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超《别席中兵》送别友人诗
别席中兵 朱超 数年共栖息,一旦各联翩。 莫论行近远,终是隔山川。 长波漫不极,高岫郁相连。 急风乱还鸟,轻寒静暮蝉。 扁舟已入浪,孤帆渐逼天。 停车对空渚,怅望转依然。
这是一首送别友人的诗。行者姓席,其人不详。诗云“轻寒静暮蝉”,“停车对空渚”,可知这次送别时间是初秋的一个傍晚,地点是江边。
开头一句“数年共栖息”,从往昔说起,回顾昔时与朋友相处的情形。言“数年”,见时日长久。栖息,鸟类宿息,这里借指人的游息。“共栖息”,见两人朝夕与共,情谊深笃。当时殷勤交结之欢,历历在目。久聚必散。次句“一旦各联翩”,便由昔时写到今日,由欢聚写到惜别。言“一旦”,见别时匆匆、突然。“联翩”,鸟飞貌,此亦以鸟飞借指人去。“各联翩”,是对行者、居者双方而言。此地一为别,各自奔东西,如孤鸟失侣,形只影单,何其伤情。这两句以叙事为主,寓离怨于叙今昔之情事之中。三、四两句,从上文的“各联翩”一意转出议论,谓一旦分离,终隔山川,因而“有别必怨”,无论远近。古代诗人写临歧分袂,尤其是为朋友饯行、赠别,往往多作居者对行者的劝勉、宽慰之辞,似乎两相分别,行者苦情独多。其实,离别乃相对而言,行者心自苦,居者意亦悲。诗人言“行近远”,指的是双方间隔的空间距离。行远,怨深自不消说;即使所行不远,然一隔山川,便有咫尺天涯之慨,如虞羲有诗云:“汉广虽容舠,风悲未可渡”(送友人上湘)。“莫论”、“终是”两句,写的是离别双方的共同感受,寓别恨于议论之中,更觉深沉。
以上四句,分别从时间、空间两方着笔。前两句用昔时与今日,“数年”与“一旦”作对比,以“情亲”衬托“别难”,寓情感于叙事;后两句用空间距离的远近并举,发为议论,以“别难”反衬“情亲”。上下两层诗意互为映照,把情亲见别难这一情意抒发得十分深刻,沉挚动人。
接下四句叙景。“长波”、“高岫”两句,写秋波浩漫,长川无极;群山耸峙,连峰叠嶂。“急风”、“轻寒”两句,写日暮风劲,薄寒中人;归鸟赴林,寒蝉噤声。诗人所描绘的山川、风寒、归鸟、暮蝉,都是送别友人时所见的秋江暮景。景语亦情语,这里写的一景一物,无不带有诗人的感情色彩,渗透着一种悲凉的意绪。前人曰:“凡言情至者,须入景,方得动宕。若一言于情,但觉絮絮,反无味矣。”(陈祚明语)这节叙景插入使全篇章法呈动宕之势,更因融情入景,构成一种凄清寥落的意境,有力地深化了诗中的情愫。此外,这里的景物描写,亦含比兴意味:写关山无际水漫漫,暗承前文的“终是隔山川”句,以表“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写急风归鸟,轻寒暮蝉,亦不无“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杜甫梦李白)之意,且鸟虫知时而归息,更何况于人。一片离索愁绪溢于言表,而且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行者的关切与忧虑。
“扁舟已入浪,孤帆渐逼天”两句,写友人登船离去。江河万里,一叶孤舟,是离别的典型场景。这里更细致地描写出视野范围内船行由“入浪”至“逼天”的全过程。“已”、“渐”两字前后呼应,表现诗人正目送孤帆离此而去,渐行渐远,直至水天浩渺之际。境界极为开阔,含不尽之情于言外,使人想起李白的杰作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都是写“万里送舟行”之情,李白诗笔意神远,此诗这两句则显得真切生动,俱是极有情致的妙笔。
末尾两句写别后情怀:人去渚空,寂寥江浦,诗人停车久立,眇目凝望,怅恋不已。“怅望转依然”表现诗人心绪的变化,关合上文写的船行两句,即由目送扁舟入浪时的怅然若失转而为渐见孤帆逼天时的深情依恋,神魂遥系孤帆远,离恨空随江水流。全诗至此结束,读之令人黯然销魂。
离别之情,是一种为人们普遍经历体验过的感情,正因为它具有普遍性并为人们所熟悉,所以江淹称“摹暂离之状,写永诀之情”最为难事。然诗人抒写离情别绪,代有佳作,这类作品成功的主要原因恐怕不在文才技巧,而在意挚情真。本篇正是在这一点上显示其特色,诗人从相别双方共同感受中体写出一片真情,并用朴素无华的语言表达出来,所以十分感人。
-
王介甫宝文阁待制常公墓表 右正言、宝文阁待制、特赠右谏议大夫汝阴常公,以熙宁十年
-
采菱拾翠,算似此佳名,阿谁消得。采菱拾翠,称使君知客。千金买、采菱拾翠,更罗裙、满把珍珠结。采菱拾翠,正髻鬟初合。真个、采菱拾翠,但深怜轻拍。一双手、采菱拾翠,绣衾下、抱著俱香滑。采菱拾翠,待到京寻觅
-
【原题】:皇帝上平上皇帝寿乐曲·酒一行罢用万寿无疆之舞
-
灯花 作者: 司空图 【原
-
南馆西轩两树樱,春条长足夏阴成。素华朱实今虽尽,碧叶风来别有情。
-
作者简介魏学洢(yī)(约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人。其父魏大中曾任吏部
-
二刻醒世恒言 清雍正原刊本《二刻醒世恒言》扉页书影 清雍正原刊本《二刻醒世恒言》正文书影 清代白话短篇(拟话本)世情小说集。一名《醒世恒言二集》。二十四回。题“心远主人著,芾斋主人评”,其真实姓名不详
-
【名句】惧则思,思则通微;惧则慎,慎则不败 语出明代张居正《赠毕石庵先生宰朝邑叙》。敬畏,就会思考,思考,就会通晓一切;敬畏,就会谨慎,谨慎,就会事事成功。说明人必须用心敬畏,而不能粗心大意。
-
天河渐没〔1〕,日轮将起。燕噪吴王〔2〕,鸟惊御史〔3〕。玉花簟上,金莲帐里〔4〕。始
-
登山李涉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李涉,生卒年不详,自号清溪子,洛阳(今河南洛阳)人。