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诗词 > 唐诗大全 > 李白

李白《劳劳亭》全诗赏析

作者:song来源:互联网更新时间: 阅读:0

 李白《劳劳亭》全诗赏析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作品赏析

【注释】:
[1]知:理解。
[2]遣:动词,使,令。

  劳劳亭,三国吴时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区南,是古时送别之所。李白写这首绝句时,春风初到,柳条未青,应当是早春时节。不过,诗人要写的并非这座古亭的春光,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
  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以极其洗炼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九歌·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客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不过,这首诗的得力之处,还不是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在上两句诗里,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言离别之苦,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没有什么话好讲,没有进一步盘旋的余地了。如果后两句只就上两句平铺直叙地加以引伸,全诗将纤弱无力,索然寡味。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另翻新意,振起全篇。
  这一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出自诗人的丰富联想。文心雕龙·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诗思往往是与联想俱来的。诗人在构思时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联类越广,转折和层次越多,诗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寻味。古时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一些诗人写离别时常想到杨柳,在杨柳上做文章。例如王之涣的送别:“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就是从杨柳生意,构思也很深曲;但就诗人的联想而言,只不过把送别与杨柳这两件本来有联系的事物联在了一起,而在诗中虽然说到杨柳是“东风树”,却没有把送别一事与东风相联。李白的这两句诗却不仅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一起了。如果说王诗的联想还是直接的,那么,李诗的联想则是间接的,其联想之翼就飞得更远了。
  应当说,古诗中,从送别写到折柳,再从杨柳写到春风的诗,并非绝无仅有。杨巨源的折杨柳:“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憔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写得也具见巧思,但与李白的这两句诗相比,显得巧而不奇,而李白则是把联想与奇想结合为一的。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发青,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从诗人的构思说,这是联想兼奇想;而如果从艺术手法来说,这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赞美这两句诗“奇警无伦”,指出其“妙在‘知’字、‘不遣’字”,正是一语中的的评论。
  与李白的这首诗异曲同工、相映成趣的有李商隐的离亭赋得折杨柳诗的第一首:“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对照之下,两诗都以离亭为题,都是从离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也都把春风写得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满怀同情。但两诗的出发点相同,而结论却完全相反:李白设想春风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场面,而不让柳条发青;李商隐却设想春风为了让人们在临别之时从折柳相赠中表达一片情意,得到一点慰藉,而不惜柳条被人攀折。这说明,同一题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写法。诗人的想象是可以自由飞翔的,而想象的天地又是无限广阔的。
(陈邦炎)
猜你喜欢
  • 《古风 其十九赏析》

    这首诗一般都认为写于天宝十五载(756),时洛阳已陷于安史叛军之手,而长安尚未陷落。诗中虚构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仙境,以此反衬中原地带叛军横行,人民遭难的残酷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安史叛乱的谴责。萧士赟注认为"此诗似乎记实之作,岂禄山

  • 《虞美人·赋虞美人草赏析》

    词的上片写霸王别姬,是用对比手法来写的。开头两句写项羽春风得意,言其当年在全国反抗暴秦的浪潮中乘机起事,犹如芳草应运而生,春风得意,枝繁叶茂,成为西楚霸王,天下无敌。这两句以芳草喻项羽,既生动形象,富有诗情画意,又贴近词题,颇为得体。“

  • 《游山西村赏析》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整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整》 纲:提网的总绳。目:网眼。裘:毛皮衣服。提起总绳,所有的网眼就都张开了;拿皮衣抖起领子,所有的毛自然就整顺了。比喻做事必须抓住要领。汉·桓谭《桓子新论》:“

  • 古代诗文名篇之小说·笑笑生小说《金瓶梅》原文、鉴赏和解读

    小说·笑笑生小说《金瓶梅》 弄私情戏赠一枝桃 走捷径探归七件事 (原文略,据齐鲁书社排印本。) 古典小说名著《金瓶梅》,作者化名兰陵笑笑生,究竟是谁,学界至今尚无定论。这部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是第一部以

  • 古诗词花心动(赵鼎)(古诗词阳春白雪)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古诗词花心动(赵鼎),内容包括逸阳春雪古诗词,古诗词阳春白雪,“曲中无限花心动”出自哪一首诗词。阳春白雪[yáng chūn bái xuě]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释义:

  • 改变历史的二十四场战争

    【3768】改变历史的二十四场战争(黄朴民、白立超、熊剑平著,中华书局,22万字,2017年10月第1版,38元)△一部中华文明史,在某种意义上

  • 《答庞参军赏析》

    在此诗正文中,诗人表达了对友人好意的感谢,并且表明自己不愿意出仕的心愿。全诗十六句,可以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是前八句,追忆与庞参军真挚深厚的友情。“相知何必旧,倾盖定前言”两句,说明两人不是旧交,而是新知。这从序文的“自尔邻曲,冬春再交”

  • 《绿窗随笔》鉴赏

    作者: 张俊山

  • 朱超《别席中兵》送别友人诗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行者姓席,其人不详。诗云“轻寒静暮蝉”,“停车对空渚”,可知这次送别时间是初秋的一个傍晚,地点是江边。

相关栏目: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
  • 杜甫
  • 白居易
  • 王维
  • 王昌龄
  • 柳宗元
  • 韩愈
  • 陈子昂
  • 高适
  • 李商隐
  • 岑参
  • 王之涣
  • 杜牧
  • 韦应物
  • 李贺
  • 张若虚
  • 孟浩然
  • 刘禹锡
  • 张九龄
  • 崔颢
  • 王勃
  • 骆宾王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文化杂谈 | 经典文摘 | 情诗名句 | 古诗名句 | 标签聚合

    本站资源均收集整理于互联网,其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有侵犯您权利的资源,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及时撤销相应资源,邮箱1687462752@qq.com

    Copyright © 2012-2022 开心文学网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200797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