见《史记》《赵世家》里面记着公子成反对主父改胡服的一段话: “臣闻中国
-
古代名句“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表达了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奋发向前的决心。它指的是不辞辛劳地付出,为了追求梦想或目标,不断进行努力和工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要坚持不懈地努力,不计较辛苦和时间的付出,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和追求。这句话激励人们要有毅力和决心,面对困难时不退缩,持之以恒地努力下去,就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
作者: 李伟昉
-
作者: 李陵 【原文】: 子卿足下(1): 勤宣令德,
-
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鞮。江城回渌水,花月使人迷。山公醉酒时,酩酊襄阳下。头上白接篱,倒着还骑马。岘山临汉江,水渌沙如雪。上有堕泪碑,青苔久磨灭。且醉习家池,莫看堕泪碑。山公欲上马,笑杀襄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