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全诗,翻译,意思,上一句和下一句 - 王维的诗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Translation:
When I reached the end of the water, I sat and watched the clouds rise.
上一句: 在我行到水的尽头时。
下一句: 静静坐着看云升起。
【诗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出处】唐·王维终南别业。【译注】走到水流的尽头,坐下来看 云雾冉冉升起。【用法例释】一、用以形容走到某 处,坐下来观看景物,身心闲静。亦用以 形容游山历水,探幽览胜。[例]你完全 可以直接走到瀑布的下面,任飞来的水 雾轻揉你的脸颊;你也可以随意走到哪 一块大石头上,或卧或坐,倾听大自然 的声音。要不是偶有穿着时髦的男女 上上下下,这里有时可以进入王维那种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境界。 (田曦天台山游趣)二、用以比喻身陷 困境时静观变化,等待转机。[例]废弃 一旁、冷落角落的纸,尚且能迸发出如 此盎然的生命力,人又有什么过不去的 火焰山呢? 我忽然想起王维的两句诗: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纸,而且 是废弃的纸,给了我这样的心境与启 示,使得我那本来灰蒙蒙的日子有了色 彩。(肖复兴纸趣)三、用以比喻事物 或人一方衰落,一方兴起。[例]但是, 天下之事是一兴一衰,唐才子王维也曾 有诗:“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关中 正是如此,自周秦汉唐以后,这里便每 况愈下,一座庄严的保存完整的世界独 一无二的古城长安,便渐渐失落了它的 风采,结果,封建王朝就东迁北移,从此 留给这里的是一群天龙地凤的陵墓,和 一种民众强悍的遗风。(贾平凹关中 论)【鉴赏】随意行走之时,不知不觉中竟来到了水流的尽头,眼看无路 可走,索性停住脚步随地而坐,抬头仰望山间云雾徘徊。随意而行即是一 种自在与闲适,而在水穷之处坐看云起更是不可多得的悠然心境。如果 说水流代表的是清静,那么云气代表的就是悠闲。行走于水边,身心俱 静;独坐在云下,悠然自得。更何况那“行”与“坐”本都是出于无心,以无 心之举做无心之事、观无心之物,诗人心中的恬淡自适可想而知。诗句清 新自然,优美浑成,而后人也常以它来表现世事的变化无穷、学问的义理 无尽以及面对世事变化的恬淡乐观心境。【全诗】终南别业[唐].王维.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赏析】 这是一篇潇洒的诗作,用字潇洒,诗境也潇洒。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这是超脱了烦扰尘世的表述:精神上获 得了皈依,事实上也找到了一方乐土。王维约在四十岁以后,就开始过亦 官亦隐的生活,这让他拥有了享受不尽的自在与悠闲。 只要诗人愿意,他可以随时出发,去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在独自游 历的过程中享受一份怡然自得的乐趣。这份乐趣,似乎无须与人分享,诗 人自能独得其中真味。或许因某种原因的触发,或许竟是无因,诗人率性 而行,伴随着潺潺的流水声缓步向前,像放飞脚步一样放飞自己的思绪, 在不知不觉中,就已经走到了流水的尽头。这里,诗人并不是蓦然一惊, 慨叹无路可走,而是索性席地而坐,仰首欣赏天际的云卷云舒。再也没有 比这更为自在、更为闲适的画面了。此时人的心境正如浮云的飘忽不定, 无所归依,也不求归依,只是无心地、自在地、悠然地顺性为之——“行到 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此句实在太妙,水到渠成地道出一片禅机。近人 俞陛云就点评道:“行至水穷,若已到尽头,而又看云起,见妙境之无穷。 可悟处世事变之无穷,求学之义理亦无穷。此二句有一片化机之处。” (诗境浅说)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这是诗人随性而为的进一步表述。其 实,出游本是无心,“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亦是无意,再适遇林叟,谈 笑风生,但求尽兴,无所羁绊,这就更化出一片难得的闲适与悠然。 在这潇洒的诗境中,实则隐含了诗人王维思想转变的历程。王维早 年有儒家的用时济世之志,锐意进取,但他又受母亲奉佛和佞佛的影响, 仕途受挫、理想落空后,奉佛修禅的思想日渐滋长,中年后奉佛日笃。他 既悟世事皆空,即将山水田园作为一方净土慰藉心灵。而佛教禅宗的屏 除杂念、静心观照,又有助于他入定凝神,真切体验大自然的山水景物,从 中悟得理趣。有了这样的思想背景,一种自在闲适的情趣便充溢在字里 行间了。-
写船行过程中欣赏斜阳映山的景色。“碧酒时倾一两杯,船门才闭又还开。”这两句意态安闲从容,画出在缓缓舟行中边饮酒边观赏景色的情景。“才闭又还开”,暗示一景刚过,一景旋来,启下两句。“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中国古代山水画,常用力
-
污池以其下,众流之所锺。尺水无长澜,蛟龙岂其容。顾予诚鄙薄,群俊枉高踪。得一不为少,虽多肯辞岂。譬如登圆坛,罗列璧与琮。又若飨钧天,左右间笙镛。文章烂照耀,应和相撞舂。而予处其间,眩晃不知从。退之亦尝
-
上阳宫里晓钟后,天津桥头残月前。空阔境疑非下界,飘摇身似在寥天。星河隐映初生日,楼阁葱茏半出烟。此处相逢倾一盏,始知地上有神仙。 作品赏析原诗是一首七律,作于洛阳。这两句是说,上阳宫里晓钟敲过之后,天
-
洪炎《山中闻杜鹃》 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 ① 绿阴初不待薰风,啼鸟区区自流血。 ② 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 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 ③ 【注释】 ①山中句:《离骚》
-
《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2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释】 1.衡阳雁:谓南归之
-
《夏意》是苏轼创作的一首夏天描写诗。诗中描绘了夏天的景象,形容了阳光灿烂、蝉鸣声、连绵的山峦和清澈的流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和对比,使诗歌更加生动和形象。整首诗富有情感,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赞美。诗中融入了作者的个人情感和心境,让人感受到夏天的美好和快乐。这首诗给人以清新、舒展和愉悦的感觉,让人愿意去感受和享受夏天的美丽。
-
翻翻联联衔尾鸦,荦荦确确蜕骨蛇。分畴翠浪走云阵,刺水绿针抽稻芽。洞庭五月欲飞沙,鼍鸣窟中如打衙。天公不见老农泣,唤取阿香推雷车。
-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
【注释】 选自《孙子兵法·谋攻篇》。 彼:指敌人。 殆:危险,危亡。 一:或者。 负:败。 【赏析】 战场上,指挥者对敌我双方情况的了解、认识,与战争的胜负关系密切。孙子对此深有研究,他概括说: “知
-
瓠叶 作者: 杨笃文李青山 【本书体例】
-
一一粒种子在奔跑带着祖先留下的基因和秘密的地图它来自八千多年前的顺山集遗址比河姆渡更为久远的文明也许它还可能更早萌芽于一个古老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